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9-86178533

首页 >> 商洛 >> 正文

青山作证

2023年05月17日 15:49  西安商情网

推开门的刹那,我惊呆了:“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一张单薄的床铺、一个老式灶台,和一把被磨得锃亮的䦆头就是他的精良装备和奢侈品,数平米的房间内,清清如许,再无用于生活的标配和点缀。也许生活,就这么简单,一吃一喝,一睡一醒,一箪食一瓢饮。数千年前,古人就这么定义。

国家培养了十五年,咱也得为社会做点啥!

他叫姜栓牢,是商洛市丹凤县商山顶上瞭望哨唯一的工作人员。2004年,丹凤县在商山顶上建起了森林防火瞭望哨,推选了几个人驻守,但都因山高坡陡路崎岖,条件艰苦,交通、生活不便,环境恶劣而被一一推辞。是年,39岁的姜拴牢,毅然决然,答应了去商山顶上值守瞭望哨这一枯燥单调、寂寞漫长又随时应激的特殊岗位。这位17岁当兵,32岁回乡的退伍老兵,在林业系统下属单位工作没多久,因企业改制而被下岗。他出生在山区,与大山和树林为伍,对林区有着独特又深厚的感情。面对当时乱砍滥伐的林业乱象,心生忧患,便写信建议成立林业检查站;他的建议很快被采纳,丹凤县遂成立5个森林检查站。2000年,他担任新成立的黄岗森林防火检查站负责人,因工作卖力又尽责,他个人及集体多次被评为先进殊荣。

他背着铺盖卷和简单的灶具,沿着蜿蜒崎岖的小道,登了一个半小时,来到商山顶上的第一天,推开门,看到冷冷清清的房子里,除过将要散架的一张床和布满灰尘的灶台、用玻璃瓶改装的一盏煤油灯外,再无生活的迹象;他心里泛嘀咕,直至饿得饥肠辘辘时,他才知道要做饭吃了,随捡起路边的干树枝,在冰冷的灶间燃起柴火,把仅有的矿泉水烧开,泡了一包方便面,算是山顶开灶第一顿,至此,开始了他漫长而难熬的守林人生。他不是没踌躇,不是没在心里敲边鼓,但回头又想想,林子必须有人守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国家培养了十五年,咱也得为社会做点啥!于是,他铆足劲儿,铁定了心,既来之则安之,把商山顶上的瞭望哨当做自己栖身的家园,当起了护林卫士和忠实哨兵。这在别人看来艰苦不堪的守林工作,于他看来,却与曾经部队的站岗放哨差不多,只是换了地方而已。

不挣钱,只要把山护绿了!

商山,位于丹凤县商洛镇丹江南岸,因山形酷似商字而得此名,闻名的商山雪霁是商州八景之一。秦末汉初,四位秦博士因避乱而来到商山,汉高祖十二年,张良出谋,吕后之邀,四位老人回朝辅佐太子刘盈免于被废,成功继位;“四皓”功成身退,继续回商山隐居,以采食商芝,饮山泉水而白发皓首,当地流传有采芝歌、四魔女寻父等民谣和民间故事,建有商山寺、四皓墓等古遗迹,是隐逸文化、康养文化的历史关照。商山海拔1100米,周围群山绵延,植被丰茂,而被称为林区。商山林区拥有29处景观,是黄羊、鹿、锦鸡、野猪、狼,丹参、黄芹、桔梗、沙参、柴胡、连翘、五味子等县内动植物、珍惜物种云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之地,属秦岭支脉——流岭山脉的主脉之一。站在商山顶上向北瞭望,放眼是现代化的丹凤城乡,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宛如画家笔下写意的清明上河图,波光粼粼的丹江河,宛如一条不见首尾的银色缎带,镶嵌在巍巍的商山脚下,把古老的商山与现代化的丹凤县城装点得美轮美奂;飞行小镇的银色翅翼,让远近闻名的丹凤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宁西铁路、沪陕高速、312国道,这些贯通南北、纵横东西的交通大动脉,把丹凤的美誉带到了全国各地,让丹凤的脚步越走越远,越走越带劲儿。山脚下烟岚袅袅,人群熙攘,鸡犬相闻,桃花灼灼,杏花灿灿,金黄色的油菜花把白墙青瓦的农舍巧妙地镶嵌在花海中,曾经苦焦不堪的农人如今用舒心的笑容和时尚的穿着诉说着滋润舒坦的好年岁。

