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清晨,一场细雨悄然浸润了洛南县景村镇的街道。然而,这并未浇熄一场特殊法治宣传的热情。在第35个国家土地日和第38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商洛市洛南县景村镇党委、政府按照6月份法治宣传安排部署,及时组织镇平安法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交警中队、自然资源所等六大核心部门,借助集市人潮,在雨中奏响了一曲别开生面的“法治协奏曲”。

多声部合奏:法治宣传的“景村模式”。在临时搭建的雨棚下,各部门工作人员如精密咬合的齿轮协同运转:自然资源所干部手持《土地管理法》宣传册,结合卫星影像图向老农详解耕地“红线”;派出所民警手持毒品识别宣传彩页向宣传桌前的群众仔细讲解着,并将《禁毒法》知识化作群众听得懂的方言警语;法庭法官与司法所司法员耐心倾听接受群众咨询,现场剖析邻里纠纷案例;交警中队的警示展板前,安全出行法规引发阵阵讨论;而平安法治办更直接架起“移动受理台”,两起矛盾纠纷在雨中开启调解程序。这场打破部门壁垒的联合行动,生动诠释了“法治为民”的基层实践智慧。

雨丝中的回响:群众获得感成最佳主角。尽管雨点不断,赶集群众撑伞驻足的身影却络绎不绝。张大爷攥着刚领到的宅基地政策图解感叹:“以前为块地界跑断腿,今天一站就弄明白了!”年轻妈妈李女士在禁毒展台前严肃叮嘱孩子:“警察叔叔说的这些‘糖丸’碰不得!”据统计,两小时活动共发放《农村土地承包法规百问》《禁毒知识进万家》等定制资料800余份,受教育群众达316人,解答土地流转、毒品预防等咨询26件,平安法治办现场受理的2起纠纷已启动调解程序——数据的背后,是法治正以可感可及的方式融入乡土肌理。

协同治理:激活乡村法治“末梢神经”。在景村镇平安法治办公室主任李威看来,此次探索的价值远超活动本身:“多部门同步发声,既破解了基层普法资源分散的困局,更让群众看到政府解决问题的整体合力。”这种“前端宣传+中端答疑+后端解纷”的全链条服务模式,恰与2024年自然资源部“严守耕地红线”专项行动及国家禁毒委“清源断流”战略形成深度呼应。

小雨初歇时,集市人潮渐散,而法治的种子已在湿润的土壤中悄然萌发。当土地管理的铁律与禁毒防线的警钟通过“联合舞台”深入人心,景村镇这场创新实践昭示着:唯有打破部门藩篱,让法治力量在基层聚合奔涌,才能真正筑牢乡村振兴的规则基石。这场雨中的法治交响,余韵悠长。(文/图 翟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