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决策 >> 正文
秦俑村之变
2024-12-03 07:03:03 来源:《新西部》2024年第9期

张凌云

秦兵马俑发现的地方,过去叫下和村西杨组,如今已变成秦俑村。这不仅仅是村名和行政区划的改变,这个村子和这里的村民也一直随着秦俑馆的发展在改变。从最初的主业手工布艺到秦俑复制,再到餐饮民宿,村民们所经历的每一次产业转型,背后都有一番痛苦的抉择。可喜的是,这样的抉择,最终让秦俑村变得更美更强。

8月14日上午11时许,站在秦俑村的牌楼下向南望,游客就像行军队伍一样,一刻不停地从村中穿过前往景区。

天气很热,远处的骊山在雾气里好像一直在变形,缥缥缈缈不断延长又不断隆起。村路两旁停满了车,一处导游接待点,坐着四五个胸前挂着导游证的女士,显示出这个村子与大多数关中乡村的区别。

中午时分,开始有零散的游客陆续走进各家民宿或餐馆。挂着“秦俑发现人文化馆”牌匾的杨志发老人家里的游客不是很多,如果有需要,88岁的杨志发老人还是会在80岁的妻子韩秀梅的搀扶下出来和大家见面。老人书桌的一角,摆放着几本杂志,其中赫然排列着《新西部》,那是十年前《新西部》为纪念秦兵马俑发现四十周年所做的专题——《发现秦俑》。

村里通往秦俑馆的路上,三五一行的游客始终像一条粗线,没有间断。村民说,村里最不愁的就是客流量了。据说,这个暑假,秦俑馆每天接待游客量达5万人。

就是这股几乎没有间断的客流,过去五十年间不断给这个村庄带来新的变化。

从西杨村到秦俑村

1974年3月,几位村民挖井时发现了“瓦爷”,随后秦兵马俑一号坑与世人见面。彼时秦岭北麓骊山脚下的这个村子,因坐落在乱石滩旁,“只长石头不长粮”,被村民叫作石滩杨村。村里的人家都姓杨,人家多的一部分称作西杨村(自然村),人家少的则叫东杨村。1975年8月,国务院决定在俑坑遗址上建博物馆,位置就在西杨村的南面。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成开放,也拉开了西杨村急剧变化的命运序幕。

秦俑馆向西大约50米的位置,有一个“兵马俑发现村西杨村”的牌楼。而往东边大约30米的位置,则是“秦俑村”的牌楼,村民称之为新村。这两个显示不同名字的村子,其实都属于过去的下和村西杨组,只不过因博物馆建设需要被一分为二。

而在正式行政区划上,这两个村子都隶属于秦俑村。2003年,在深挖历史资源基础上,临潼区调整行政区划,设立秦俑村,下辖西杨组、下和组、西孙组、上张组、王俭组、庞沟组6个村民小组。

村名和位置的变化,见证了秦俑村和秦俑馆的息息相关,而事实上,秦俑馆的建设确实给秦俑村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村民们在离奇迹最近的地方,靠自己双手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图片

▲杨志发老人家中书桌的一角,摆放着几本杂志,其中赫然排列着《新西 部》,那是十年前《新西部》为纪念秦兵马俑发现四十周年所做的专题——《发现秦俑》。

秦陵街道秦俑村党支部书记杨临潼告诉记者,2020年11月,秦俑村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目前全村3764人,其中70%的村民参与到餐饮业和旅游服务业当中。村里从事兵马俑导游的有200多人,开办农家乐民宿117户,餐饮86家,兵马俑复制作坊8家,旅游三产年收入达8000万元以上。杨临潼说,村中土地不多,村民种植石榴六七百亩。2023年,村上人均收入创历年最高,达到2万元。

农家饭庄的生意经

天气闷热,秦俑新村街巷里能见到的村民不多。杨联合摆着一张四方小茶桌,坐在路边喝茶水,看着挺悠闲。

黑黑瘦瘦的杨联合告诉记者,他58岁了,发现兵马俑那年他只有8岁,但很多事都记得。“刚开始时,村民们都不知道这些泥俑有那么大的价值,考古队把俑头就一排排摆在村上的库房里,用一把锁锁着。”村民们只觉得工作队很神秘,也很尊敬他们,但没有人觉得这与自己的生活有多大关系,只是因为发现俑坑,要建博物馆,村里的地被占了60亩,当时很多村民觉得地被征了,打的粮食就少了,会多多少少影响了生活。