而守在商山顶上的姜栓牢,却是另一幅光景。一个人从山上走到山下,买些米、面、油、盐等生活必须,一个人,又将煤气罐、饮用水等这些必须品扛到山上。每天清早6点起来,到晚上12点才休息。姜栓牢的工作任务是负责东到资峪、南邻寺坪、西至棣花、北界留仙坪,方圆31万亩的森林防火信息监控、传递,并负责瞭望哨附近5000多亩林地的安全防护。每隔一小时,他就要爬上瞭望哨,用望远镜观察一次方圆数十里范围内林海的安全状况,每天3次向场部汇报火情。没有发现火情或乱砍滥伐等可疑现象,就简单地吃过饭,扛起䦆头,去到180亩林中空地处,植树、补栽、修树,或检查树木有无病虫害侵扰;二十年来,他上下山途中始终带着油锯,不怕负重,似身体的必须附件,每发现松材线虫病,便立即拍照,锯掉,然后涂药,用塑料纸包严实,做严密又科学的处理,毫无疏漏和大意;不论刮风下雨,寒来暑往,每天至少巡山2次,每次4个多小时。二十年如一日,他访遍了林区的所有树木,踏遍了商山的每一寸土地,以山林为家,与鸟兽为邻,同高山顶上的清风白云作伴,寒来暑往,披星戴月,如此一坚守就是7000多个日夜。面对十多年来微薄的月收入,他从不在乎,毫不犹豫,不曾退却,而是在心里认定:“不挣钱,只要把山护绿了!”

曾经,因为同偷树贼搏斗而被砍伤了腿,主犯获刑4年,他却留下了下肢静脉曲张的后遗症;曾经,因阻止挖药而被人痛骂;曾经,在来去5公里耗时2个多小时的生活取水途中,滑倒在雪窝里不省人事,幸被赶集人及时救醒……几十年来,因护佑野猪、黑熊、毒蛇而和它们交上了朋友,从无彼此伤害的经历,如今他夜不闭户;每次回驻地个把小时后,那群野猪就高兴地在瞭望哨周边欢迎似的转悠,还常来门口逗留又不进屋,不拱他侍弄的菜,就连野猪仔也任他随意逮;那些准时出发准时收工的狼群,也是和他不远不近地保持着距离,彼此相安无事,和谐共处……万物有灵。他是善良的,动物是有感情的,这种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完美景象,令人惊奇又动容。二十年来,他跑遍了荆棘丛生的商山林区,穿烂了无数双黄胶鞋,为提高林区干群生态环保意识,护好来之不易的森林资源,姜栓牢每年都要提着白灰桶去林区各屋场、进山路口刷写护林防火标语,走村入户向林农发放防火宣传单,讲解森林防火知识,书写森林防火宣传标语9000多条,向群众宣传森林防火安全保护知识2000多场次,受众近万人次;向上级准确报告森林火情115次,参与扑火28次,制止滥砍盗伐52次,为国家挽回财产损失100多万元,他是一位坚强、忠诚、勇敢的“青山保卫战”战士,是商山林区“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的圆梦人。

我走了,这林子谁来守护?

二十年来,他一个人,走过风雨和寒暑,与病痛和困难作斗争,一个人,看日升月落,度过漫长的寂寞时光。没有人为他生炉火,没有袅袅烟岚守望,没有回家吃饭的呼唤,甚至在他决意坚持的时候,妻子含恨离婚,无奈他将子女托给年迈的父母抚养,无人替他立黄昏,无人给他粥可温。他一心扑在山林的怀抱,与十万大山默然相守,他的精神与灵魂,同这一方山脉和山林相通,他懂得它们的寒暖与温凉,懂得它们的需求与饥饱,更懂它们的健康与病痛。没有豪言壮语,用扪心坚守,把人生最美的青春年华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商山那苍茫无际的花草树木、珍禽走兽、林海涛声,奉献给生机勃勃的护林事业,奉献给商洛的巍巍青山。

如今,一双儿女已学有所成,成家立业。孩子们回到丹凤,登到商山顶上,看到他清贫的生活和凑合的饭食时,禁不住落泪了,劝他辞了工作,他们养活,他说:“我走了,坡谁管,山谁看,这林子谁来守护?我也舍不得动物们呀!”见他如此坚决,孩子们不再劝说,而是叮咛万千,忧心忡忡地边走边回头。春风有信,青山作证。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做好事,不做坏事。姜栓牢,一位不名一文的共产党员,用忠诚、担当和默然坚守与辛劳付出,守护了商山的平安、林业的安全,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做出了不凡而又可贵的贡献。如今的商山,已成为“双储林场”国家储备林项目的重要林区之一,是康养之都的氧发源和储备地,为美丽中国建设、丹凤“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做出了可圈可点、非同寻常的贡献。“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如今,姜栓牢一如既往,坚守护林初心,永葆党员和军人本色,始终把守护林区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不负重托,用实际行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敢为人先,勇当先锋。当记者要为他拍纪录片时,他反倒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只做了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与荣誉无关。说罢,他继续拎着那把被他用得短了䦆牙子的工具,向着山林深处走去。他的背影,浓缩成一道光影,照耀着身后人!(贾建霞)

作者简介:贾建霞,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人。陕西省作协会员。

责任编辑:六六六

上一条:陕西山阳:坚持“四个强化”要求 推动干部作风转变 下一条:镇安县米粮镇:“五抓五强”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屏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