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9-86178533

首页 >> 商洛 >> 正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商洛市商南县文化和旅游工作综述

2023年06月12日 17:31  西安商情网

非凡十年,岁月鎏金。

十年间,奋勇争先,只争朝夕,光阴流转,商南蝶变。

十年间,商南旅游发生了历史性转变:旅游元素日渐丰富,景区品质快速提升,文旅融合深入推进,全域旅游提档升级,文旅新业态、新产品给游客带来更多的旅行体验。旅游业态也由“过境游”“一日观光游”向“休闲度假”“多日深度游”转型升级。成绩的背后,是十年来我县文化旅游行业砥砺前行、持续发力的艰辛付出。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新时代的十年,商南县始终把文旅产业作为调结构、促发展、拉内需、激消费、保增长、惠民生的重要产业。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不断探索“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路径,深入推动文化旅游与各行业、各领域广泛融合,助推“三产”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文旅产业持续由“量增”向“质变”跃升。

景城相融提升城市品位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春日的商南县城闲适而不失热闹,从迎宾大道的车水马龙到西街古城的人流熙攘,从鹿城公园晨间的啾啾鸟鸣到城乡接合部的田园风光……县城的居民每天都能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变化。

沐浴着春日暖阳,在商南的“西大门”五里牌村慢慢行走,一排排花卉树木郁郁葱葱,家家户户门前园子里的花儿开得正艳,小菜园中的蔬菜在阳光照耀下青翠欲滴,粉刷一新的墙体和水泥硬化的院落干净整洁,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小花园、小菜园,绿成“线”,景成“片”,一阵微风迎面吹来,淡淡的花香夹杂着泥土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这条街太漂亮了!”

漫步商南西街,浏览着路边古色古香的特色建筑,品味着老街特有的历史韵味,游客纷纷发出感慨。

西街古城紧邻城市繁华街道,两侧高楼林立的现代建筑将其隔绝在城市的喧嚣之外,独享一份宁静和“慢”情调。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浸着历史、藏着故事,也蕴藏着商南这座城市独特的品位与个性。

一路春色,四季长青,一个个城建项目,一条条城管举措,擦亮了商南县城的靓丽名片,刷新了商南县城的精致底色。

“城区美了,到处都变得亮堂堂的,闲暇时间出来散步的人越来越多啦。”家住古城佳府的李女士每天沿着西街散完步,都会去河滨公园跳广场舞。

“近者悦,远者来”这是对精致城市的最好诠释。

近年来,商南县聚焦绿化、亮化、净化“三化”工程,匠心打造鹿城公园、滨河公园等两大精品公园和十大“口袋公园”,积极实施以滨河两岸为中轴、以文化广场为重点、以迎宾大道为示范的亮化提升。按照“东扩、南移、西迁、北改”的建设思路,全力推进城市道路和市政设施建设,不断拉大城市框架。先后建成了迎宾大道、世纪大道、北环大道等“五条主干大道”,形成了四通八达的路网结构。立足“生态、资源、文化”三大优势,按照“一个核心、三大旅游区、四种旅游产品、五条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形成“全景商南、全域旅游、全业融合、全时服务”的全域旅游大格局,打造旅游名城,叫响做靓“秦岭封面·灵秀商南”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把商南建设成为中国秦岭最佳旅游目的地。商南县着力打造以县城为核心的景区城,按照“文化承载、形象呈现”的思路,全面改造提升县城游客主要集聚区建筑风貌,提升城市主题形象和特色辨识度,实现县城品质化和差异化发展。启动实施滨河公园城市康养绿道、西街古城特色街区等项目,利用博物馆、江西会馆开展考古游和人文游,打造“秦岭封面”城市IP。实施“1234”城市功能区建设,即一条县河水景画廊,迎宾大道、世纪大道两条生态休闲绿道,鹿城、琥珀山、凤凰山三大公园,聚贤街美食街、北纬33°茶艺街、西街古城休闲步行街、文化路时尚购物街四大街区,全面提升城区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彰显城市品质和气质。

