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决策 >> 正文
​创新实施基础教育“名校+”办学模式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024-11-04 08:35:34 来源:《新西部》2024年第8期

王 纲

“名校+”办学模式不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旨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重塑教育价值观,让快乐浸润学生心灵,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强烈期盼的创新举措和实践路径。“名校+”的生命线在于紧密型一体化共同体,由名校对“+校”的人、财、物、教、管等实行一体化管理,已经成功实践为一种优质办学模式,并适用于基础教育各学段。“名校+”办学模式紧紧聚焦“+校”的办学质量和内涵提升,迅速成长为新优质学校,迭代生成孩子家门口的好学校、新名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名校+”是对教育领域深度改革的再破冰、是对现代学校制度活力的再激发、是对区域学校布局的再优化、是对校际间贯通架构的再重组、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再行动、更是缓解择校热和上好学难问题的智慧选择,已经成为助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和亮丽名片。锚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板块,探索实践“名校+”办学模式,深入实施基础教育“名校+”工程,积极推行紧密型办学,加速推进集团化办学,快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量,优化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有效破解校际、城乡、区域、学段、群体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把好学校办在孩子的家门口,让优质教育走进寻常百姓家,让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惠及每一个孩子。

“名校+”实践探索

“名校+”逐步形成了多种紧密型办学模式,即集团化办学、一长多校、委托管理、兼并融合、教育家办学、“名校长+”办学、区域教育共同体等。大量的实践表明,“名校+”源自基层的首创精神,契合教育改革的大方向,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强烈期盼,激发学校高质量办学的内生动力,持续催生更多孩子家门口的好学校,不断壮大全市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和规模,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共享名校带来的幸福感。构建了以“名校+”为统领、以“名师+”“名校长+”为引擎的“名校+”工程大格局。“+校”的办学质量、课程质量、育人模式、群众满意度等普遍大幅提升,涌现出一大批孩子家门口的好学校即新优质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名校长、名师、名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得到夯实,学校教育主阵地进一步得到强化,学生的归属感和成长乐趣进一步得到升华。

图片

▲“名校+”办学模式不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旨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重塑教育价值观,让快乐浸润学生心灵,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强烈期盼的创新举措和实践路径。

图片

▲西安浐灞阳光海蓝小学“名校+”第一届“阳光杯”教学能手大赛

“名校+”系统地解决好了三个关键因素,即谁来“+”,“+”谁,怎么“+”。谁来“+”,当然是区域内外的名校,尤其看办学质量、品牌实力和社会认可度。“+”谁,当然“+”薄弱学校、乡村学校、新建学校等,学生、家长、社会不甚认可的都可在“+”的范围,适用于基础教育各个学段,“+校”原则上应为公办学校。怎么“+”,也当然是用紧密型模式来“+”,即由名校对“+校”实行人、财、物、教、管等一体化管理。紧密型共同体是“名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更是关乎成败的生命线。

“名校+”旨在最大程度地发挥名校的品牌示范引领和直接带动作用,将名校的先进办学理念、成熟教学模式、优秀管理团队,特色校园文化等成建制一体化融入“+校”,紧紧聚焦“+校”的内涵和品质跨越式提升,优化“名校+”办学布局,切实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名校+”办学模式,尤指跨学段组建的教育集团,实现了中小幼不同学段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衔接,消除了三个学段各自为战的弊端,既为学生幼升小、小升初做好适应性准备,又避免了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初中高中化倾向,回归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本质。

“名校+”的特质

“名校+”放眼市域、立足区域、发力“+校”、升华名校,在近几年的实践探索中总结提炼了八个特质:

特质一:“名校+”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优质办学模式。突破了校际间、区域间、城乡间、不同体制间的办学壁垒,以优质名校统揽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架构,纵向学段贯通,横向校际通融,直接打造成为全新公办优质办学实体,把公办好学校办在孩子的家门口,把孩子家门口的学校办成好学校。“名校+”办学模式不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旨在致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特质二:“名校+”本质要求凸显紧密型办学模式。向“名校+”要活力,向共同体要质量,这个共同体是命运共同体、担当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荣辱共同体。几种紧密型办学模式来自实践、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中去。实践证明,紧密型的差不了,松散型的好不了。

