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瓶子镇位于商洛市丹凤县腹地,山川秀美、生态资源丰富。今年来,镇党委、政府以"美丽花瓶"为目标,聚焦人居环境整治、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机制创新,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环境整治显实效
人居环境焕新颜
通过"清、拆、绿、管"四步工作法,累计整治村组道路乱堆乱放56处,清理河道沟渠14条,疏通河道2公里,转运垃圾35吨,整治违建7处;项目建设与人居环境相结合,建设口袋公园6处,建成运动公园5处,修建护坡挡墙600立方。全镇实现道路环境、河道沟渠、村庄院落、田园“一眼净”。




长效机制促转变
发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通过颁发流动红旗、爱心超市积分奖励和卫生星级文明户评选等奖励激励机制,让农户养成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行动自觉。同时,成立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专班,落实公益岗打扫、村干部巡查、包村干部抽查、镇主要领导督查的“四个责任”工作机制,每周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督查发现问题28处,整改完成28处,确保环境保护常态化长效化有人管、有人抓。

多维施策筑防线
组织构建强基固本
建立"1+4+N"责任体系。1个领导小组:成立镇党委书记挂帅的环保工作专班。4支专业队伍:环保员7人、护林员72人、光伏公益性岗位15人、乡村公益性岗位60人组成的154人整治队伍。N项制度保障:目标考核、网格化管理、定期环保巡查、三色督办等机制。
全民参与凝聚合力
创新"线上+线下"宣传矩阵。通过微信朋友圈、村组群转发推送生态环保相关信息30余条,在“美丽花瓶”发布宣传稿2篇,举办院落会28场,发放《绿色生活倡议书》800份,中小学开设生态课堂,开展"小手拉大手"实践活动,积极开展“4·20秦岭卫士行动日”“6·5环境日”进机关、社区、学校、门店“四进”活动,提升全民参与环保积极性。

专项整治破解难题
聚焦蓝天、净土、碧水保卫战。在大气治理方面,在企事业机关积极开展散煤替代工作,以清洁能源代替散煤,花瓶子镇政府、农商行花瓶子镇支行、花瓶子镇卫生院职工灶均已完成散煤替代。在土壤治理方面,与辖区内养殖企业签订环保责任书,实施科级领导包抓制度,并定期对辖区内养殖企业进行检查,确保养殖企业对土壤零污染。在水体保护方面,实施河道"清四乱"季度巡查,定期对白玉河、苏河进行巡查,确保辖区主要河流水质安全。
创新治理探新路
智慧监管提效能
运用四支专业队伍,分片包区,网格化管理,积极开展环保巡查,实时在微信群通报,建立企业环保信用档案,实施"红黄绿"三色动态管理,试点"环保管家"服务模式,一个企业一个科级领导,一个包抓干部,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整改方案。
绿色发展促转型
对采伐指标严格把控,逐户核验采伐情况。通过集体经济带动香菇产业由传统模式逐步转变为外调木屑、购买菌包为主的发展新模式,有效防止森林资源破坏,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守好绿水青山。
长效治理保成果
夯实环保网格员责任,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签订承诺书2500份,设立环保积分超市,村民可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激发群众参与度。

从河道清淤到蓝天、净土、碧水保卫,从政策创新到全民参与,花瓶子镇用实干书写了绿水青山的新篇章。下一步,花瓶子镇将始终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巩固生态环保成果,把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实现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变。

供稿:花瓶子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