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9-86178533

首页 >> 商洛 >> 正文

梁富斌与他的蠎岭红

2023年05月18日 10:51  西安商情网

“蠎岭红,蠎岭红,村栽促振兴,户栽家道隆;蠎岭红,蠎岭红,药食两用体健壮,干事创业定成功......”这是近年来流传在商洛市丹凤县北山蟒岭峦庄镇一段新民谣。民谣里边所说的“蠎岭红”指代的是由当地农民企业家梁富斌创建的“天麻产业园区”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研发生产的“蠎岭红”牌天麻等其它产品。

丹凤县地处中国祖脉大秦岭东段南麓,素有“秦岭天然药库”、“中国天麻之乡”的美誉。

贾平凹老师携陕西省作家协会成员参观天麻产业园,品尝天麻宴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梁富斌高中毕业后,适逢改革开放佳机,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助推下,这位弄潮儿抢抓机遇,成了一名个体经营户。进入新世纪后,他瞅准机遇又外出创业,到新疆托里县鑫源矿业有限公司放手一搏,在哪里以出色的业绩赢得信任,担任了鑫源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星月不问追梦人,有梦爱拼定会赢。2013年为振兴群众赖以致富的天麻产业,重振丹凤天麻之雄风, 地处蟒岭丛中的峦庄镇外出创业成功人士——梁富斌积极响应家乡召唤,毅然辞别待遇优厚的新疆托里县鑫源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职回到家乡,踏上了他二次创业的征途。当年12月梁富斌依托家乡父老乡亲广栽天麻的优势资源,多方筹资5000万元注册成立了以天麻为主的农副产品生产、初加工、销售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丹凤县永福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陪同北京王秋颖教授深入田间勘察菌种生长情况

出人意料的是,梁富斌回到家乡一年后,初创失败,面对家人抱怨,朋友不解,邻里热嘲,毫不气馁,心里那股不服输的倔强又来了,他冷静思考,告诫自己,男子汉就要有哪儿跌倒,哪儿爬起的不服输劲头。于是,他通过反复考察论证调研,多方位研判,最后选择把家乡资源相对丰富,乡亲们有着发展基础的人工栽植天麻作为主打产业的突破口。

上世纪70年代之前,天麻这一名贵中药材入药主要是靠人们采挖野生天麻为主,70年代以后,当地群众为拯救野生天麻这一濒危物种,从山林间采挖野生天麻和密环菌,进行人工无性栽培,几经曲折,获得成功。让梁富斌深有感触的是90年代,在科技兴农浪潮的推动下,天麻有性繁殖获得突破,乡亲们通过人工杂交授粉、培育菌种,扩繁出“1代”优质种麻,在林下通过无性培育商品麻,使天麻既保留了野生的特有药性,又具备了有性繁殖的抗种性退化、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赢得了市场的大量需求与消费者好评,其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凸现。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顽强拼搏,梁富斌的“丹凤县永福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有了长足发展。

陕西省药监局督察组、商洛学院研究院团队在天麻产业园亲临指导

科技研发促产业,人才引领助振兴。2019年,为了做大做强做优天麻产业,实现天麻产业在助推乡亲们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强链补链延链目标,使天麻产业在乡亲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征途上发挥主力军作用,他抢抓全县“人脱贫,县摘帽”机遇,通过政府招商引资举措,创建了占地面积达到1250亩的“丹凤县良种天麻产业园区”。园区建成后,紧扣生态、绿色、优质、高效的目标,坚持绿色和谐发展理念,秉承研发与生产一体化的思路,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领衔王秋颖教授团队,及时成立了集天麻种子、菌种、栽培、管理、产品等环节进行系统化研发、指导和服务等多功能于一身的“天麻研发中心”。该团队把研发“两菌一种”作为引领乡亲们发展天麻产业的切入口,在王秋颖教授精心指导下,科创团队研发人员经过反复试验,研发出了国内最先进的“蠎岭红”天麻系列菌种,并投入生产。同时,根据公司发展需要,还建成了培训中心,菌种生产车间,天麻加工车间,种源培育繁育基地,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蟒岭农林特产交易市场,形成了“两中心、两车间、两基地一市场”发展格局,建成了天麻良种选育、菌种研发生产、高效技术推广、试验示范种植、产品研发加工、购销物流为一体的全能产业链的现代农业园区。与国内同行业相比,该园区是全国技术最先进的天麻菌种研发生产基地,是全国规模、体量最大的天麻栽培试验示范基地,是全国业态最完整的天麻产业基地。该园区的建成,有力地提升了丹凤天麻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高效化栽培试验示范作用,引领带动天麻栽培更新技术、提质增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院团队赴产业园观摩、学习

