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山阳县乡村振兴公司以实际行动为笔,以责任担当为墨,在杨地镇孔岭村这片土地上精心绘制着发展的新画卷。4月8日,晨曦初露,孔岭村还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县乡村振兴公司派驻杨地镇孔岭村的工作队和帮扶干部们已然忙碌起来,他们正将1100余只鸡苗小心翼翼地搬运上车,准备送往群众家中。这些鸡苗,承载着群众增收的希望,也拉开了孔岭村特色庭院经济发展的崭新序幕。

孔岭村地处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之上,地形崎岖,素有“地无三里平”的说法。这样的地理条件,给传统农业规模化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如何打破这一困境,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成为了摆在县乡村振兴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深入调研与反复思考,公司将目光聚焦在了“庭院经济”上。这一模式既能充分利用农户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和空间,又能契合孔岭村的实际情况,是一条极具潜力的发展之路。

在确定方向后,驻村工作队与帮扶干部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挨家挨户走访,与村民们促膝长谈,深入了解群众的意愿和想法。在此基础上,又马不停蹄地开展市场调研,分析各类养殖项目的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经过多方考量,最终敲定了林下散养土鸡这一项目。为了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实施,从鸡苗的考察挑选,到圈舍的选址、搭建与全面消杀,每一个环节,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都全程参与,亲力亲为。

为了彻底打消养殖户的后顾之忧,确保土鸡“送得准、养得好、卖得出”,县乡村振兴公司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与秦岭喜柿山居运营有限公司达成了购销合作协议。同时,针对山区野生动物时常伤害家禽的问题,工作队与群众共同探索,创新性地提出了“鸡鹅共养”的生态养殖模式。鹅具有较强的警觉性和攻击性,能够有效驱赶野生动物,为土鸡的生长提供安全保障。1100余只鸡苗的“落户”孔岭村,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物资发放,更是县乡村振兴公司精准帮扶行动的生动实践,为孔岭村迈向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山阳县乡村振兴公司在孔岭村的帮扶工作可谓硕果累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公司积极争取资金,硬化了3.8公里的通组路。曾经崎岖难行的山路,如今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极大地便利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无论是农产品的运输,还是村民们的日常出行,都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为了提升村级公共服务水平,公司筹措资金38万元,选址新建了村便民服务中心。这里不仅是村民们办事的地方,更是大家交流沟通、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公司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清理垃圾、植树造林、美化村庄,使得孔岭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提升,村庄变得更加整洁、美丽。

在保障村民生命安全与关爱特殊群体方面,公司同样不遗余力。投资10多万元改建原小学,将其打造成为应急避灾安置点和老人日间照料中心。一旦遭遇自然灾害,这里能够为村民提供安全的庇护;平日里,老人们可以在这里相聚,享受照料与陪伴,度过温馨的时光。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在这方面,山阳县乡村振兴公司持续发力,连年扩大烤烟种植面积。2025年,全村烤烟面积达到170多亩,为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积极引导村民发展中药材种植,新发展苍术、黄姜、连翘等中药材500多亩。这些中药材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还能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展望未来,山阳县乡村振兴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对孔岭村“庭院经济”的扶持力度,推动其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迈进。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土鸡的品质和产量;借助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以孔岭村为示范点,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庭院经济中来,共享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成果。让“庭院经济”的星星之火,在山阳县的广袤乡村大地形成燎原之势,点亮群众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为乡村振兴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