青山含黛,绿水如蓝。如今,穿行在商南县城大街小巷,犹如走进一幅山清水秀的精美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就是奔着‘闯王’故事来的商洛,没想到这里有这么精彩的马战演艺、茶园、采摘园及帐篷营地,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说起阳城驿景区,从咸阳来游玩的李女士表示十分惊喜。

大年初一,阳城驿景区内《风云闯王寨》马战演艺正式开演,演出现场,演员们身穿古装,生动演绎出闯王李自成在金钟山安营扎寨、娶妻生子的故事,当他们骑着战马在场内飞奔,声势浩大的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精彩的表演使得台下掌声不断。

“阳城驿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由阳城驿站、闯王寨、万亩茶园三个部分组成,是历史悠久的文化旅游景区,兼具传奇色彩的明清古军事文化、厚重的秦楚文化及近现代的茶文化,深受广大游客青睐。”阳城驿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景区以古军事文化特色为主题,推出大型历史情景剧《风云闯王寨》,修建闯王古寨、古军事文化体验营;以驿站文化为主题,修建驿站文化展馆,讲述商於古道上的传奇往事;以茶文化为主题,修建茶海公园和商山鹿迹、茶楼、茶庄、茶海天壶、斗茶广场、茶女塔、白茶历程、绿茶印象等景观,并将园区道路整体提升,预计最大承载量6000人次,成为陕南最大规模的生态茶园。另外,景区还修复了古寨城墙、闯王古寨浴马池、大顺营帐篷营地,开设竹里馆特色民宿餐饮,提升园区整体绿化,以全新的面貌重现在广大游客眼前。

观茶园、赏荷花、体验农耕文化、采摘乐趣、享受地道的农家乐“美味”……现在,商南县试马镇红庙村已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试马北茶小镇景区现发展成为一个集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民俗展示、田园风光于一体的新型景区,有小江南之美誉。

近年来,商南县聚焦“生态、资源、文化”三大优势,着力推动三大旅游区建设。依托中国北茶小镇等景区,充分挖掘商於古道和闯王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312国道文化体验区。按照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发展思路,提升阳城驿4A景区品质,推进东寨沟瓜果采摘园等新型业态布局。打造后湾国际慢村,提升水上乐园、天然浴场等一批亲水游乐场品质。依托金丝峡景区、莲花湖康养度假区,充分挖掘丹江航运文化资源,打造丹江生态旅游区。立足县情,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全景商南、全域旅游、全业融合、全时服务”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茶园观光、休闲度假、采摘体验、科普研学等乡村旅游项目,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格局。着力打造以北茶小镇、后湾为代表的乡村游产品,以金丝峡、莲花湖、文碧峰为代表的生态游产品,以前坡岭红军战斗遗址、红七十四师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游产品,以金丝峡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康养度假产品。依托乡村“山、水、田、园、林”资源优势,做好生态农庄、茶叶采摘等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按照“山顶松柏戴帽,山腰林果缠绕,山下农田环绕,山脚新村新貌”的思路,打造生态旅游产品,做活峡谷山水文章,形成“上游金丝峡、中游文碧峰、下游莲花湖、漂流赏画廊、品味商南茶”的精品旅游线路。

如今的商南,是一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山清水秀的俊美城市,金丝峡,奇峰幽谷,风景如画;新开岭自然保护区,青山滴翠、浩渺如仙;玉皇山森林公园古木参天、异彩纷呈;闯王寨追远怀古、幽思绵绵;丹江漂流船移景动、风情无限;中原突围前坡岭战斗遗址和白鲁础中央苏维埃政府遗址永载史册、赫赫有名;太子坪·王家坡、后湾国际慢村、红庙荷花园等十余处秦岭美丽乡村宛若一幅幅精致的山水画卷,形成了全域旅游大格局。

