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进西部 >> 正文
探寻高庄镇的文化瑰宝:唐代十八学士登古瀛洲台
2024-11-29 15:57:56 来源:新西部网

穆保民

在2024年11月27日上午,阳光洒落在古老的土地上,我们一行十八人,怀着对历史文化的崇敬与热爱,踏上了前往泾河新城高庄镇的文化探寻之旅。这一行人可谓是人才济济,有知名学者、原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泾阳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姚海滨、泾阳县文联副主席、牛莉莉,原文博杂志主编、雒长安,泾河文化研究会会长、成存义,县政协原文史委主任、孙春祥,县人大常委会专委、王刚,作家、何冠雄,还有县宣传部的、樊哲,文化爱好者、李伟,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理事、穆保民以及县文联干部、张雪等。在高庄镇党委书记、袁涛与文化爱好者、袁宏民的热情邀请下,我们齐聚于此,旨在对高庄镇古唐代李世民十八学士登古瀛洲台的文化进行深入挖掘考察,探索其保护、传承之道,并为文化景区开发贡献智慧与力量。

高庄镇,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犹如一部活着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痕迹。而唐代李世民十八学士登古瀛洲台的传说与遗迹,更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据史书记载,唐初,天下初定,李世民为了广纳贤才,网罗了十八位饱学之士,他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常伴李世民左右,共商治国理政之策。这十八学士在高庄镇的古瀛洲台,留下了诸多佳话与传奇。站在瀛洲台向西望去由如一个古砚台,泾河由如一个大墨池,泾阳塔好似一支笔直的毛笔,而仲山就是一个天然的笔架在当时是一处风景秀丽、静谧清幽之地北跳仲山磋峨脚下泾水汤汤背后依大唐盛地,成为了这些文人雅士们谈经论道、吟诗赋词的绝佳场所。他们的思想碰撞与智慧交流,犹如繁星闪烁,照亮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天空,也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与文化宝藏。

无独有偶这时候汉中市文联党组书记:张芳给白描老师打电话在西安开会顺便要看望白老师也加入我们一行中下车步行当踏入这片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历经沧桑却依然屹立不倒的古瀛洲台遗址。尽管岁月已经侵蚀了它曾经的辉煌,但从那残垣断壁、斑驳的基石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昔日的盛景。大家怀着敬畏之心,缓缓走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十八学士们衣袂飘飘、意气风发的身影。他们或坐而论道,探讨着国家的长治久安;或漫步其间,欣赏着自然的美景,诗意大发,吟出一首首流传千古的佳作。白描先生作为知名学者,对这一历史文化现象有着深刻的见解,他向我们详细讲述了十八学士在唐代文化与政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们对后世文化传承的深远影响。他提到,这十八学士不仅是李世民的智囊团,更是文化的传播者与创造者,他们的存在促进了唐代文化的繁荣昌盛,使得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在当时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遗址周围,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散落的文物碎片,这些小小的碎片,像是历史的拼图,每一块都蕴含着重要的信息。成存义会长与雒长安主编凭借着丰富的文博知识与经验,仔细地端详着这些碎片,试图从中解读出更多关于那个时代的秘密。他们推测,这里曾经或许有过精美的建筑、华丽的装饰,这些文物碎片便是最好的见证。孙春祥主任则从文史研究的角度出发,与大家分享了他所了解的关于古瀛洲台的历史变迁。他说,这一遗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用途与意义,但始终与文化紧密相连,它见证了朝代的更迭、文化的交融与传承。

考察过程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这片文化遗迹所面临的保护困境。岁月的侵蚀、人为的破坏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都使得古瀛洲台遗址岌岌可危。一些地方出现了台体坍塌、地基下沉的现象,文物也面临着被进一步破坏或遗失的风险。对此,大家纷纷表示担忧,并积极探讨保护之策。姚海滨书记提出,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居民与游客对文化遗迹保护的意识,让每个人都成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认可以制定相关的保护规划与规章制度,明确责任与义务,加大对破坏行为的惩处力度。同时,在保护的基础上,如何传承与开发这一文化资源,成为了我们思考的重点。

文化传承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何冠雄作家谈到,我们可以通过文学创作的方式,将十八学士的故事与古瀛洲台的传说进行重新演绎与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历史文化瑰宝。可以创作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甚至可以编写剧本,将其搬上舞台或荧幕,让古老的故事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文化并提出可以开展文化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与普通民众共同参与,深入探讨唐代文化与古瀛洲台的价值与意义。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文化基因。

而对于文化景区的开发,袁涛书记与袁宏民先生有着长远的规划与设想。他们希望能够在保护文化遗迹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其旅游价值,打造一个集历史文化体验、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文化景区。王刚专委建议,可以在景区内复原一些唐代的建筑与景观,如十八学士的书房、议事厅等,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同时,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游客呈现出更加生动、逼真的历史场景,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与互动性。穆保民理事提出,要注重景区的文化内涵挖掘,不仅仅是展示历史遗迹,还要将唐代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融入其中,打造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目的地。例如,可以举办唐代文化节、民俗展览等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唐代文化的魅力。

在景区开发中,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文化爱好者李伟强调,要合理规划景区布局,避免过度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可以在景区内种植一些与唐代文化相关的植物,如桃花、柳树等,营造出诗意的氛围,同时也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樊哲则从宣传推广的角度出发,提出要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对文化景区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提高景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电视广告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一天的考察之旅即将结束,但我们的思考与探索却刚刚开始。高庄镇古唐代李世民十八学士登古瀛洲台的文化挖掘、保护、传承与景区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专家学者、文化爱好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这片古老的文化瑰宝必将焕发出耀眼的光芒,成为泾河新城乃至整个陕西文化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将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让他们在这里领略唐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魅力,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书写新的篇章。未来,我们期待着看到古瀛洲台文化景区拔地而起,成为人们追溯历史、品味文化、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扬帆起航,驶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作者简介

穆保民 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责任编辑:王顺利-《新西部》杂志 · 新西部网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