图片

▲“名校+”已经成为一种优质办学模式,突破了校际间、区域间、城乡间、不同体制间的办学壁垒。

特质三:“名校+”必须实现人、财、物、教、管一体化。“名校+”深度改革了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即人财物,这也是紧密型与松散型的本质区别。没有人财物的一体化,就谈不上教育教学管理的一体化,就谈不上理念、文化、团队的深度融合。

特质四:“名校+”充分激发“+校”的办学活力和名校的规模辐射力,实现共赢。构建起集约化、规模化、精细化、可持续高度协调的治理体系,最大化激发成员校的办学动力与活力,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名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名校集群效应也得到了升华和壮大。

特质五:“名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再生和迭代式发展。“名校+”催生了更多的新优质“+校”,加快形成壮大了名校集群、名师集群、名校长集群。名校的品牌效应对“+校”的带动引领作用应是长期的,也是相对稳定的,如中途随意脱离名校的一体化,“+校”的新优势将会大打折扣,也会相应降低社会认可度。“名校+”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名校+”的迭代生成效应更为凸显,从而实现优质教育的“高峰”快速变为“高原”,构建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系。

特质六:重点把“+校”的发展成效作为“名校+”工程的主要考量标准。紧盯“+校”的教育质量和内涵提升,持续办好孩子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孩子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成果。学生说好、家长说好,才是真正的好。学生受益、家长得实惠,才是硬核道理。这也是“名校+”的底气所在。

特质七:“名校+”有机融合了名校的一体化品牌引领和“+校”的特色个性化发展。“+校”的发展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既有名校的共同特征,又注重打造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校校五育发展别样红。

特质八:“名校+”的生动特质是快速、加速度。有一种快速提升叫“名校+”,有一种快速成长叫“名师+”,有一种快速蝶变叫“名校长+”,这是对遵循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运用,加快了“+校”尤其是薄弱学校的优质化进程,用名校强大的气场,强力驱动薄弱学校脱胎换骨、高质量锻造为孩子家门口的好学校。

“名校+”的模式

“名校+”办学模式直接决定了“+校”的成效。“名校+”几种紧密型模式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特殊之举,各有其适用条件、范围和侧重点。

一长多校主要适用于同一区域、同一体制、同一任命主体的学校之间,侧重于公办学校。同时,一长多校的组建要统筹考虑到名校与“+校”之间的匹配性,如距离远近、人文习惯、新旧搭配、数量适度等。一长多校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强。

图片

▲“名校+”有机融合了名校的一体化品牌引领和“+校”的特色个性化发展

委托管理主要适用于跨体制、跨区域、跨学段的学校之间,可采用品牌输岀、购买服务、经费包干、人事新机制等全面托管的形式,尤其适用于开发区的新建学校,成效突显。

集团化办学:在一长多校、委托管理等紧密型模式的基础上,组建教育集团。教育行政部门原则上只对应教育集团,由教育集团总部学校统管各成员校人财物和事权,教育集团实行总部校长+若干执行校长一体化管理。教育集团是“名校+”的一种高阶模式形态,“名校+”推进过程中岀现的瓶颈和问题,都可通过集团化办学来有效解决。

兼并融合模式:内涵上与传统的合校并点类似,其特点是由区域相对就近的优质学校牵头,对需要优化整合的薄弱学校实行接管兼并,撤销薄弱学校,彻底完成融合,合并成为一个法人、一个代码、一个财务、一个学籍系统,合并后可设校区分学段分年级段管理。兼并融合模式可适用于乡村学校的优化布局。