公共文化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

走进二郎庙村,山川似黛,碧水如翠,似一幅画卷,浓缩秦岭山水之秀美:蓝天、灰瓦、白墙映衬下的陕南民宿安静舒适,樱桃树、柿子树、水蜜桃树装扮下的水杂果采摘基地郁郁葱葱,现代化鲜菇产业大棚、茶叶加工厂在移民小区前一字排开,七彩风车园、生态烧烤园、陕南茶馆、二郎庙村史馆成为游客打卡地……如今的二郎庙村,已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实践之地。

2022年春节刚过,武关河畔的二郎庙村,山桃早已相继盛开。节后上班的第一天,二郎庙村委会二楼的办公室里正热闹的讨论修建二郎庙村史馆事宜。“修建村史馆是大好事,要把二郎庙村民埋头苦干、战天斗地的70年历史记载下来,让后辈们记住并发扬光大。”老党员王登说完,村民汪从来接过话题:“村史馆建好后,要让我们能经常进去看看,让群众留住乡愁。”围绕村史馆建设,村民们这样踊跃讨论,已不是第一次。

为了项目顺利建设,村干部带头行动,免费向村上捐赠“传家宝”,群众也积极响应,纷纷捐献了200多件有价值的老物件。当地村民汪伍还主动将5间民房以很低的租金流转给村委会,作为二郎庙村史馆主体建筑。驻村工作队利用2个月时间对当地老物件和文史资料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并形成16个章节3万多字的村史馆建设文案,收集、整理有价值老图片、老物件、旧书籍等共计300多份。4月底,二郎庙村村史馆占地100多平方米,房屋整体充分保留土夯墙、黛青瓦、木椽梁的陕南民居风格,因地制宜划分为村史室、农耕文化室和民俗文化室3个展室。

为推动创建村史馆破题乡村文化振兴,激活乡村振兴“整池水”,二郎庙村将村史馆与村档案馆、村方志馆、农家书屋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结合起来,与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村史馆的文化价值,实现一馆多用,将村史馆打造成聚民心、暖人心的文化“加油站”。功夫不负有心人,二郎庙村史馆入选陕西省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

近年来,商南县切实做好“铸魂、传承、繁荣、服务、融合”五篇文章,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实现镇(办)村(社区)综合文化站(中心)全覆盖,“三馆一站”坚持免费开放,圆满完成了10个镇(办)综合文化服务站和126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启动了县图书馆、文化馆国家二级馆创建工作和总分馆制建设,建成文化馆分馆32个、图书馆分馆6个。“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县文化馆充分利用场馆优势,免费开放暑期少儿培训6个科目,培训少儿240人;县图书馆积极推进新馆功能区建设,启动了4万册馆藏剔旧工作;县博物馆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免费开放,并策划举办了《2019迎新春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魏传忠金石文书法展》,全年接待达5.5万人次。商南县成功入选第二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名单,富水镇被命名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镇,富水街、金福湾社区被命名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村(社区)。

送戏下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我好多年都没看戏了,今天在家门口看戏,真好!”在清油河社区戏曲进乡村文艺演出的现场,70多岁的戏曲爱好者高安春一边看戏,一边激动地和县文化馆馆长王玉华交流,感谢县文化馆为乡亲们带来的戏曲演出,让大家饱了眼福和耳福。

