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之初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恢复高考。时至今日,中国有了上亿大学生和近600万的留学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
近日,由欧美同学会主办,全球化智库(CCG)承办的第13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暨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下称论坛)在京举行。
“回顾40年的改革开放历史,留学人员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改革开放的推动者。留学人员的个人利益和国家战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参事王辉耀在论坛上表示。
缩短中国和世界的差距
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与海归是密不可分的。王耀辉举例道,中共一大12位代表里有8位是海归;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届中央政府的组成成员有63名,其中42人是留学人员或者在海外工作过;开国十大元帅中有6位海归;23位两弹一星的功勋里有21位海归。
自2000年开始,中国每年出国人数超过10万,到如今已有近600万留学生,其中,去年一年就出去了60多万。进入21世纪,中国留学的规模不断扩大,留学人数不断增长,出现了空前的留学潮。随着95%以上大规模的自费留学现象的出现,留学门槛的降低,出国留学不再是少数人的精英教育,而成为年轻一代追求人生理想和成为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国家和政府也对海归人才日益重视。在2013年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21世纪新的留学方针,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并发出了要广纳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号召。
近年,中国迎接庞大的海归潮。2017年,各类学成留学人员总数突破300万,人才回流率超过60%。
“改革开放40年来,大进大出的国际人才环流已经成为中国全球化的新潮流、新时尚。”王耀辉称,中国留学人员在科教文卫、创新创业、新经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包括科技产业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正在成为创新型国家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海归拥有先进的专业技术优势,在推动科教兴国事业中发挥着中坚作用,缩短中国和世界的差距。大批留学人员进入高校,他们中间产生了中国高校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教育部直属70多所高校里海归的校长超过63%,他们为中国高校注入先进的血液,带来世界最前沿的学科和知识,先进教学理念和治学方法提升中国国际学习的地位。根据全球化智库2015—2017年连续3年发布的中国留学人员50人榜单,40%的海归人员在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海归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活跃推手。”王耀辉表示,当前,中国留学人员遍布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其中扮演了中国对外交流的民间使者,成为了中国连接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现代社会对于国家治理和决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海归人才由于其跨文化的背景和开放的经历成为中国公共事务中一支活跃的力量。”王耀辉坦言,海归在国际上拥有丰富的人脉和网络,通晓国际文化,在一些重大问题的交往中,海外和当地民间机构往往起到比官方渠道更积极的效果。
高科技产业和新经济领域也是留学生回国创业的主要阵地。王耀辉指出,他们通过带来大量的高精尖技术和现代的企业管理,引入风险投资,推动中国在新经济、新技术,包括互联网、IT、通讯、生物医药、传媒、文化领域的发展,缩短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科技部2017年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中显示,2017年入选榜单的中国独角兽企业一共164家,其中海归创办和管理的企业超过60%,这些独角兽企业分布在人工智能、云服务、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外资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涌入中国市场,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外资和就业机会,也将中国纳入全球经济循环体系。王耀辉表示,大部分在华跨国公司都有海归的参与,海归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加快跨国公司本土化进程,培养大批国际化的本土人才,促进跨国公司业务与中国经济紧密融合,加速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才争夺战为创业提供更优环境
去年以来,中国大概有100多个城市出台了关于引进人才和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文件。文件中提到一些特别优惠,包括户口、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引起了一个“人才争夺”的小高潮。
“将人才吸引来仅仅是第一步,后面关键是要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更充分地发挥他的作用,让他能够在本地、本部门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央组织部人才局原副巡视员胡建华相信,在今后一段时间将出现一个对海归人才、留学回国人才,包括国内人才更加优惠、更加宽松、更加适合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治天下之智者在人才。”中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在论坛上表示,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习近平在今年的两会院士大会上强调要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的基础,不断加大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实施的力度,为大家创造更多创新创业的良好平台和环境。
李卓彬分析,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正处在一场极为深刻的科技革命和产业进程中,跨界融通日趋加深,科技资源跨国流动,创新要素全球配置的机制日益加速。同时,中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但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显不足,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经济发展尚未真正转到依靠创新的轨道,特别是很多核心技术还受制于人,这些核心技术的突破还有待广大留学人员和新侨人才共同攻克。
“我们希望领军人才和创新型企业家群体不断发展壮大。”李卓彬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和新侨人才能够以各种途径和形式创新创业,建功立业,把创新作为看家本领和致胜的法宝,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突出应用的导向,注重资源的整合,积极参与和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勇做产业创新的引领者,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保持中高速的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做出贡献。
“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出发,为世界提供了一项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李卓彬认为,广大留学人员和新侨人才既有海外经历,还拥有丰富的海外人脉关系,了解和熟悉所在国的语言、文化、法律与环境,了解国外市场的信息,通晓国际规则,在全球经济治理结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面临挑战的时期,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和纽带,为多渠道、多方式宣传“一带一路”,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国在海外的朋友圈和合作伙伴发挥积极作用。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李卓彬强调,十九大描绘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新的奋斗征程,也为广大留学人员和新侨人才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自身事业发展和体现个人价值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舞台,提供了广袤的热土。
诸多领域人才仍有缺口
当今,人力资源市场与10年前有着本质的区别。基于中国当前现状,中智财务咨询公司总经理、中智智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咏生指出对于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
尤其是这几年中国的人工智能和数据化产业发展非常快,但相关人才十分缺乏。网络电子商务和数字技术方面的专项人才,在各个企业乃至央企中都是极缺的。此外,除了专项人才之外,现在企业十分需要复合型人才。
“除了掌握某些硬技能,还需要一些软实力,包括领导能力、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等。而对于海归人才,很多企业希望他能掌握一些知识产权方面的信息。”王咏生指出,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充当专家,在技术团队中可以担当领军者的“软硬结合”的人才,在中国是非常稀缺的。
同时,中国的医疗大数据产业处于上升阶段,未来或将再次经历洗牌,这一领域的人才也是有一定需求的。
在服务业方面,王咏生认为,现代服务业分工越来越细,用专业人办专业事的理念正在成为主流。而共享服务也是大势所趋,这一领域也需要大量的人才。
“此外,企业的发展像开车一样,除了一直往前奔,还需要对企业的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王咏生表示,现在,在法律风险管控方面的人才也是十分稀缺的。
在薪酬方面,王咏生称,当前很多岗位,国内培养的专业人才和海外培养的专业人才差距并不是很大。所以,海归在薪酬上并不占绝对优势。
王咏生还特别对体制内的人才环境做了一个重要分享:“中国90余家央企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国资委对他们的要求就是走出去做国际化企业。可想而知,作为国际一流企业,对海归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强的。”
文章选自中国对外贸易杂志,2018年11月28日
(本文原标题:《海归是中国全球化的活跃推手》)
(责任编辑 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