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近年来,商洛市商南县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率先在全市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两项创建”,创新构建“党委统筹、政府主责、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内涵发展,县域城乡、校际之间办学差距逐步缩小,办学活力明显增强。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9.8%,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初中三年巩固率均达到100%,实现了“项项达标、校校达标”。商南县先后荣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称号。

商南县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
主要做法
坚持“三个强化”,凝聚创建合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抓推进。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发改、教体、财政、人社、资源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两个创建”工作。二是强化安排部署促提升。制定《商南县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实施方案》和《商南县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实施方案》,并将创建工作纳入镇(街道)、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各成员单位结合职能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逐项落实创建任务。组织召开各类推进会18次,专题研究调度创建工作,安排重难点问题整改,补齐短板弱项,对标整改提升。三是强化督导检查激活力。建立县级领导包行业、部门及镇(办)主要负责人包辖区、教体局干部包学校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督查办、县创建工作专班持续督导跟进,开展督导检查24次,省级评估197个问题和国家评估25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制定《商南县“两项创建”工作流动红旗黄旗管理办法》,激发各校(园)推进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突出“三个注重”,优化教育资源。一是注重校点布局优化。结合县域实际,制定了教育“十四五”规划和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先后将3所闲置初中校舍改建为镇中心小学,将小学原址改建为镇中心幼儿园,新建“教育补短板”项目学校4所。全县保留教学点29个、附设幼儿班27个。新建、扩建9所城区学校,新增学位5960个,全县校点布局日趋科学合理。二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来,累计投资3.8亿元,争取苏陕扶贫协作资金2800万元,新建扩建教学楼、保教楼、实验楼、宿舍楼5.2万平方米,硬化软化体育场地9个,配置健身器材30套,改造中小学、幼儿园旱厕60个。同时,积极实施“暖心工程”,为54所农村中小学校安装空调387台,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三是注重设施设备升级。先后投资7700余万元,推进教学设施设备全面迭代升级,新建计算机教室、录播教室、网络多媒体教室等95个,新增功能部室156个,购置图书21.42万册。投资2000余万元,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安装一键报警系统119套,购置安保器材2000余件,会同公安部门,为城区大规模学校安装人脸识别系统19套。逐步实现“最好的建筑是校舍、最美的环境在校园、最安全的地方是学校”目标。
健全“三个机制”,建强师资队伍。一是健全教师培养机制。聚焦“一年入门、两年提升、三年成熟、四年成骨干”的青年教师培养目标,以“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建设为抓手,扎实开展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培养评选活动,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三年来,全县300余名教师荣获省市级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称号。二是健全干部任用机制。建立青年干部人才库,完善校园长任期考核制和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办法,探索推行中层管理干部公开竞聘机制。2020年以来,新任用校(园)长和中层管理干部172人,淘汰校(园)长和中层管理干部6人,实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三是健全待遇保障机制。建立教师待遇稳定增长机制,推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由200-500元提高到200-800元,实现了“提标扩面”;按照小学、初中、高中每月每生分别不少于5元、6元、7元的标准,及时发放班主任津贴;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为全县教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近两年,兑现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5723人次5159.01万元。
建立“三个体系”,促进教育公平。一是建立残疾学生教育保障体系。将全县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建立县、镇、村三级残疾儿童少年确认、登记和组织入学制度,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送教上门为辅的特殊教育体系,依法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全县义务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165人,入学率达100%。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全县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组建家庭教育志愿者服务团队,通过爱心资助、结对帮扶、心理咨询、亲情连线等方式,积极化解亲情缺失、厌学失学等问题,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关爱服务体系。三是建立困难学生帮扶护航体系。全面落实“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等政策,充分发挥扶贫、民政、慈善协会及社会团体力量,广泛开展贫困学生资助活动,实现了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学生资助工作连续5年受到省教育厅表彰。商南县连续6年荣获全国“阳光校餐示范县”称号。
秉持“三个理念”,提高教育质量。一是秉持立德树人理念。扎实开展崇德向善主题活动和“最美少年”评选活动,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全县共创建高标准德育基地63个、德育展室11个。二是秉持全面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五育”并举和全面育人要求,定期举办运动会、艺术节、诗文诵读、科技大赛等技能展示活动,坚持开展“大课间团体操创编”和“体艺社团”展评活动,先后两次获得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单位,2000余名学生获得“新时代好少年”等荣誉称号。三是秉持文化育人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因校施策,结合地域文化特点和校园发展优势,精心打造“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校园文化,创建省市级素质教育优秀学校23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2所、国省市“文明校园”36所。

商南县金福湾幼儿园课堂活动
经验启示
组织保障是前提。商南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牢固树立“治国经邦,人才为要”和“富民强县,教育优先”的理念,坚持项目优先规划、经费优先保障、人才优先引进、用地优先审批、困难优先解决“五优先原则”,充分放权教育、支持教育,做到“教育用人教育招、学校班子教育配、轮岗交流教育管”,全力保障义务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设施建设是核心。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提高效益”原则,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在城区,结合县城“东扩南移西延北改”总体规划,新建扩建9所城区学校和4所“教育补短板”项目学校,有效缓解“大班额”问题。在镇村,抢抓“薄弱学校改造”机遇,充分利用原撤并的乡镇、村部等闲置房屋,采取新建、改建等方式,全面完成基层校舍标准化建设,农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城周初中合并、镇(街)学校优化、高中教育普及、大班额全面缓解、职教高度整合”目标。
经费支持是关键。始终秉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理念,把教育保障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两个80%”要求,足额预算、及时拨付教育经费。近年来,商南县累计投资教育资金8.48亿元,新建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101幢6.7万平方米,高标准配备了现代化仪器设备和教学设施,实现了“网络宽带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按照“拎包入住”的标准,建成了11幢499套17831平方米教师周转房,师生生活、办公和学习条件全面提升。
师资配置是重点。按照“兴县必先强教、兴教必先强师”理念,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系统干部管理淘汰机制,出台《中小学、幼儿园人事管理暂行办法》《全县教体系统选人用人工作的几点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系列制度。通过下派支教、上挂跟岗、结对帮扶等形式,有力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师资均衡,为全县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