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网西安11月22日消息 2020首届陕浙慈善论坛今天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召开,论坛以“慈善与社会治理”为主题,由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浙江省湖州市慈善总会、湖州市大东吴慈善文化研究院共同主办。
来自陕西、湖州两地的60余位嘉宾,就慈善参与社区建设中形成的经验,深化慈善理论研究,弘扬慈善文化,扩大慈善的社会影响力,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论题题展开交流、探讨,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东部和西部比较,以慈善的力量,促进中国社会善治。
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副院长王元琪主持会议。
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院长陈国庆发来音频致辞表示,陕西和浙江两地的人们具有不同性格和气质,但都有一心向善的共同志向,是慈善架起了我们沟通的桥梁,我们之间可以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包括开展项目研究,举办高水平慈善论坛,出版论文集等,为慈善事业共同出力。
湖州市慈善总会会长魏秀生表示,陕西历史文化厚重,尤其慈善文化氛围浓厚,让人倍感亲切和温暖。陕西的“校、会”合作机制走在全国前列,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坚定了信心。今年6月,湖州市大东吴慈善文化研究院成立以来,先后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家“重大突发事件与慈善组织应对学习培训班”和以“两山理念与现代慈善”为主题的“首届南太湖慈善论坛”,期间,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给予了很大支持,双方紧密合作、交流互动,并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促慈善事业发展。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抓手和基本着力点,而慈善参与社区治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陕西省慈善协会副会长赵浩义作《陕西省慈善协会创建慈善村社的实践与探索》主题演讲。赵浩义表示,慈善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很多,领域很广,但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是慈善进村庄、进社区参与社会治理。因为村社是社会最基层组织,是居民生活的家园,如果在每个社区、行政村都建立慈善组织,传播慈善文化,实施慈善项目,开展慈善活动,以慈善的路径和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正能量,既推动了村社精神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也将慈善的根系扎到了社会最基层的组织,助力社会治理。赵浩义介绍了陕西参与社区治理的三个阶段,包括建立农村慈善互助会,创建慈善村社,实施“幸福家园”工程。据了解,实施“幸福家园”工程将慈善的根扎到了社会最基层组织,改变了以往农村、社区单纯依靠政府救助和外界捐赠的扶贫模式,激发了民众互动的活力,成为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是倡导互爱互助,助力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
慈善事业为什么要有效参与社区治理?论坛中,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副院长刘莹分享了她的思考。刘莹认为,当前慈善事业进入现代发展阶段,应当确立现代慈善理念融入社会治理新格局,慈善组织应当进一步拓展慈善事业的空间与领域,构建现代基层社区治理的慈善共同体,助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如何善治?大东吴慈善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刘艳云以德清县村级帮扶基金工程为研究样本,探讨了“现代慈善力量的路径”。她从现代慈善融入乡村治理的行动逻辑、德清县村级慈善帮扶基金工程与社会治理与启示作了介绍。大东吴慈善文化研究院理论部副部长高宏介绍了湖州慈善与社会治理情况。湖州创新社区慈善治理的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副院长王有红,研究员薛新娅、安树斌、赵润琦,达德书院执行院长王娅莉等分别在论坛上演讲。
陕西省慈善协会副会长李和、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副会长李刚先后总结讲话,高度评价本次论坛所取得的成果。李和说:“论坛举办得非常好,第一实;第二是主题好;第三内容丰富;第四探讨了具体问题。”李刚希望两地加强慈善理论与工作实践的研究探索,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期间,陕西省书法家王忠勤向湖州市慈善总会、大东吴慈善研究院捐赠了书法作品。
陕西省慈善协会宣传部部长畅琴、组联部部长王军利,湖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大东吴慈善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左军,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副院长杨权利、办公室主任郑天龙,榆林慈善研究院,安康达德书院的代表参加论坛。
(责任编辑 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