说着说着,一辆商务车要停车,杨联合连忙起身指挥车辆停好。这时杨联合才坐下自报家门,他指着身后紧临路边的一幢二层楼,牌匾上写着农家饭庄。他说那里就是他家。

2001年,因秦俑馆扩建,杨联合和几十户村民一起从西杨老村,迁到现在的新村。当时的政策是按原有面积给予补偿,超出的面积村民自己出资建设,所以现在有两层也有三层的。杨联合说,新村这种白墙灰瓦,有马头墙的古民居样式,都是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基础配套设施、统一管理、村民自建方式建成的。由于多数家庭参与旅游服务,村里餐馆、民宿林立,巷道上多是与兵马俑相关的墙画、兵马俑工艺品和花木点缀,明快素雅。

图片

▲从西杨村到秦俑村,不变的只有络绎不绝的客流。

图片

▲秦俑村窑洞民宿庭院

杨联合告诉记者,他家比原来大了三分之一多的面积,楼上楼下共有270平方米,他选择楼下开饭店,楼上自家居住。

杨联合记得,当年博物馆建成后,村民发现外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妇女就做一些虎头鞋、虎头枕等布艺产品摆摊卖,很受游客欢迎。杨联合心里却有些瞧不上这种小打小闹的生意,执意要外出打工。后来村里人做生意挣了钱,做兵马俑复制工艺品也挣了钱,杨联合说自己没吃那份苦,也就没挣下那份钱。

搬进新村时,杨联合已经30多岁了,他和许多村民一样,张罗着把饭店开了起来。杨联合说,这二十年开饭店的变化也很大,最初是自己每天早晨到市场买菜,如今是需要什么菜,头天下午打个电话给专供肉菜的商贩,第二天一早就送过来了。所以他才能有闲时坐在路边,主要任务就是引导车辆停放,协调一些事务。

杨联合做着生意,慢慢也有了很多体会。他发现做生意人气要旺,首先要好好做人。每当他看到送游客的司机在游客进景区后,常常没地方去,他就主动请司机进店休息,免费提供茶水。他对导游也是一样,在他们等待游客时,也请他们进店来休息。记者看到农家饭庄门前就是一个导游咨询服务点,几位等游客的导游正在聊天。

对来停车的人,杨联合也是和善待客,游客即使不吃饭,如果有车位他有时也让停。“这次他不吃,但他可能会告诉朋友这里可以停车,也许朋友就吃了。”杨联合笑着说,这些生意经都是慢慢总结来的。

不过,现在也有一个让杨联合头疼的事情,这就是网络平台的冲击。如今游客都习惯通过网络搜索来定行程、选餐饮,像他这样的小店平台很难推给游客,难免会失去不少客源。“不过想一想自己这样的年纪,对网络也不熟,不知道怎么弄,接待线下的散客饭店也能维持,心里也就释然了。”杨联合说。

商业街的陈老板

秦俑村党支部书记杨临潼和多位村民都提到,目前兵马俑商业街上本村村民直接做生意的并不多。秦俑村在商业街有店铺,属于村集体经济,由村上统一管理经营,每年给村民按人分红。正常年景,每人分红在1000-2000元之间,差的时候也有几百的。村民说,商业街店铺租金高,经营风险大,要有好的经商思路,不是普通人能干的。现在年年分红,不算多,但没有风险,挺好的。

位于商业街中段的秦福阁旅游工艺品店,前后两个大门,游客走主路和小路都能看到这家店。记者在店里看中了一款玉制的擀面杖,老板要价35元。记者说以前买过,只要15元,老板说近几年做这个产品的少了,所以价格涨了,最后和老板25元成交。

图片

▲穿过秦俑村前往兵马俑的游客从一早上就这样浩浩荡荡,远远看去像一条流动的粗线。

记者随后和老板聊起来,他说他姓陈,家在洛阳,以前曾在少林寺从事旅游工艺品销售,生意不好不坏。2018年,跟着哥哥在这里租了摊位。他告诉记者,2020年以前生意还可以,这几年不行,今年不如去年。以前店里需要雇服务员才忙得过来,现在夫妻俩一人守一个大门就可以了。“租金总涨,要不是以前打了一点的基础,不然很难维持。”

记者在一旁观察,发现来店里买东西的人一直不断,不时传来收款到账的信息。5元一个的秦俑纪念币、30元的秦俑剑、30元的大雁塔雕塑、铜车马,不到15分钟都卖出去了。记者注意到,游客还完价,陈老板基本都同意了,主打一个速战速决。记者问他,“你的店里旅游工艺品种类特别全,除了兵马俑相关产品,旅游服装鞋帽都有,生意看起来很不错啊?”陈老板表示,七八月是每年销售最好的季节,如果不抓住这个时机,一年的利润就见不到了。所以他的策略是保住本,稍赚点就走货,只要是有购买意愿的游客,他都要抓住机会。

