为认真贯彻落实商南县委“五个年”活动,统筹谋划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工作,确保2023年卫生健康工作谋好篇、布好局,开好头、起好步,商洛市商南县卫健局结合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精神,利用一个月时间在全系统开展“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院长谈”活动,广泛调研摸底数,集中交流谋发展,建章立制抓规范,改革创新提水平,聚力推动县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商南县第一期“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院长谈”交流会于3月6日在县卫健局召开,4个镇办卫生院院长围绕学习贯彻《意见》精神,结合各自实际,汇报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发展难题、谋划高质量发展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各卫生院院长、县直卫生健康单位主要负责人、民营医院院长、局机关股室长以上干部共60余人参加会议。
阮联辉
城关街道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争取卫生院整体搬迁新址,全方位提升整体服务能力,为创建二级医院做前期规划。
2
中医药服务能力再提升。外派人员进修学习,提升中医服务能力;拓展康复理疗技术,增设服务项目;改善硬件设施,优化服务环境;扩大宣传,打造中医药专科服务品牌。
3
创建专家工作室。发挥基层专家作用,推动基层医疗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医院服务内涵,积极筹建专家工作室。
4
实现乡村一体化管理。努力推动将村级执业(助理)医师纳入卫生院职称评聘,着力解决目前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岗位不足的问题。
王小康
湘河镇中心卫生院长
积极争取土地、资金及政策支持新建卫生院,改善乡镇卫生院的院落、居住、卫生及就医环境,逐步改造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更新购置医疗设备设施。
02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事业单位招考、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公开招聘备案制医务人员等多种形式招揽人才,创造良好条件,使医疗卫生专业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03
以“业务提升活动”为载体,提高医疗质量。适时邀请县医院专家团队联合镇中心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村(社区)开展大型义诊活动,重点做好辖区慢病患者的体格检查、规范诊疗和康复指导,推进慢性病防治工作向纵深发展,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
04
以县域医共体和对口支援为载体,按照“上下联动、有效救治”的原则,统筹区域医疗资源,拓展基层医疗服务项目,建立对应转诊关系,畅通双向转诊机制,积极推进分级治疗,并利用急救分站优势资源提高镇中心卫生院病床使用效率,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连续性,让辖区患者得到真正实惠。
05
推进镇村一体化,提升村卫生室诊疗水平。从镇中心卫生院选派1-2名主治医师到村卫生室巡回坐诊,优化村卫生室工作流程,规范诊疗技术操作,指导当地慢性疑难患者的用药和康复治疗,协助配合村医做好大病和慢病高危预警管理工作。
06
发挥中医馆服务效能,广泛推广简便廉验的中医传统诊疗适宜技术,为当地颈椎腰腿痛的患者提供针灸、按摩、推拿、膏药贴敷等中医特色服务,增强患者就医体验感、医疗服务获得感。
张 钊
赵川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抓机遇提能力
通过人才引进,引进一批现实需要可以实用的人才;通过县医院对口帮扶传帮带作用培养一批有执证、有技术的骨干力量;通过派出学习,定点培训,塑造一批群众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如B超、外科、口腔科医生);通过绩效考核、优胜劣汰的办法,淘汰掉工作技能素养不达标的聘用人员。
抓优势谋发展
对外应该走出去,积极争取省级项目建设;对内运用县域一体化的政策,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以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能力,纵深使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智能化、数字化应用逐步普及,防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坚持中医、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抓改革促提升
创新人才使用机制考核办法,实行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定向定期考核”聘用机制,不受岗位结构比例、编制身份限制。工作好的搞培训、做管理,管理好的到核心岗位、进核心科室,鼓励管理岗与技术岗、县直县域部门单位与乡镇乡村岗位人员双向流动。落实“两个允许”要求,提高本院医务工作者薪资水平。
何长青
金丝峡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打牢高质量发展基础
针对目前卫生院场地狭小、房屋破旧、发展空间受限的实际,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计划对卫生院进行整体迁建,新建一所集养老、康复医疗、医养结合为一体的医养康养型卫生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使辖区百姓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02
优化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针对卫生院人员结构不合理、中医药能力短缺等情况,结合新配备的中医专业人员,进一步盘活辖区内梁家湾门诊部,力争在中医理疗康复方面有所突破做好金丝峡区域敬老院的医疗服务,使院内老人能够享受到家门口的便捷、优质医疗服务。
03
落实“两个允许”强保障
将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完善收入和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做到荣辱与共,与卫生院同呼吸、共命运。(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