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厂镇新联村位于商洛市镇安县城以东35 公里处的黄龙铺中部, 距铁厂集镇 5 公里,全村总面积 11 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 2257 亩,林地面积1.2 万亩,全村辖 5 个村民小组 406 户 1539 人。
近年来,新联村抢抓345 国道建设历史性发展机遇,将秦岭 山水乡村建设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 以“山水乡村建设服务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助力田园更美好”为目标,按照“一个思路”定基调 、“四种算法”树形象 、“五项到位”见实效的工作机制,真正做到了让山水添色、环境添彩、百姓添福。
“一个思路”定基调
坚持以“多花心思少花钱”的原则为总基调,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 紧紧围绕 “产业 兴 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总目标,立足本土文化因地制宜地做好提升改造,不搞大拆大建和围园造景,致力保留民居村貌原始肌理,深挖民俗风 情与文化传承,以山水田园建设服务整村发展,促使生态 环境不断优化,擦亮乡村振兴最美底色。
“四种算法”树形象
实做 “加法”增颜。深入实施村庄美化提升行动,增加小停车场等基础设施2 处, 完成民居改造7 户、院落改造 21 处,卫生厕所改造 160 户,安 装路灯50 盏,绿化美化 600 m,沿线栽植桂花树 300 棵、银杏树50 棵,修建凉亭 1 座、实用性水池 1 处,修建花墙 1100 延米, 编织绿篱笆180 余米,为构建“畅、安、舒、美”环境筑牢了坚实基础。
多做 “减法”塑形。聚焦清洁道路、河道、街巷、庭院、圈厕、田园六大板块,发 动群众投工投劳1500 余人次,清除残垣断壁 30 处,拆除废旧猪圈厕所和各类临时搭建棚23 处,清理村组道路沿线、群众房前 屋后、河道水面沟渠等区域“五堆五废”110 处,铲除墙面广告30 幅、灯杆广告12 处,减出公共空间 1100 平方米,引导群众“扫干净、摆整齐”,实现了 “一眼净、一眼美、一眼畅”。
巧做 “乘法”兴产。按照“烤烟、食用菌、中药材、康养旅游”四大特色产业提 质增效,传统种养业稳步发展的整体规划,形成了山顶板栗核桃 科管增产,山腰百亩金银花猕猴桃增彩,山下千亩烤烟梯田增光, 山脚食用菌示范基地增收,群众院落经济增益的良好局面。目前已引进了特色种植产业项目6 个,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 2 条,打造庭院经济示范户8 个。
真做 “除法”强风。为有效破除陈规陋习、改善民风民俗持续向好,通过村民约引领移风易俗、乡贤五老议事会助推村民自治、流动大寨旗及 大寨光荣榜树立正确导向三举措,实现了“四多四少”目标,即: 勤劳致富的人多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孝老爱亲的人多了,发生违法乱纪的人少了;争当先进的人多了,好吃懒做的人少了;节俭办事的人多了,铺张浪费的人少了。

“五大聚焦 ”见实效
聚焦党建引领。建立“支部统筹、上下联动、干群一体”工 作机制,将山水乡村建设纳入村支部书记领办实事硬事项目,坚 持以支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
聚焦精神传承。依托陕南规模最大的大寨田优势,充分挖掘大寨红色文化、梯田风貌农耕文化,树立典型榜样,始终将生态文明同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
聚焦群众主体。积极探索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新模式,用乡音课堂传递党的声音,用身边的事教育和影响身边的人,引导群众由 “让我干”向 “我要干”转变。
聚焦责任夯实。采取支委包组、党小组长包片、党员中心户 及片长包户、群众包房前屋后的“四包”模式,压紧压实四级山 水乡村管护责任。
聚焦群建群享。充分发动群众筹资筹劳、社会人士捐赠物资 合力打造精美新联,截止目前已通过群众筹资筹劳7 万元、社会人士捐赠6 万元,让群众在共建中共享美丽乡村。

下一步,新联村将持续打造“保得住生态、留得住文化、记 得住乡愁”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深入挖掘文化传承,展示乡村记忆,让美丽乡村充满温度,绘就一幅“人在村中 ·村在景中 ·景 在心中”的净美新联新画卷。(项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