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商州,青山含翠,绿水悠悠,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绿色不仅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更是商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和强劲动力。
近年来,商州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成功实现经济“高质量”与生态“高颜值”协同共进,人民群众的生态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筑牢生态屏障,守护秦岭绿水青山
清晨,薄雾笼罩着秦岭的山峦,商州区的护林员们已精神抖擞地开启了一天的巡护工作。他们穿梭在茂密的山林间,目光敏锐地检查着每一处角落,用心守护着这片珍贵的生态家园。

商州区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将生态优先放在首位,持续深化林长制工作落实,扎实开展林业生态空间修复治理、产业发展、森林资源保护、林业改革等多项工作,秦岭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同步增长。
在筑牢绿色防护墙的同时,商州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秦岭“五乱”问题排查整治与违建“回头看”专项行动,10个省市台账问题完成销号。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7天、同比增加13天。完成营造林5000亩,顺利通过全省低碳近零碳试点中期评估。王山沟河流域涉锑治理项目稳步推进。修复矿山2050亩,治理水土流失10.23万亩,丹江出境断面水质稳达Ⅱ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如今,这里绿水青山成色更足,生态优势愈发凸显。
生态赋能,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4月,商州的山峦间,无人机掠过之处,金色波浪在翠谷间翻涌——16.82万亩连翘正值盛放期。

近年来,商州区在守护好秦岭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连翘上山、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及樱桃示范园提升为抓手,狠抓经济林示范基地和精品示范园建设,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发展之路。仅2024年,新建红仁核桃基地490亩,栽植樱桃苗木1.6万株,建设完成设施大棚樱桃18座,建立大樱桃良种丰产栽培技术示范园800亩,发展连翘栽植2万亩,栽植五味子14.4万株,新发展中药材4.5万亩。

在绿色农业发展方面,商州区积极推动传统农产品向优质农产品转变。大力推动食用菌规模化种植、工厂化生产。2024年,发展食用菌8500万袋,3个食用菌品牌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成绿色智慧渔业工厂,开工冷水鱼加工项目,努力建成西北最大冷水鱼养殖加工基地。开发认证“名特优新”农产品9个、绿色食品8个、特质农产品2个,培育“商洛蓝”“宝芝源”等农特产品商标品牌9个,注册农产品商标1160件,通过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让商州的农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践行“两山”理论,推动多元融合发展
清明假期,市民李佳与好友决定避开景区人潮,在商州开启了一场“盲盒式”自驾之旅。当车轮碾过蜿蜒的乡道,车窗便成了流动的画框——汝河清晰可见的游鱼、新修复的矿山披着草色“新衣”、新栽植的5000亩生态林已萌发嫩绿……正当众人惊叹山巅云霞般的野桃花时,一只披着彩衣的雉鸡倏然掠过乡道,引得惊呼声此起彼伏。这些“生态彩蛋”,既是商州全力守护秦岭的生动注脚,更成为这片土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底气所在。

依托秦岭好山好水好空气,商州区通过“生态+文旅”模式,将红叶、云海、晚霞等景观转化为旅游IP,秦岭峡口红叶、熊耳晚霞、戴云山云海被评为全国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同时,投资1.54亿元,打造四大民宿集群,12个民宿项目如繁星般点缀在商州的山水之间,带动34个村集体经济增收,民宿产业已成为西安周边康养旅游圈新宠。同时,制定《商州区康养产业链发展规划》,谋划康养产业项目73个,丹江流域EOD项目扎实推进。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快速转化机制,核算GEP总价值206.71亿元、张峪沟VEP价值3.42亿元,发放“生态贷”5.67亿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商州将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实际行动坚决当好秦岭卫士,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最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