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自诩——我们大连人最优秀!因为自古山东出好汉,而好汉中的好汉才敢于闯关东,闯关东的第一站就是大连,所以能在大连站住脚的全是最顶尖的好汉。别的不说,就拿文学创作来说,一个城市能有十数个作家登上全国文学大奖的奖台上,这在省辖市也相当罕见,而我们大连的作家们却能孔雀开屏,大放光彩。
(笔者与邱模堂先生)
特别是近年来从微信中看到大连作家群的作家们,有的青春蓬勃,有的老当益壮,真就是个个意气风发。令我惊喜的是八十岁的老文友邱模堂,竟然暴出惊喜,他的长篇小说《故园曲》在《陕西文学》头题发表,而且这是他七十九岁开始奋笔,八十岁完稿,真真地令我大吃了好几惊!
在我年轻得不能再年轻的年月里,就在城市街边的报栏前,看到阶梯般排列的诗句上面作者“邱模堂”的名字。后来又看到他在《海燕》上发表小说,我当时非常激动,并千方百计地找到他,与他交流文学的艰难与欢乐。这时才知道他是一个工程师,为城市的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而忙碌。他刚刚踏上社会的门槛时,充满年轻诗人的气质和气势,初出茅庐般地喷发着精彩的诗句之后,随之而来的却是摧残文化的“文革”,使一切文学艺术万马齐喑,诗人更是哑然。
但毕竟是诗人气质,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邱模堂为之振奋,昂然向上。但也许是诗人气质,无法溶进一粒沙子的纯净视线里,看到了五彩缤纷同时也就看到了五花八门,看到金光闪闪同时看到金钱滚滚。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从昂然的激奋中趋于冷静甚而冷漠,越是思绪万千也就越是无从下笔。没想到一晃将近四十年过去了,竟然就没写出一个字。

然而近年来,大连作家们日渐焕发创作热情,这也就感染和鼓励了80岁的老工程师。于是我们就趁势“激活”他,催逼这个当年诗人的激情重新燃烧。特别是另一个老文友周波平先生,也是邱模堂的同事,他年轻时写过小说出过书,退休之后却依然充满创作激情,给著名科学家写出数十万字的报告文学。他几乎就是喋喋不休,苦口婆心地激励邱模堂重新拿起笔——越是年龄大越要写作,因为作家的创作其实是在创造一个艺术世界,也就是说作家比普通人多拥有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你可以挥洒,你可以驰骋,你可以得到一种奇妙的人生享受。为此,创作不但给你带来精神的振奋,更可以让你的生命更加健壮长寿。但我们一面鼓励一面也在踌躇,数十年驻笔,痛苦地徘徊,绝望地长叹,创作的灵感可能早已干枯。

表面看邱模堂始终不动声色地沉默。然而谁也没想到,他却在艰难地、幸福地、充满激情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在重新创作的阶梯上攀登。就在我们觉得不会有希望之时,他却拿出一部长篇小说。而且还豪言壮语地说,要投到他最喜欢的孕育陈忠实、贾平凹等大作家的“陕西文学”刊物。
第一个获知信息的周波平先生在电话中对我赞叹:八十岁的邱大哥啊,太了不得啦,太了不得啦!……
但我认定诗人气质的人写小说,不会耐心地叙述,更多是句式跳跃。意想不到邱大哥竟比小说家还从容不迫,还自然和淡然,将他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写得细腻而真切,犹如刚走出乡间的农夫,大接地气。散发着极其朴实的文采。吸引我融进其情其境,时光穿越般进入建国前后那古朴却新鲜的年代里。小说最见功力的是塑造人物,邱大哥笔下的人物真就是个个活灵活现,坚强勇敢的抗日战士,老实憨厚的村民,唯唯诺诺的商贩,阴险狠毒的地主、特务,横行霸道的日本侵略者……
我们建设系统的老作家
(左起:邱模堂、马树权、邓刚、周波平)
由于写得细腻而认真,所以不同于大多数带有政治说教味道的作品。也就是你读这部小说所产生的爱恨,是那样的自然并发自心底的愤慨。这不仅是文学创作,也是故乡大连的宝贵档案和文化遗产,这会使新一代生命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个艰难困苦,却又丰富多彩的年月;曾经有这样忍辱受屈,却又奋力抗争的杰出前辈们。
文学创作是对艺术的神往,也是创造生命的神奇,这会使一个人的精神和精力双双飞跃。八十岁奋笔展翅飞,这将会激发我们大连所有年轻和年老作家们,更加奋笔腾飞!
作者简介
邓刚,原名马全理。发表《曲里拐弯》、《山狼海贼》、《绝对亢奋》、《迷人的海》等作品数百万字,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本《站直喽,别趴下》、《狂吻俄罗斯》》等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