以产品质量求生存,以科研创新谋发展。目前,王秋颖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发培育的“蟒岭红”天麻系列优良菌种,在全国天麻主产区进行区域试验获得成功,它不仅提高了天麻品质和产量,还缩短了种植周期。同时,根据该团队研发的天麻创新栽培模式和技术,公司制定并推出了《天麻庭院种植技术规程》、《天麻大田栽培技术规程》、《天麻林下栽培技术规程》、《天麻菌种生产培养技术规程》等行业标准。并通过立体栽培、温室栽培、庭院栽培、箱栽和袋栽技术的推广,有效解决了天麻种植与林粮争地、轮歇倒茬的矛盾,为农户闲散地、碎片地利用和发展“庭院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有效解决了发展天麻产业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是“两山理论”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创新与实践,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创团队研发的天麻酒、天麻超细粉、天麻真空冷冻速干食品等系列产品,将作为保健食品投入市场,让天麻这一名贵药食同源产品走入寻常百姓之家,进一步拓展了天麻产品的市场需求,使天麻产业链得到延伸。

丹凤县天麻良种产业园经过短短几年的守正创新,目前已拥有天麻立体种植示范园140亩,玻璃温室大棚4600平方米,智能联体大棚23座6000平方米;菌种生产车间和切片烘干、天麻挂面、超细粉等生产线,年产“蟒岭红”系列菌种2000万袋,培育零代种子和商品麻20万公斤,加工天麻1000吨,生产天麻超细粉500吨,加工天麻挂面25万公斤,综合产值超20亿元。县域内“生态黄金”天麻的龙头企业基本形成了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全能产业融合发展格。

菌种及产品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梁富斌和他的公司通过采用“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脱贫户)”的模式,先后与全县6个镇(办)21个村集体经济签订合作协议,免费提供培训服务、技术指导,保价回收产品,辐射带动当地及周边2万余户群众种植天麻1.8万多亩。全县天麻栽培面积由过去的4000余亩发展到今天的2万余亩,平均年产鲜天麻5万吨,产值约10亿元。30余家村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2万农户在发展天麻种植中受益,户均增收2万余元。

梁富斌为了圆他的要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实现父老乡亲在家门口当工人挣钱的梦想,他依托园区建设,始终坚持把车间建在易地扶贫搬迁点上,带动就地就业的原则,积极探索“园区(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建档立卡户)”的发展模式。即:由政府提供服务和项目支持,公司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提供菌种、种子和技术服务、技术指导,保价回收产品,每年为4万多农户提供服务,可解决800多农户就业,如今,公司还拥有核心示范种植园区面积380亩,公司旗下有丹凤县蟒岭红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丹凤县林聪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丹凤县源果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蟒岭红”和“武关河黑龙湾”两个自主品牌和天麻菌种、品种系列有萌发菌1号、8号和蜜环菌A9、M9,蟒岭红“零代种子”和一代种子及“丹凤天麻”、天麻超细粉、天麻片、武关河黑龙湾天麻挂面、天麻面粉;食用菌系列产品有商洛特产蟒岭红黑木耳,“三社两品牌三大系列12款”产品。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政协委员携西岗镇党委成员、江农集团领导班子成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参观产业园区及种植技术交流

梁富斌的“丹凤县良种天麻产业园区”被商洛学院列为“商洛学院实践教学基地”、被雨花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丹凤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雨丹协作就业帮扶基地”、丹凤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就业帮扶基地”、商洛市总工会授予“劳模引领 乡村振兴‘示范基地’”。2021年,第七届全国天麻会议在丹凤成功举办,大会致力于天麻的种质、科技研发、药食同源的推广和交流。

据介绍,公司每年可生产天麻零代种子300吨;天麻菌种2000万袋(瓶)、黑木耳菌包1000万袋;年加工天麻2000多吨,年产黑木耳500吨。成为单体全国规模最大的天麻菌种研发、生产基地;全国科技水平最高的天麻零代种子培育基地;全国产业链最完整的天麻产业园;园区年创造经济效益2.8亿元,创造社会效益30亿元以上。(作者:刘春荣韩霞)

责任编辑:六六六

上一条:强化协作帮扶 促推乡村振兴 | 镇安县电子商务和对外经济服务中心前往米粮镇西河村慰问献爱心 下一条: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景区展示:4A景区月亮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