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刊记者:陈小玮
去年12月下旬,央视《新闻联播》连续两天报道,10岁儿子照料住院的尘肺病患者杨能芬。已绝望到要放弃治疗的她由此迎来转机—有关部门给她办了低保;被纳入了2013年新合疗;有企业表示愿意承担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
这个被“大爱清尘”视作一个好的开端的个案,这个在病友眼中的幸运儿,在淡出媒体关注半年后,又是怎样一种状况呢?
杨能芬的家很好找。
“大爱清尘”仁怀志愿者谢华俊说,进了岩滩村,可看见公路左边有一座桥,桥旁独独的一栋房子,就是杨能芬的家。
“这真是杨能芬家吗?”这是记者看到房子后的第一反应,因为那房子的新与白,与记者印象中的杨能芬家的经济状况无法联系起来。
房外有一男子忙碌着,一问,确实是杨能芬家,那男子是杨能芬最小的弟弟。
“这房子建了有十几年了,去年弟弟帮着把外面粉刷了一下。”出门迎接的杨能芬对记者说。
杨能芬是3月23日出的院,出院时带回家的药已快吃完了。“两个月的药,就要四、五千。”杨能芬将挂在窗台上的一个塑料袋拿给记者看。
杨能芬很瘦,腹部几乎是凹进去的,两条腿没什么肉,显得睡裤异常肥大。
“现在好多了,一天能吃两、三碗饭呢。”杨能芬笑着说。
夫妻双双染病
“现在走平路或下坡路,不觉的那么累了,就是还不时地咳,肺还是有点小痛。”杨能芬双脚踩在沙发上,双膝靠在胸前,双臂环着双腿,整个人蜷坐在沙发上。
采访期间,这个姿势她几乎没变过,可能只有这样才会舒服一些。
“丈夫是三年前去世的,也是尘肺病。”杨能芬语气平淡,像是在谈别人的事儿。
2009年的一天,杨能芬的丈夫胡继开骑着摩托走亲戚,突然无缘故地从车上摔下来。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尘肺病三期。
在此之前,他们对尘肺病完全没有概念。为给丈夫看病,杨能芬先是花完家里两万元的积蓄,然后开始四处借钱,拉下了7万元的债。
2010年正月十六,胡继开弥留之际,叫两个分别只有8岁和12岁的儿子跪在杨能芬面前。他断断续续地对杨能芬说:“帮我把两个娃娃带大,一定要让他们继续读书!”
杨能芬流着泪答应了。胡继开给杨能芬撇下70多岁的老母亲和两个未成年的儿子,走了。
胡继开是倒插门女婿,家在山里头。杨能芬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两个妹妹、两个弟弟。没出去打工时,杨能芬就在家种菜。
“稼稼一岁前,身体不好,一直都在打针。”杨能芬无论干什么,都带着稼稼。逢集时,杨能芬一大早挑着菜去卖。只有两、三岁的稼稼,也只能在后面跟着走。
“妈妈卖完菜,回家时就挑着我。”胡稼稼笑着插话道。说起以前在家种地的日子,母子会不时地笑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