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陕西洛川县委书记、县长唱歌的视频在互联网上火了一把。一段朴实而诚意满满的MV让不少网民知道了陕西还有一个种苹果的洛川。
也许在陕西人看来,洛川是全国著名的苹果之乡,洛川苹果已经成为了当地一个响当当的金子招牌。但倘或放在全国,知道洛川有个苹果节的人恐怕真的不多,办了十一届的节会还真没有书记、县长唱歌火,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第十二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将于2019年10月10日至13日举行,如今洛川苹果已经成为展现陕西苹果的一张名片,借助节会促进果乡品牌的提升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陕西以外知道洛川苹果节的人还是不多,节会还未真正走出去发挥作用,苹果的品牌还没走出去,在市场的定价权、话语权有待加强。
一个苹果节 ≠ 讲好故事
近年来,延安市提出了建立品牌体系,做好精深加工,抓好市场营销,挖掘苹果文化,讲好苹果故事,让更多延安苹果进入高端市场。作为延安主要的苹果产区,洛川在推动果区产业转型发展方面扮演者排头兵的角色,因此不少人对于洛川苹果节寄予厚望。
但是问题来了,单靠一个苹果节,能否讲好苹果故事,带动果乡跨越式发展?
长期以来,洛川县一直是个县穷民富的县,全县生产总值150多亿元,财政收入不足2亿元。苹果成为当地县域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增收的不二法宝,洛川县苹果种植面积已达50余万亩,人均3.1亩,居全国之首;苹果总产量89.5万吨,鲜果总收入45亿元,农民收入95%以上来自苹果,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多年保持在万元以上。依靠苹果,洛川60%的农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12%的农户年收入超过20万元,76%的农户拥有小汽车。
洛川苹果的品牌价值在单一水果中价值最高,超过72亿元。虽然不够火,但是对于一个区县而言获取了实惠,得到了里子,面子也照顾到了,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节会。但是节会距离我们的期待还有差距,从实际效果而言它还能做得更好。
一位长期从事苹果销售的企业家告诉208坊,前几年洛川苹果节确实对提升当地苹果的品牌价值,提升果品价格,助力果农卖果起到了比较好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更多的中小企业希望通过这种节会对接更多市场,获取更多机会,但是节会却越办越离果农远,给予中小客商的机会大不如以前了,节会行政化越浓了。每年参加节会的都是一些固定的参展商,大部分中小企业过来仅仅只是陪会,热热闹闹看会,实际的机会并不是太明显。对于果农而言,大部分人只能远远地逛会,过眼瘾了。
采访中有果业专家坦言,由政府部门主导的苹果节会正在偏离市场,越来越行政化,本该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果农看戏的节会变成了政府搭台、政府唱戏,政府看戏的节会了,颇有些自娱自乐,闭门造车的趋势。节会表面非常热闹,但是真正能带来效益,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热闹。但是事实上相比于办节会花费的精力和付出的成本,获得的效益略显不足。
节会的火,果农觉得火、果品商觉得火才是真的火,要不然自娱自乐,终究只是在瞎忙活。
仿效洛川苹果节 举办节会为何总是两张皮
近年来,在洛川苹果节光环的指引下,陕西多数果区纷纷举办了自己的水果节,比如眉县的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周至的猕猴桃主题年会、铜川的樱桃节、汉中城固的柑橘节等节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各地的节会,你方唱罢我登场。争先比高,好不热闹。但是时间久了,见得多了你会发现,不少节会是两张分离的皮。一边是要求领导出席的级别高、出席人数多,客商多,最好再能出现几个老外,彰显国际化的元素。另一边,却是耗费地方财力,节会距离果农和客商的实际需求存在脱节,果农、客商真正需要的节会给不了,果农、客商不需要的节会却比比皆是。难怪有果农抱怨说,那是打着我们名号给政府自己办的会。
很多地方政府声势浩大地办节会,越来越注重请的领导的层级,越来越注重活动的热闹程度和参与人数,对于是否符合农民的需要关心的真不多,诸多节会钱没少花,效果可能只有自己清楚,这种节会只有更好的发挥作用才叫真正地火?
