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斌
▲2023年10月16日陕西工人报第4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五柳先生一千六百多年前吟唱的诗句,随着山谷间河水哗哗流淌着。此刻,我正徜徉在南山的山谷间,暗自得意于陶潜老先生不曾看到的美景,暗自惬意在他不曾来过的世外桃源。
这里是秦巴明珠安康,是人文历史底蕴深厚且素有陕南小江南美誉的“三沈故里”汉阴县。这里群山连绵起伏、逶迤磅礴,青山绿水,山涧鸟鸣,风光旖旎,如诗如韵。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眼前的这一切让我在诗意中不觉沉醉了。
被尊为华夏文明龙脉的秦岭山脉,绵延五百多公里、有着“华夏绿肺”美誉的大巴山,还有“陕南小武当”赞誉的凤凰山,三山在这里交汇,汉水与月河也在这里交融,蜿蜒流淌。
我伫立在汉阴县有“生态绿核”之称的观音河国家湿地公园,秋风阵阵,层林尽染,眼里的山水更加灵动起来。
我从小生长在骊山脚下渭河北岸普通的一个小村庄,儿时常眺望着南边远处连绵不断的群山发呆。大人们告诉我那就是南山。上学时,从语文课本读到了五柳先生“悠然见南山”诗句后,对南山更加向往和痴迷。直到读了大学才知道此南山非彼南山。儿时向往的南山正是终南山,属于秦岭山脉。
秦岭深处的南山又是哪里?山的那头是大海吗?大海又是什么模样?那种不可言传的神秘感与好奇心便从此种在我稚嫩的心田。直到在二十多年前,年近不惑时,我才第一次真正穿越秦岭翻过巴山。
那时,我从古都西安驱车到汉中,再赴成都,饱览了两汉三国胜境。跋涉过汉江、嘉陵江和长江后,我才知道秦巴山是那么波澜壮阔、美丽迷人,感受到渭河两岸以外的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感恩我一直在媒体工作之缘,十多年前首次进南山,在秦巴山深处的汉中市工作,这才有机会多次到秦巴明珠之安康和“康养之都”美誉的商洛领略陕南之美。此后,尽管工作地辗转回关中的渭南、咸阳及西安等地,但我始终心心念念着凝碧拥翠的秦巴群山,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悠悠汉水。我常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神奇的中华天然太极城旬阳,人杰地灵的紫阳,“三沈故里”的汉阴,看不尽美丽风光之“清泉石上流”的石泉县千年古镇,都是那么迷人……
2022年春节前,机缘巧合,我从大秦古都咸阳调到曾是秦头楚尾的安康。我恋上了这里的山与水,爱上了秦楚巴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喜欢上了此处灵秀的万物。
工作闲暇之余,赴汉阴参加活动,有幸借机再次饱览凤堰古梯田和冯家堡、吴家花屋古色古香的遗存后,躲开热闹的人群,我独自静静地躺在蓝天白云下,听着淙淙水流声。
此时,溪谷内外景色十分别致,溪水两岸林木葱郁,仍有秋蝉在树丛中不断鸣叫。溪谷内水碧如玉,“逝者如斯夫”昼夜不息。观音河从上蜿蜒而下,河水先是流淌过几大块平坦的石头,一潭泓水平静如镜。我突然想起多年前曾在三晋胜地太原晋祠拜谒过的有名匾“水镜台”。本是明清一戏楼,因《汉书》警语“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而得名。潭水底里的石块,映照着蓝天白云和飞鸟的踪迹,我不禁感怀万物皆有灵,“水清如镜含天理”。
河水一路欢歌,逶迤向前向下奔出山谷。其间,水流突然遇到了另一块与水面呈45度角的巨石拦腰挡道。灵动的观音河水巧妙地向右岸迂回前行,而这潭水的尽头恰是水流冲击而成一个V字形小峡谷。水滴穿石与上善若水的力量,令我顿时油然而生出一种敬畏自然之感。水流就像有着梦想的人们,即使山谷间巨石也阻挡不住前进的脚步。
难怪十多年前妻子造访在美丽的秦巴明珠和凤堰古梯田之后,就喜欢在盛夏之际穿越秦巴山,坐在汉江边沉思,美其名曰“格物致知”。一头雾水的我居然听不懂曾是高中同学的妻子的话,直到查阅史料典籍,方知《礼记·大学》中这句经典的语言,“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感恩人杰地灵的秦巴山,感怀安康的山与水,感谢与我相濡以沫三十多年的妻子。
山不来看我,我便来看山;水不亲我,我便来亲水。众所周知,阴阳割昏晓,山之北水之南则为阴,但汉阴县城实则在水之北秦岭之南,自公元757年至今的1266年间,汉阴县名称谓却从未改变过。汉阴处处藏风纳水实乃宝地,感恩生命之缘,让我误入秦巴明珠的安康深处,沉醉尚不知何处为归路。
我不得不慨叹:安康美,美在青山绿水中;汉阴奇,奇在刚柔相济间。怡然采菊东篱下,悠然又见南山南。
责任编辑:王顺利/《新西部》杂志 · 新西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