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5月6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展评估研讨会暨《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研究报告2021》(简称“报告”)发布会6日召开,报告显示,农户种植粮食作物收益普遍较低。农户种植粮食以销售为主,惜售和储粮行为不明显。
《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研究报告2021》系统地分析了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展情况,覆盖广东省、浙江省、山东省、安徽省、河南省、黑龙江省、贵州省、四川省、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0个省(自治区)、50个县(市、区)、156个乡(镇)、308个行政村,获得农户有效问卷3833份、村庄有效问卷308份,搜集15554人的家庭成员信息。
报告显示,中国农作物收益普通较低,其中,大豆最低,稻谷和小麦收益相对较高。调查数据显示,在不考虑作物补贴以及自家劳动力和土地机会成本情况下,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和油菜亩均收益分别为517.8元、742.9元、437.0元、105.9元和523.6元。按照土地流转市场价格计算,将自家土地成本考虑在内,上述5种农作物的亩均收益分别为51.6元、438.8元、69.6元、-71.6元和204.5元。按照农村劳动力市场价格计算,将自家劳动力投入也考虑在内,上述5种农作物的亩均收益均为负值。
粮食生产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农户收获的粮食主要用于销售,而自家食用和自家饲用的数量占比较小。当然,农户粮食各用途构成也因品种而异,对于小麦、水稻和大豆而言,其主要用途是销售和自家食用,而玉米的主要用途是销售和自家饲用。调查数据显示,从全国层面看,四种粮食品种中小麦和大豆的销售比例最高,分别为70.0%和70.8%,其次是玉米,销售比例为55.0%,水稻的销售比例最低,为39.8%。
农户对未来粮食市场的变动具有较为稳定的预期,惜售和储粮行为不明显,农户会选择一次性销售自家绝大部分粮食。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销售粮食的总次数为1次的农户占比最多,而且除水稻外,其他粮食品种最大一次销售量占全年销售量的比重平均高达90%以上。2019年,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最大一次销售量平均占比分别为97.5%、88.3%、96.8%和95.7%。
(责任编辑 石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