此外,不少节会的实际意义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一天的会,早上领导到会场宣布开幕到巡场的时候才是整个节会的黄金时间,这个环节过后会场见不到人了,会议也就进入了所谓的不重要时间了,真所谓早上整整齐齐,下午乱七八糟,早上是高大上的会议下午就成了乱哄哄的农贸市场。
另外,国际化理想饱满,现实骨感觉。宝鸡眉县的世界猕猴桃大会办了一年,然后灰溜溜地又改成了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既然有魄力提出了国际化,这也是开阔视野,有进取心的一个体现,不妨坚持下去,无奈眉县县委、县政府又退缩了,节会办的声势越来越小了。想走国际化的路子,无奈力不从心。
洛川的苹果节也冠以国际,节会现场也将举办国际苹果产业论坛,围绕国际苹果产业发展趋势、产业政策、市场拓展、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开展论坛交流,为陕西苹果产业未来发展建言献策。但是这种国际化究竟到底有多国际化,论坛的成果能否真正实现落地,产生价值,值得主办方思考,而不是叫一群国内外专家发发言就结束了,这样的国际化只是走形式罢了。
对于区县办节会的无奈,很多节会的区县深有感触,其实目前能办节会的县区大都为农业县,当地农民确实因为果品产业集约化的发展富起来了,但是当地政府的财力捉襟见肘,是个穷县,节会这种费钱、耗力的对于不少区县来说的确有些勉为其难。
但是这种“勉为其难”,依然阻挡不了穷县对于节会的向往。一方面确实举办节会确实能为当地产业发展带来品牌发展和产品销路的红利,另一方面也是明显的政绩。但是节会这剂药并不是所有地方能够拿来“享用”的。
节会 如何能真正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前几年,周至和眉县争相办猕猴桃节的事依旧存在,节会能否由省级层面沟通协调,避免县县都办水果节会,县县竞争,导致内耗过大,因“窝里斗”而走不远。
近年来,陕西提出了三个经济,并针对陕西农业发展提出了3+X战略,打造千亿级产业。千亿级产业既需要规模更需要效益,如何结合三个经济做好果业发展,是陕西果业需要认真谋划做好的事情。
千亿产业,需要定价权和行业的统治力和话语权,这也是节会需要发挥的作用,为什么说洛川苹果节不火,原因也在此,配得上千亿产业并能真正与产业相辅相成的节会才是成功的。
因此,市场的事交给市场来做,举办诸多的节会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域特产品牌提升来说绝对是好事,这个毋庸置疑。但是,相比于举全县之力办会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言,这种脱节于市场的节会发挥的效益远不如投入的成本。可以说,这种节会是个赔钱的。试问,有区县敢公布办这种节会的成本不?
所以,在坊叔看来品牌推广是得做,但是得改变思维,属于市场的交给市场做,尤其是在国家提倡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的背景下,必须用有限的财力发挥最大的作用。
整合节会资源,势在必行。从需求角度办节会。以苹果为例,陕西是全国最大的苹果产区,地处苹果优生带的很多区县都产苹果,且各自拥有地方品牌。白水苹果、洛川苹果、安塞苹果,陕西的苹果节应该整合资源立足洛川苹果节跳出洛川苹果节,整合资源造船出海,通过节会把各地的苹果打包推出去。猕猴桃节也可以打破地域藩篱,办成陕西猕猴桃节,避免西安周至和宝鸡眉县之间的竞争和内耗。
坊叔认为,从长远发展来看,陕西果业必须抢夺国际话语权。从种植面积而言陕西的水果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领跑者,在全球范围内也是能叫出的名号的。但是从水果种植标准的制定、果品定价权的制定方面,陕西话语权不大,处于产业链的中下环节,大而不强是目前陕西果业存在的通病。因此,节会应该作为一个突破口,引领陕西果业走出去,让世界了解陕西果业、认识陕西果业;引进来,让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理念能通过节会走进果农的田间地头,对果农的种植产生启发。而不是只停留在某些会场。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赖作莲告诉208坊,举办苹果节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扩大苹果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洛川苹果。因而不仅要把人请进来,还需要走出去。可以借鉴烟台栖霞苹果艺术节的做法和经验。烟台栖霞将栖霞第一届苹果艺术节(2002年)放在北京举办,第二届艺术节在北京和栖霞两地同时举办,第九届更借助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时机,把苹果艺术节举办到了上海。洛川苹果节可以考虑走出洛川、走出延安、走出陕西,甚至走出国门。
“陕西应当依托全球集中连片规模最大的绿色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制定绿色苹果标准,带动陕西绿色有机苹果品种、栽培、生产管理、加工等技术标准的制定和输出,借助节会的引进来、走出去模式切实推动陕西由卖苹果到既卖苹果又卖技术转变。” 赖作莲认为。
此外,从长远发展角度而言扶持果业龙头企业势在必行,陕西果业区域公共品牌强,但是企业品牌力偏弱,说白了就是外地消费者知道陕西苹果,知道陕西猕猴桃但是不知道买谁的不知道在哪买。只有真正把果业龙头企业扶持起来,陕西的果品才能真正走进国内外消费者的餐桌,要不然节会的成果落地始终是个难题。
值得欣慰的是,今年洛川苹果节在西安新增了博览会国际苹果产业论坛和诸多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能为节会提供丰富的支撑和有益的合作平台,这种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期待陕西果业在节会的带动下越来越好。(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 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