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秦岭,山峦叠翠。记者沿着蜿蜒山路抵达秦岭深处的商洛市洛南县巡检镇太子坪村,在天麻种植基地里,泥土的芬芳混杂着草木气息,一缕独特而沉稳的麻香悄然浮动,在这片曾被群山“深锁”的土地上,小小天麻正破土成“金”,书写着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
太子坪村党支部书记王海鹏指着脚下被松软腐殖土覆盖的坡地,自豪地介绍道。2021年,在党支部引领下,村里开始摸索发展天麻产业,四处奔走招商引智,最终确定了以村集体经济为核心,“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群众”的发展模式,依托独特地理气候,决心让这藏在深山的“宝贝”发光。
“最初真是摸着石头过河,”王海鹏回忆道,“后来我们专门从湖北宜昌请来技术员,在温室里培育出优质乌红杂交花粉,再在育种基地繁育种子,最后再推广到大田种植。”
如今,太子坪村的天麻种植面积已突破70亩,村集体经济每年纯收益达50万元以上。山沟里,黑褐色的天麻块茎悄然汲取着秦岭的滋养,也默默积蓄着乡村振兴的能量。
在这里务工的村民张玲正熟练地整理着天麻。她手指沾着泥土,脸上却笑意盈盈:“家里老人离不得人,咱也走不远,现在就在家门口干活,割草、盖地膜、挖天麻,样样都做,工钱一天一结,稳稳当当100块!”她掏出口袋里几张崭新的票子,那朴实的笑容里,是生计的踏实与希望。这日结的百元收入,便是天麻产业带给群众最直接的回响。
张玲的满足感背后,是村集体经济的强力支撑。王海鹏指着不远处崭新的厂房说:“去年投入60万建起这个加工厂,天麻从地里挖出来,经过晾晒、烘干、加工,价值能翻几倍,再也不怕烂在地里、卖不上价了。”
从育种、种植到加工,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正在太子坪的土地上延伸、扎根,天麻在此完成从深山鲜品到市场商品的蜕变。太子坪的“麻香”正溢出山坳,飘向更远的地方,太子坪村的天麻产业版图并未止步于自身繁盛。
“天麻产业潜力大、链条长、带动力强,是真正的‘朝阳产业’。”巡检镇镇长汪涛说,“这里的气候与丰富的栓皮栎林木资源,为天麻生长提供了天然温床,我们以太子坪为示范点,辐射带动黑彰、三元等周边村加入种植,全镇天麻面积已达350亩,秦岭的生态优势,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乡亲们口袋里的收益。”
太子坪村的天麻,终究不只是土里刨出的药材,它是党支部领航下,村民用汗水浇灌的希望,是秦岭无言青山兑现给耕耘者的珍贵诺言,当麻香随山风飘散,一座座金山银山的轮廓,便在这绿水青山间日渐清晰。(靳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