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正文
退耕还林还草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延安退耕还林20年”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9-08-09 11:10: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延安退耕还林20年”学术研讨会现场 本网记者 王清晨/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王清晨)退耕还林是我国实施自然生态系统修复的标志性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也是中国最大的“强农、惠农”项目。8月6-7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社科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和延安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延安退耕还林20年”学术研讨会在陕北吴起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社科联、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局、陕西省发改委、延安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50余人,围绕延安退耕还林20年的成就和经验,畅谈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环境效应、经济效益、成效以及可持续发展,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建言献策。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表示,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从人与自然的视角反映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不仅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着人民的福祉、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赓续,还影响着全球生态安全乃至世界的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全球生态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的标志性工程。

“通过退耕,把生态承受力弱、不适宜耕种的土地退下来,种上树和草,从源头防治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固碳增汇,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山仑表示,延安是黄河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退耕前年入黄泥沙占陕西省入黄泥沙的1/3。退耕以来,绿色边界向北推移400多公里,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为世界提供了生态修复的成功样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认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战略举措,是解决我国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问题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对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增加我国森林资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强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不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显著成效,而且把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紧密联系起来,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的目标、方向和路径。

“退耕还林工程是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这项世界上投资最大、政策性最强、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生态工程,在当代中国演奏了一曲从梦想到现实的华美乐章。曾经养育了中国革命的延安和延安人民,用在革命战争年代凝结而成的延安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和担当,硬是在这块曾经荒凉破碎的土地上,书写了新的篇章。”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秘书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广全认为,延安退耕还林是中国退耕还林工程的缩影。1998年,延安市吴起县率先打响“退耕还林、封山禁牧、舍饲养羊”攻坚战。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使陕北地区的绿色整体向北推移了约400公里,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时的不足10%,提高到如今的46.35%,植被覆盖率高达79.8%,林用地占延安国土面积的78.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0天。延安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现了红色圣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森林植被,确保江河安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和切入点。”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牛昉研究员表示,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结束了我国几千年毁林开荒的历史,严重的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治理,标志着我国由一味地向土地索取转向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不仅使退耕还林还草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同时,使这些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从而带动了农村整体面貌也随之发生了极大变化。

“延安退耕还林20年,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主要得益于国家退耕还林补贴政策的落实,得益于延安各级党委和政府驰而不息地坚持和监管,也得益于延安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顾全大局、默默奉献的革命精神。国家要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推动延安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工作迈上新台阶。”延安大学图书馆馆长、延安市社科联副主席徐长玉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看,退耕还林不仅仅是一个生态修复工程,也是一个有成本、有收益的经济现象。所以,搞好退耕还林工程,必须既要重视生态效益,又要兼顾经济效益。徐长玉提出,新时代,延安仍然需要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进一步扩大退耕还林战果,进一步提高退耕还林质量,进一步做好农民脱贫致富工作。“所谓完善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最根本的就是要实行延长退耕还林补贴期限、提高退耕还林补偿标准,并实行退耕还林补偿标准与通货膨胀率挂钩等新的惠民政策,让农民有切切实实的获得感,依此继续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以达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扩大退耕还林战果、提高退耕还林质量之目的。” 徐长玉说。

陕西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党双忍在发言中说,退耕还林工程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史上一件波澜壮阔的大事业,陕西是全国退耕还林工程的策源地,也是全国退耕还林成果最显著的省份。延安是陕西退耕还林第一市,延安绿是延安退耕还林获得的最高奖励。以陕北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是全国连片增绿幅度最大的点,延安绿了,榆林也绿了,延安黄土变绿海,榆林草灌锁沙丘,绿了陕北,让陕西实现了绿色全覆盖,向世界呈现出陕西绿。党双忍表示,今天的陕西绿是浅绿,而不是深绿,和青山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要实现高质量的陕西绿,实现陕西生态高颜值,陕西省特别是陕北地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继续努力,让陕西绿起来,再绿起来,美些,再美些,努力创造出更优质的绿色产品,更优美的生态环境。

延安市委副书记吴铁说,1999年以来,延安市坚决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率先在全国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山川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变化,为全国提供了生态修复的“延安样本”。20年退耕还林,20年绿色崛起,20年城乡巨变,让延安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天变蓝了,人变富了,城乡变美了,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吴铁表示,延安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扎实推进延安生态文明建设,让延安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子孙后代留下永不枯竭的“绿色银行”。

“贯彻落实生态文明观,要求我们既要改变思维方式,又要改变行为方式;既要改变生产方式,又要改变生活方式;既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又要改变社会发展方式。退耕还林还草,见证了一个民族齐心协力、共筑绿色梦想的决心和意志。退耕还林不仅绿化了荒山,还改变了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陕西省社科联主席甘晖认为,通过退耕还林和发展现代农业,延安市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同时,也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与生态环境交相辉映的绿色之路。

(责任编辑 王顺利)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