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商洛市洛南县司法局始终将安置帮教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平安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聚焦安置帮教对象“出监有人接、回家有安置、就业有门路、生活有盼头”的目标,运用“核、接、建、研、帮、教”六字诀工作法,持续筑牢安置帮教“安全防线”,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全县社会和谐稳定注入法治动能。

“核查”先行,摸清人员信息“第一关”
精准核查掌握安置帮教对象信息是安置帮教工作的前提。严格落实安置帮教对象无缝衔接机制,收到监所释放文书和全国安置帮教系统上的衔接信息后,及时通过电话、函件、释放文书、实地走访等方式,收集安置帮教对象基本信息、家庭住址、社会关系、改造表现情况等关键信息,查看其是否存在生活困难、家庭重大变故等情况,建立初步信息台账。做好“平台核查、村所比对、亲属确认”等信息一致的核查、反馈工作,消除“三假”“三无”情况。
“衔接”畅通,筑牢闭环管理“防护链”
洛南县司法局构建“监所—司法局—司法所—村(社区)”四位一体衔接机制,形成“接、送、稳、帮”无缝衔接的工作格局,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对于重点帮教对象严格落实“必接必送”制度,确保衔接到位;对于一般帮教对象,出监前及时通知亲属接回,对无亲属接送、行动不便或有特殊情况的人员,及时联系村委会、镇政府,协调安排人员接回,确保人员“出监即接”。人员接回后,司法所工作人员应在十日内与安置帮教对象见面并建立档案,落实“五帮一”责任制,核实其居住情况,并告知安置帮教政策及相关权利义务;对于刑满释放后十日内无法联系上本人的,及时向公安机关发送协助调查函,两所联动,协同查找,确保联系上本人。
“建档”精细,打造一人一档“信息库”
为实现对安置帮教对象的精准帮教,洛南县司法局推行“一人一档、分类建档”工作模式,建立精细化档案管理体系。档案内容涵盖人员基本信息、刑事判决情况、监所改造鉴定、家庭情况、就业状况、心理评估报告、帮扶措施及跟踪记录等多个方面;在建档过程中,司法所工作人员根据人员的犯罪类型、刑期长短、家庭背景、就业意愿等情况,对重点人员信息特点进行分类标注。同时,依托全国安置帮教信息化平台,将纸质档案同步录入安置帮教系统,实现档案信息的电子化存储和动态更新,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查阅、跟踪人员情况,为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研判”精准,找准风险防控“发力点”
各司法所定期对辖区内安置帮教对象进行走访,摸清内安置帮教对象风险,如人员近期有无异常行为,就业是否稳定,家庭有无重大变故等;对情绪波动较大、与他人发生矛盾纠纷的人员,研判其是否存在重新违法犯罪的风险;对无固定住所、无经济来源的人员,研判其是否存在生活无着引发违法犯罪的风险;根据研判结果,制定“一人一策”管控方案,落实专人重点盯防,及时化解风险隐患,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跟踪帮扶”,点亮回归社会“希望灯”
洛南县司法局坚持“以人为本、帮扶为先”的理念,从就业、生活、心理三个维度入手,为安置帮教对象提供全方位跟踪帮扶,助力其顺利融入社会。在就业帮扶方面,收集企业招聘信息,向安置帮教对象推送就业信息,为人员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对自主创业的人员,协助其办理营业执照、申请创业补贴等手续;对于有意向进行技能培训的安置帮教对象,推荐其前往人社部门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在生活帮扶方面,对家庭困难、无固定住所的人员,协调民政部门落实临时救助、危房改造等政策,帮助其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对符合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条件的,协助其办理相关申请手续,确保其基本生活有保障。对心理偏执的安置帮教对象,定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纠正错误认知,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及时排查调处安置帮教对象矛盾纠纷,化矛盾、解心结,杜绝恶性事件发生。
“普法教育”,拧紧遵纪守法“思想弦”
将普法教育与日常走访排查相结合,通过法律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以案释法等方式,开展法律法规、思想道德教育帮扶,引导人员树立法治观念,明确行为边界,自觉遵守社会规则,争做学法、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定期组织法治培训和主题宣传活动,邀请专业法律人士,围绕婚姻家庭、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讲解,解答安置帮教对象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推送法治知识和典型案例,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帮助人员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从思想根源上预防重新违法犯罪。
下一步,洛南县司法局将继续优化完善“六字诀”工作法,不断创新安置帮教工作举措,切实帮助安置帮教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助力其顺利回归社会,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洛南、法治洛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