教育家办学。即由具备先进教育理念和丰富办学治校经验的教育家全面管理学校、提升学校、成就学校。其实质意义在于总结、推广、辐射教育家的先进理念、教育经验和办学模式。

“名校长+”办学。即面向区域内外选聘教育理念与办学实践均过硬的校长,聘任到相对薄弱学校或新建学校的法人校长岗位,领办学校内涵高质量快速提升。

区域教育共同体。由若干教育集团按片区组建教育共同体,各教育集团一体化共同推进,彰显非对称优势,强强融动,特色融生,文化融汇,打造区域教育优质均衡高原。

当前基础教育正当迈进高质量发展的三个新阶段,即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迈进,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从学校规模建设向内涵高质量提升迈进。在这个进程中,“名校+”办学模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正持续释放着潜力、动能和功效。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巩固好“名校+”办学成果,擦亮“名校+”品牌,名校与“+校”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全面组建紧密型共同体,由多模式复合式向集团化办学升级,由区域资源统筹向市域省域、城乡资源统筹升级,由体量规模优势向整体内涵高质量集群优势升级。重点提升“+校”的内涵和品质,实施“+校”办学质量再提升行动,高段位打造孩子家门口的新名校。

“名校+”发展路径

从资源建设优化的角度看,向“名校+”集团化办学升级还有巨大提升空间。要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不失时机地跨区域、跨体制、跨学段组建教育集团。凡没有实现人财物和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的,不能称其为真正的教育集团。教育集团要成为名校长的孵化基地、名师的培养基地、名校的母舰基地。实现集团内各成员校之间教师交流的一体化,变学校人为集团人,充分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和干事创业热情。以集团化办学为契机,契合基础教育各学段办学大方向,统筹布局学校点位,科学调整办学层次,优化完善办学结构,在区县、市域、都市圈乃至放眼省域统筹规划实施“名校+”工程大格局,逐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和覆盖。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发展、职业教育优质创新发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在人财物倾斜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打好“名校+”组合拳,充分激发公办学校的内因驱动和办学活力,变名校的输血功能为“+校”一体化造血功能,尽快让薄弱学校的校长、老师、学生有新变化学校有大变化,课堂上有积极变化。

持续释放“名校+”的动能和潜力,进一步激发基础教育学校的办学活力,学校管理团队和师资团队要开启动车组模式,每一组车厢都自带动力加速奔跑。以提升“五力”为抓手,推进“+校”内涵质量再提升,即提升校长的领导力、教师的发展力、学生的成长力、家长的协同力、教研员的支撑力。广大教师和教研员要培养形成一流的专业思维、一流的专业能力、一流的专业素养、一流的专业精神、一流的专业成果,培养更多的专家和名家。

“名校+”最灵动最关键的是人,“名校+”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对现有学校存量的再洗牌、对学校增量的再布局。名校长是灵魂,是领头雁,是第一个飞起来且持续飞在最前头。一个名校长,就是一座好学校,能造就更多的好学校,影响着身边若干校长,也影响着周围一大群老师。名师是关键,名师组成的团队富有战斗精神,更有榜样力量。

“名校+”办学基于教育人的初心,回归教育本真,还原教育本色,追求教育真谛。回归教育本真:即回归公办教育主体,突显教育的公平性和公益性。回归学校教育主阵地,全面提升办学治校水平。回归课堂主战场,向每一节课要质量。回归教育人的纯粹,让教育人专注干教育的事,让专业的人专注干专业的事。还原教育本色:即学校不挑学生,学生不挑学校,原本就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标志体现。让孩子跳着上学,唱着放学,原本就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把假期还给孩子,动感的暑假,温馨的寒假,快乐的周末,原本就是儿时不可或缺的幸福时光。走进大自然经历风雨,走进社会实践历练成长,原本就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人生必修课。追求教育真谛:即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民族育未来。遵循并创造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激发释放教育改革创新的动能与活力。培养好习惯胜过若干一百分,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定基础。思维的启迪有可能撬动孩子的一生,让智慧之光闪亮灵动。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拥有自己的舞台、成为最好的自己、讲好自己的故事。

有一句话说得好,你是谁并不重要,关键是看你跟谁在一起。“名校+”的意义更是如此,跟名校、名校长、名师在一起,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抑或还会有满满的获得感。“名校+”是一缕春风,拂过之处,迸发盎然生机。“名校+”是一条纽带,彼此惦念,温暖你我之间。“名校+”是一种力量,引擎驱动,共创一个新的高度。“名校+”是一方格局,放大升华,立感有如站在山顶之上观景抒怀。

作者简介

王 纲 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王顺利-《新西部》杂志 · 新西部网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