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进西部 >> 正文
丝路黑金 流向依旧
2024-12-17 15:00:00 来源:《西安日报》2024年12月17日 第6版

▲经过包装的茯茶,从泾阳走向世界。

▲穆保民(右)和同事对原茶进行分拣。

▲在茯茶镇茶业有限公司标准化智能茶厂里,工人们正在制作茯茶。

▲在“恒昌堂”茶厂,工人用模具对茶砖定型。

▲在茯茶镇茶业有限公司标准化智能茶厂里,工人们整理传送带上的茶砖。

▲在茯茶镇茶业有限公司标准化智能茶厂里,工人们将茶砖搬进发花室。

▲在茯茶镇茶业有限公司标准化智能茶厂里,制作好的茯茶经过包装,被发往世界各地。

▲穆保民对“发花”完成的茶砖进行重新包装。

泾阳茯茶,是我国黑茶的代表性品种之一,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贸品,顺着绵延的丝绸之路远销西北乃至中西亚各国,因其独特的发花工艺和功效,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黑色黄金”。 2022年11月,咸阳茯茶制茶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子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茯茶制作工艺复杂,从南方采购回原茶后,必须先用泾阳的水渥堆发酵,在泾阳民间,一直流传着“三不能制”的说法,即泾阳茯砖茶离了泾阳的水不能制,离了泾阳的气候不能制,离了泾阳人的技术不能制,因此有了“自古岭北不产茶,唯有泾阳出茯茶”的美誉。在泾阳,这一传承六百多年的制茶技艺,在当地茶人的匠心坚持下,依然散发着古时的芳香,并再次通过“新丝绸之路”走向世界。

在“恒昌堂”茯茶第三代传人穆保民的茶厂里,工人们仍然坚持着手工制茶;在西咸新区茯茶镇茶业有限公司标准化智能茶厂里,通过现代设备的加持,茯茶从千锤百炼变得智能可控。让我们通过镜头,去探知一片树叶如何通过发酵、气化、定型、发花、陈化等一系列工艺,完美蜕变成“丝路黑金”,流香千里。

(记者 雷伟东 文/图)

责任编辑:王顺利/《新西部》杂志 · 新西部网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