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论新著 >> 正文
《新西部》刊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贡献
2017-12-05 10:20:16 来源:《新西部》杂志2017年12月上旬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同志代表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九大所做的政治报告把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正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在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新阶段以后,我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重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也是中国人民获得美好生活的新指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 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7年10月31日,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习近平带领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重温入党誓词。

1、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面对当代中国面临的诸多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特别是在许多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地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理直气壮地驳斥各种奇谈怪论,达到了正本清源、引领社会正气的目的。二是坚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继承和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政治智慧和历史经验,从而唤醒了国民的文化自信,彰显了文化大国的地位。三是站在人类文明制高点审视中国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积极借鉴别国治国理政经验,展现出宽广视野和博大胸怀。正是在不断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崭新局面。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强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各地群众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

2、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体现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体现了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真挚情怀。这一思想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始终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十八以来,由于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贫困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得到加强。十九大报告重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建立在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个伟大基础之上的。在习近平“人民至上”价值观的感召下,“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

各地群众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

3、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这一思想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直面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矛盾、风险和挑战, 着力探索破解难题、推进事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现实针对性。这一思想积极探索规律、自觉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要求谋划事业发展,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使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一思想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大势,站在人类发展前沿引领时代潮流,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为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探索并不断向纵深发展。在理论形态上,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 都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主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求做出了新的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求的新概括,是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基础上的新发展。

1、对新的历史方位的新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这对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发展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为我们党制定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供了根本依据。报告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实现强起来的时代。

2、抓住了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在我党进入全面执政时期,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已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历史变化。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我们认为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从1 9 5 3年到1 9 5 6年底,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1 9 5 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 9 8 1 年,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此后,直到党的十八大报告,相关表述都未发生过变化。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着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习近平同志的这些论断,抓住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新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精辟概括的“八个明确”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等基本方略之中。这些概括,博大精深、高瞻远瞩,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人民获得美好生活的新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宏大主题,坚持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执政理念,着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人民获得美好生活构筑了一幅崭新的宏伟蓝图。

1、不断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人民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 9 7 8年的1 5 6美元左右增长到2016年的超过8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78年的343.4元、133.6元提高到2016年的33616元、12363元;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大幅下降到2017年的4%以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入学率显着提高,2016年达到42.7%,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显着改善,居民平均预期寿命2015年达到7 6 . 3 4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极大提高,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其他很多方面的民生保障都显着改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不仅把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和发展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目标,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做出了顶层设计,对人民群众需要的多样化多层次特点给予了充分关注,从而为人民展现了一个宽阔的未来。

2、扎扎实实为人民谋划新目标新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科学谋划未来发展新目标新定位,他说:“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检验。”他冷静分析党情国情世情, 提出了科学务实的发展“ 两阶段论”:“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他坚定地认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些发展理念、发展原则和发展思路,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立场和民族情怀,表明了这一思想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

3、全面构筑人民美好生活的体制机制保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还致力于在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加强体制机制设计和建设,具体表现在:第一,以“十四个基本方略”为统领,确保各项工作全面准确贯彻落实;第二,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三,健全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权益,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第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完善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制度,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第五,加快生态体制改革,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些关于体制机制保障的论断,为人民获得美好生活提供了全面而深厚的制度支撑。以上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作者简介 唐 震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 王顺利)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