陈老板还说,景区外面有很多流动商贩兜售各种工艺纪念品,价格上很乱,对他的店铺冲击也不小。

庞沟组的窑洞民宿

杨晓娟是从西杨村嫁到庞沟村的,她不仅见证了兵马俑旅游的发展繁荣,也成为兵马俑旅游的直接受益者。

身材不高的杨晓娟快人快语,声音脆响,她能用英语和老外直接沟通,也是掌握兵马俑复制手艺的佼佼者,如今做起网络推广销售也得心应手。“我从初中毕业在商业街干销售,到1999年办起秦脉雕塑工艺厂,再到2019年经营秦俑村窑洞民宿庭院,每一次改变都可以用‘死里逃生’来形容。”但杨晓娟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她坚持下来了。

从秦俑馆向东南方向走500多米,便来到秦唐大道。从一条摆满了高大兵马俑塑像的小路走进去,就能看到秦俑窑洞民宿庭院。路两边盛开的格桑花、非洲菊扮靓每个民宅,整洁有序,一派美丽乡村的景象。杨晓娟领着记者去看她用心布置的14间窑洞民宿,此时正是烈日当头,但一走进窑洞,顿觉习习凉意扑面而来。

图片

▲窑洞民宿里正在跟工作人员学习复制小兵马俑的美国游客

14间老窑洞有的是标准间,有的是家庭房。有火坑,也有木床。床上用品,杨晓娟都用的是最好的土织布,门窗也都用的最好的材料。窑洞庭院的前院是精心装修的新窑洞,后院则保留着两孔老窑洞,青砖铺地、泥巴糊墙。老窑洞主要是供研学使用,在这里可以学习复制兵马俑,了解相关历史知识。

杨晓娟说,民宿一共投入七八百万元,到今年底贷款就能全部还完。现在大儿子也回来帮忙了,一家人分工明确,她和爱人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杨晓娟三四岁的时候,她的母亲曾在考古队干活,她就跟着母亲在俑坑里玩。也许是小时候看多了真的兵马俑,后来在复制兵马俑的过程中,她总能很准确地把握兵马俑的神韵。6岁那年国庆节,秦俑馆正式对外开放,一毛钱一张门票,人多得吓人。西杨村人人都学着做起了小生意,有的在景区兜售纪念品,有的在家门口推销土特产。

初中毕业后,杨晓娟也曾有机会到秦俑馆去上班,但就在临上班前几天,哥哥有事,她便到秦俑馆前边帮哥哥卖纪念品,几天下来,她觉得做生意比上班赚钱多,决意不再去上班了,就这样一念之间,错过了进秦俑馆的工作。杨晓娟说,“有时想想也有点后悔,当时去工作了,也许就不会遭受做生意的这么多的磨难,但生活会不会比现在更好呢,谁也说不准。”

生意做了十多年,杨晓娟眼界更宽了,时不时和外国人的接触,也让她逐渐积累了销售资源。她把目光投到了市场前景更好的兵俑复制上。

1999年,杨晓娟夫妻在自家窑院里开办了秦脉雕塑工艺厂,起初只做28公分的小兵马俑,而且主要是做批发。随着做小俑的人越来越多,她又较早地做起高1.95米的大俑复制。她说,小俑做得好,卖得好,才有资本和能力做大俑。做俑要有模具,这样才有自己家的版权。那时,除了复制技术要靠摸索,筹措启动资金也很难。她记得自己借了好多家,才凑了2000元。

杨晓娟说,复制兵马俑要用临潼特有的红色胶泥,否则经过烧制,兵马俑就会开裂。兵马俑复制当时需要经过严格的手续审批,各家的模具都是有版权的,后来这一块好像是放开了。兵马俑的样子主要是根据秦俑馆的画册,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复制一件成人大小的兵马俑并不容易,做造型、翻模、制泥胎、阴干、焙烧、组装、做旧,需耗时两三个月。俑的铠甲、武器、配饰、面容、发丝,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造型和做旧,最考验功力”。

杨晓娟家接过的最大一个订单是2009年美国加州大学订制的400个兵俑,当时客户的订单还有100个美国大兵俑,这个特殊要求给制作增加了难度。复制产业最红火的时候,他们家也雇了几个工人,夫妻俩一年能收入十四五万元。如今,杨晓娟家复制的兵马俑已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安家落户。

杨晓娟告诉记者,兵马俑复制这块儿的业务,她很早就通过网络打开销路。目前国内部分她在负责,国际运营由英语更好的弟媳妇在管着。从2022年开始,她家的兵马俑复制业务暂停,现在主要是销售库存。“目前国内市场的业务基本没有空间,只能是销往外国。等库存清得差不多了,再开工。”