咚咚咚咚,锵锵锵……在群众的期盼中,演员们踩着鼓点登场。为大家演出了经典剧目中家喻户晓的精彩选段,曲剧《四郎探母》感人至深,观众看得热泪盈眶;川剧《变脸》让孩子们大喊过瘾,一个个爬到戏台前,恨不得亲眼看看这脸是怎么变的;京剧《沙家浜》的经典唱段深得老年人喜爱;豫剧《三亲家》圆润的唱腔,诙谐幽默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曲剧《王丫赶脚》演绎得生动有趣;戏曲《老两口学毛选》很受老百姓喜爱,看得观众捧腹大笑,掌声不断。演员们清新唯美的唱腔及惟妙惟肖的表演专业而又投入,让现场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近年来,积极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基层文化供给,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大力实施“文化进万家”惠民工程,累计送戏下乡300余场次,举办文化培训200余场次、青少年才艺大赛等活动12场次,培养文艺骨干4000余人次,创作文艺作品20余部,有效满足了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商南县还举办“三区”人才培训,积极组织文化专业人才辅导推广广场舞和戏曲走向基层,服务民众活动,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到乡村基层进行演出、普及、辅导,足迹遍布全县各地,触角延伸到乡村各个角落。通过开展“文化赶大集”“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文化品牌创建活动,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加大文化对外交流,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品牌。结合“戏曲进乡村”工作,广泛组织开展“唱商南、演商南、画商南、写商南”系列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参加培训的所有学员,将学到的舞蹈、戏曲带回所在的村和社区,传授给自己身边同样热爱舞蹈和戏曲的群众,把优秀的文化艺术发扬光大,同时也可参与“戏曲进乡村”演出。新创编花灯小戏《春风吹绿茶园村》等文艺作品34件,举办“戏曲进乡村”等演出活动80余场次,线上展播《闯王寨传奇》、豫剧《红灯记》等优秀剧目、优秀作品展67期,“舞出中国红一起向未来”商南县2022年群众大舞台广场舞展演在国家公共文化云上进行了展播,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非遗保护彰显文化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展示了源远流长的独特生产生活风俗,彰显着特色鲜明的民族文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当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时,既有利于当地旅游的发展,也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非遗+旅游”的深度融合为我县各大景区增添了新鲜活力,实现了非遗的活态传承。商南县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4项,其中省级4项,商南花灯首次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商南花灯也是陕南唯一一项传承比较完整的春节民间热闹喜庆的非遗项目,在商南大地广为传承、经久不衰,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集中展现了商南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生活态度,和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生活追求。商南绒绣成功入选省级非遗项目,数字化展示商南非遗、文创产品60余种,完成民族舞、非遗花棍舞、泥塑等直播课程,商南民歌、花棍舞、竹马、泥塑、丹江针绣等“非遗进校园”活动受到广大师生和群众的喜爱。

学校是文化艺术教育的主阵地,是弘扬民族艺术的先头兵,“非遗进校园”是对文化传承的担当,是对文化自信的增强,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打花棍又称“花棍舞”“霸王鞭”,至今为止仍有五种传统套路打法,分别为:打肋、打肩、打腰、打脚、双人对打,动作原始古朴、顿挫有力,是北方地区民间流传极广、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通俗歌舞表演形式。

“我是第一次学习花棍舞,感觉很有意思,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让我们的身体也得到了锻炼,还体验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乐趣”,舞蹈队领队学生徐佳佳说。在花棍舞传承人和文化志愿者的耐心讲解和精心指导下,学生们双手各拿一根3尺长、中间开孔穿有铜钱、两端顶头系着响铃的花棍,表演时,从头打到脚,从前打到后,变换快慢节奏,左旋右转,上下飞舞,不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击打声和同学们此起彼伏的欢笑声,气氛十分热烈……

近年来,商南举办省级非遗商南花灯展演活动13场,成功获批市级非遗名录5项、市级非遗工坊6个、第五批县级非遗名录5项,出版非遗代表性名录《商南花灯彩词》和《商南民歌与花灯》;建成120㎡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集中展示了55项代表性非遗项目,真实还原了打草鞋、制茶、烧酒、扎花灯等场景。完善了县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网格体系,守牢了文物保护红线;花门楼、白鲁础会议旧址等8处文物点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红七十四师师部旧址、赵川花门楼进行了抢救性保护修缮,前坡岭战斗遗址和红七十四师师部旧址等已成为商南县党性教育基地,先后接待200多个单位参观学习。

十年耕耘结硕果,砥砺奋进再出发。回望十年的发展历程,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显著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效显著,商南文旅产业发展提质增效。面对新征程、新机遇和新挑战,商南县将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文旅产业发展全过程,继续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旅游促进文化繁荣,持续实施旅游品牌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繁荣发展,交出商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更好答卷。(王 悦)

责任编辑:六六六

上一条:镇安县青铜关镇:落实三项举措,推进村级活动场所“瘦身提质” 下一条:山阳县人社局开展“人社大讲堂”系列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