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南县十里坪镇中棚村冷泉鱼(三文鱼)养殖基地(资料照片)。(王佳伟摄)
“这个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新增三文鱼产能700吨,加上这里已运行多年的一期项目,每年的三文鱼产量将达1000吨,产值超亿元。”7月29日,商南县格瑞农业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郭靖告诉记者。
郭靖所说的项目是商洛市商南县今年实施的“秦岭鲑谷”冷水鱼产业园建设项目。项目位于商南县十里坪镇中棚村太山庙组至两河口区域的山谷内,规划建设陆基高位养殖池、保温车间、仓储冷库、初加工车间、蓄水沉淀池,并配套建设引水工程、河堤、截水坝、桥梁等基础设施。
今年以来,商南县深挖全县冷泉冷水资源,完善产业规划,研究出台新措施,多方面强化支持,着力将冷泉鱼产业发展成新的主导产业之一。
摸清底数绘制蓝图
商南县冷泉冷水资源丰富而独特,水体溶氧充足、酸碱度适中、富含矿物质,水温稳定在12℃到18℃,适合发展冷泉鱼产业。
截至2024年底,商南县建起养殖基地12个、初级加工厂1个,当年养殖冷水鱼490万尾,年总产值6000余万元。
为了把冷泉鱼产业做大做强、发展成群众增收的“热产业”,今年初,商南县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10个镇街的冷泉冷水资源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研。在此基础上,商南县综合考虑冷泉鱼的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品牌打造、项目支撑等重点,为产业稳步科学发展绘制出蓝图。
“我们深挖冷泉冷水资源,精心修改提升了产业规划,高质量谋划和实施一批产业项目,加快推动高端冷泉鱼产业发展。”商南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田培训介绍。
修改提升后的规划将冷泉鱼产业发展纳入商南县大旅游、大健康、特色农业、绿色食品等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商南县聚焦打造西北最大冷泉鱼产业基地目标,在金丝峡、过风楼、清油河等镇建设集养殖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渔旅融合发展区。
多项支持强化保障
“瞄准新的产业规划,今年,县上从工作保障、财政、项目、金融、技术等多个方面加大了支持、保障力度,为产业发展增添动力。”田培训说。
为了推进产业发展,商南县成立了冷泉鱼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冷泉鱼产业服务中心。今年初,商南县谋划确定了10个冷泉鱼产业项目,其中,投资规模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个,规划建设苗种繁育、成鱼养殖、冷链物流等。针对资金短缺问题,商南县研究出台了冷泉鱼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设立4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支持2025年新谋划的冷泉鱼产业项目建设。
发展冷泉鱼产业有较高的技术需求。商南县对新参与发展的企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强化技术支持与服务,通过联动交流、产学研合作等方式,邀请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市水产站等的水产专家,对当地冷泉鱼产业发展中的苗种繁育、商品鱼养殖、产品加工等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指导。
“今年,我们邀请高校和省市水产站专家进行现场指导5次,对十里坪镇‘秦岭鲑谷’的水资源充分利用等提出了科学建议,对试马镇荆家河村项目的可行性和整个产业园区规划布局进行了指导。”商南县水产站工作人员金隆介绍
产业升级多点开花
在商南县,渔旅融合发展的业态日渐形成。
“我们餐厅的鱼类菜品顾客都很喜欢。我们还建起了冷泉鱼品鉴餐厅,开发出13道精美的冷泉鱼菜品。”7月28日,商南县金丝峡镇太子坪村冷泉鱼养殖场工作人员张安金介绍,他们的养殖场今年4月完成改造后再投产,养殖金鳟虹鳟2万尾、鲟鱼2万尾、观赏鱼2万尾。养殖场连同附近4000余平方米的垂钓园和王家坡精品民宿,已成为游客向往的“打卡地”。
3月以来,在商南县相关部门、镇村、企业的协同努力下,该县多个养殖园(场)改造提升工程陆续完工。
“我们对养殖园实施了改造,为60个陆基圆桶建了保温遮阳塑钢大棚,4月改造完工。”过风楼镇八里坡村党支部书记陶兴宏介绍,八里坡村去年建成运营的冷泉鱼养殖园改造后,扩大了养殖规模,目前投放三文鱼、中华鲟鱼苗13万尾。
此外,在过风楼镇联合村、水沟村,赵川镇老府湾村等村庄,一批新规划的冷泉鱼产业项目快速实施。其中,联合村新建的冷泉鱼养殖工程已竣工,8月底前有望投产,计划养殖鲟鱼等冷水鱼。
在商南县城水晶广场旁边,由商南县格瑞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秦岭鲑谷”冷泉鱼产品形象展示店即将完成装修。运营后,将方便更多消费者品尝到三文鱼等产品。
如今,商南县冷泉鱼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东南亚市场。“从新建养殖产业园,到扩大生产规模,再到探索渔旅融合路径、拓展产品销售渠道,目前,全县冷泉鱼产业化水平持续升级,生态‘冷泉水’正加速转化为富民‘热产业’。”田培训说。(记者:王佳伟 通讯员:李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