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0月30日消息(记者吴善阳)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发起以“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昨天(29日)上午在上海临港开幕。70位世界顶尖科学家与会,包括4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20多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奖和菲尔兹奖等获得者出席论坛,下午举行的世界顶尖青年科学家论坛,百余青年科学家、精英学府翘楚与诺奖得主“面对面”交流。科学无国界,碰撞火花闪,世界最强大脑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汇聚激荡。
论坛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教授致辞表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有两个目的:第一是支持全球的年轻科学家;第二是支持基础科研的发展。我们想要看到更多科学上的交流和互动,科学是无国界的,它是国际性的、非政治性的。
三位新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先后发表主旨演讲,他们是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米歇尔·马约尔,探讨在我们的世界之外到底有没有另外的世界,同获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格雷戈·塞门萨与威廉·凯林,就他们的研究工作发表了真知灼见。国际生物物理联盟原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发表了“非洲猪瘟病毒结构与疫苗研究”的主旨演讲。主持主旨演讲的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最后强调科技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若要实现科学的经济上的潜力,有人想要闭门造车,或者建立围墙的想法,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科学一直都是国际性的,在欧洲、在北美、在亚洲的科研工作,科学家们都是互相分享点子的。如果闭门造车,停止对话,认为这样就可以优先于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希望像我们今天的论坛,在论坛上互相分享,畅所欲言。”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引起与会中外科学家的共鸣。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王立平教授是领衔脑科学研究的杰出青年科学家,与相关领域的多位诺贝尔奖科学家有广泛的合作。他希望在论坛上能够得到更多的合作机会:“围绕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这个初衷是每个科技工作者共同的想法。不管是科技的合作,还是前沿的探索,都要这种国际化的氛围,共同解决人类一些大的科学问题。科学问题解决之后,可以解决一些产业和民生的问题。”
下午举行的世界顶尖青年科学家论坛采取桌布论坛的形式,共有顶尖科学家、中国两院院士、青年科学家、学者、青创企业家约300人出席。10位青年科学家首先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想法,大家围坐在15张桌子,在桌布上记录、畅想,并进行深度讨论交流。
上海交大海洋学院马建副教授在桌布上留下了一幅“云”图:“云其实很大很复杂,所以我希望做一个新的观测系统来观测,其实很简单,原理就是两个无人机、两个摄像头,可以做三D定位,而且实时定位在那里(观测),用不止一个摄像头可以做很多事情,一个摄像头能做的有限,但是乘以2乘以3就会几何量的增长。做这个东西的初衷就是要了解云会不会消失,首先要弄清楚它是怎么回事。刚才有个人就是讲视觉的,他讲的东西与我有相通之处。”
这次共有一百多位青年科学家中的佼佼者参与到论坛中来,其中不乏高校在读的博士生,甚至还有三位中学生,年轻科技迷们都期望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博士生张博在华中科技大学谢庆国数学PET团队学习研究多年,已经初步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我是负责数字PET往产业化方向推进,数字PET器械也是到了三类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我们现在有一款脑部专用的数字PET。在脑科学,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会有很多的合作。在脑的功能机理,在一些帕金森、阿尔兹海默这些退行性疾病上面已经显示出优势。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具体的讨论,把这些前沿应用上的合作能够展开。另外,对于这些诺贝尔奖级别、院士级别的思想碰撞会让我们觉得,数字PET的应用面或者临床应用价值,有一些新的亮点。”
今天,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还将举行未来国际大科学论坛和人工智能算力算法、脑科学与退行性疾病、创新药研发与转化医学等八大主题峰会。明天,还有激发科学家无穷想象的莫比乌斯论坛。
(责任编辑 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