从2017年开始,杨晓娟又敏锐地觉察到,文旅服务市场开始细分,游客更注重个性化体验。背靠兵马俑这个历史文化大IP,她决定开办民宿,特色就是窑洞。

2019年5月,窑洞民宿正式营业,杨晓娟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除了提供餐饮,帮助订门票,还可以联系讲解,车接车送。起初民宿生意非常好,很快就成为携程网推荐的头牌民宿。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生意一落千丈。杨晓娟咬牙撑了三年,到2023年,疫情过去,生意又开始好转了。

杨晓娟告诉记者,她家的窑洞民宿已接待了四五位娶媳妇嫁女的。现代人更喜欢民俗的东西,在窑洞办喜事形式别致,很受欢迎。她说,今年的生意不如去年,能下降20%至30%,但整体还是令人满意的。接下来,她准备再扩大窑洞面积,接待外国研学团队。“外国人对制作兵马俑工艺品、吃陕西面还是情有独钟的,这样调整一下客源的市场定位,也算是对民宿水平的一次提升。”

记者发现,不光杨晓娟的小院越来越火,村中的阿攀客栈、沐光小院、兵马俑主题民宿等也成了网红打卡点。如今在秦俑村,获得市级以上美丽庭院的民宿有96户。

有特色的西杨老村

记者走进西杨老村,一条窄窄的向南延伸的水泥路,路两边的房屋还是关中传统的“半边盖”,好多人家也都挂着经营民宿餐饮的牌子,但游客并不多,感觉很多房子是空置的。

在一户民宿前,记者碰到来自四川泸州的一家四口,刚从兵马俑游玩出来。他们说,在这里订了一间民宿,110元一晚,环境好,离兵马俑近,累了可以在这里休息,比住在西安市里方便。兵马俑太大了,直接回西安太匆忙了,玩不尽兴。“网上攻略都建议在临潼本地住一晚,这里离得近,价格合适,是最佳选择了。”游客说。

记者取车时,民宿老板庞大姐出来收了20元停车费,顺便收取晾晒的白色床单被罩。她告诉记者,自己是从庞沟村嫁到西杨村的,没有搬到新村去也没什么,老宅基地面积更大,有院子,人少清静。家里的民宿做的时间不长,她因为不会使用网络平台推广,生意不像别人家那么好。不过,她爱人在秦俑馆上班,里外就她一人忙活,这个季节也是满房,所以她都没办法提供餐食。

另一边,从上午8点40分接到游客,直到下午1点多,秦俑村导游李晓绒才送走当天的第一拨儿游客。下午3点,她还要再为新一波客人导游。李晓绒告诉记者,如果游客历史知识丰富,需求的导游服务也会更加个性化,往往一场讲解下来三五个小时都是常有的事儿。

十八年前,李晓绒嫁到秦俑村,就考取了导游证。这么多年,她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努力学习英语,是一名受欢迎的导游。村支书杨临潼告诉记者,从2000年起,为解决村民就业问题,村里就和文旅局、西安导游培训学校联合培养导游人才。李晓蓉业务能力强,一直是学习上进的代表。

李晓绒说,如今游客对导游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态度上要有亲和力,还要求导游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作为秦俑村人,她不但能按照导游业务要求本身来做,还能把村子里的历史和人物加进来,让游客体验感更强。

“如果没有兵马俑,我会和关中农村妇女一样,不是进地干活,就是外出务工。而依靠兵马俑,每天都接触不一样的人,从每个人身上学到的和听到的,都会成为自己的储备。导游和游客也是一种双向奔赴,每天都很充实。”在李晓绒看来,兵马俑其实已经没有淡旺季之分,尤其是近两年兵马俑旅游四季火爆,天天都是旺季。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秦俑村曾经一度脏乱差,村道改造拓宽后,户户门前有花圃,家家都是美丽庭院。村上制定了村民生活垃圾长效管理办法和村保洁员工作制度,村容村貌有了巨大变化。此外,定期开展美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善行义举榜等评选活动,村风民风更加积极向善。2020年11月,秦俑村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依托“千万工程”经验,秦俑村在创建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工作中,不断加大旅游民宿示范区周边环境提升,拆除临建、违建,安装竹围栏。同时新建公厕,改造标准化村卫生室、幸福院,村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数字化乡村平台、电子阅览室等设施不断完善。

采访中,村支书杨临潼还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村上正在和一家影视公司合作,依托基础建设土地入股,建设影视网红打卡基地,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双方已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争取明年建成开放。

责任编辑:王顺利-《新西部》杂志 · 新西部网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