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多元化模式
魏斌
(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 100091)
【摘 要】高校以辅导员制度为主导的工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应重在构建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力军、班主任是辅导员全面开展工作的辅助力量、本科生导师是辅导员顺利开展学生工作的有力保障等方面的作用,并着力解决多元化管理模式下出现的新问题。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存在问题;管理模式;多元化
高校辅导员是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1],是大学生的启蒙与继续教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我国现行的辅导员制度,是1953年清华大学率先实施并不断发展完善的[2],在我国已经实行了半个多世纪,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知识培养以及政治思想引导等力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培养造就符合各个时期国家建设所需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逐步过渡,高教改革不断推进,高校不断扩招使得学生数量激增,现行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制度和模式显然已不符合高校发展与学生需求的趋势。因此,探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和模式,创新思路和方法,是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背景及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1、人员数量不足,学工队伍缺乏稳定性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高校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同时每个班级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3]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达到这一比例的配置。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都是经过严格的考核、筛选录用的,大多呈现出年轻化和高学历的特点,文化水平和教育程度较高,能力突出、责任心强。但是,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非教学科研人员编制逐年压缩,加之各种原因对角色定位不明确,工作职责模糊化,加上辅导员队伍自身认同感和归属感较差,发展晋升渠道不清晰,导致队伍结构稳定性相对较差,队伍中存在大量的人才流失现象。
2、素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学生工作面临着新问题
高校逐年扩招,学生人数大量增加,无形之中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学分制的实行,弱化了班级的概念和存在,学生工作逐渐失去基层单位载体。素质教育改革政策的落实,要求所有工作重心都要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3、传统学生工作模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管理模式,是侧重于管理,弱化引导和教育,辅导员队伍整天陷于事务性工作中,很难潜心研究学生工作中的规律,导致学生工作模式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多元化探索
辅导员在高校中担当教育者和管理者角色的双重性,决定了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全面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政策执行者,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其工作的有效性对学生的教育目标产生直接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配合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亟需探索新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来适应当前高校教育的发展。
班主任制度作为辅导员制度的有效补充,同时作为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已经实施运行了很多年,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在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与日常行为管理等方面一直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借鉴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成功经验基础上探索实施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模式,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本科生导师制属于“舶来品”。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内部分高校为配合学分制制度,开始试行本科生导师制。自2002 年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开创中国高等教育本科生导师制度先河至今,已有十多年时间;期间国内一流大学纷纷施行本科生导师制度,并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多元化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可行性
笔者所在的学校和院系,本科生班主任制度与本科生导师制已经开始全面实施,以学生班级为单位,为低年级的本科生配备高年级学生班主任,同时选拔配备德才兼备的任课教师与行政干部担任低年级本科生导师,全方位、多角度指导、教育和帮助学生生活和学业,实现学生思想和学业进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由此形成了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辅导员、班主任、本科生导师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全员育人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单一的辅导员主导管理模式的不足,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收效显著。
1、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力军
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政策执行者,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4】负责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道德品质修养,解决思想疑惑,排除心理和情感障碍,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力军。
2006年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出了辅导员的八项主要工作职责是:
(1)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2)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3)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4)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5)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6)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7)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8)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5]
2、班主任是辅导员全面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辅助力量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任务繁重,不同程度导致了管理资源不足的现状;选聘高年级本科生担任低年级本科生班主任,改变了以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有利的缓解了管理资源不足的现状,“就地取材”,发挥传帮带的优势,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
(1)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做好协助管理工作。学生班主任作为过来人,可以把自己的大学生活经验与新生分享,帮助新生较快地适应大学新环境。同时,学生班主任更容易广泛地与新生交流,深入了解同学需求,更好地协助辅导员做好日常管理工作;(2)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共同成长与进步。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个性都很强,而学生班主任本身是学生,与同学们朝夕相处,作为同龄人易于和学生沟通,建立起亲密的“师生”关系,以大家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为大家解决和处理问题,建立起融洽的同学关系,并在互动的过程中共同成长与进步;(3)做好上传下达的沟通和协调工作。通过辅导员对学生班主任定期召开的例会、组织活动及学生班主任对辅导员的汇报,能够使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有效的避免沟通的脱节现象,更好的为学生工作搭建平台。
3、本科生导师是辅导员顺利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
本科生导师的教学经验与人生阅历比较丰富,对专业的发展方向把握比较清楚,能够极大程度上弥补辅导员队伍年轻、缺乏经验和人生阅历的特点。在和学生交往中容易把握学生学业的问题与困惑,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
(1)指导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体系,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学分制全面实行后,导师在专业方向、课程安排、教学计划等相关问题上有着丰富的实践教学与管理经验,对不同阶段的专业课程学习有着充分的把握和了解,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进行学习,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并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与目标;(2)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专业思维、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导师作为专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专业思维方法,帮助他们转变过去被动的学习方法,适应大学的主动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指导他们参加不同层次的学术科研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3)全方位、多角度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导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参加学生活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在学习、生活方面多角度关心帮助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做好思想工作,以减轻学生的各种压力,转变思想,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改变以往德育工作只靠辅导员单一管理的局面。
四、多元化学生管理工作模式面临的问题
辅导员、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制度作为当前中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多元化模式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也会出现辅导员、班主任、本科生导师因为各自的工作职责与任务不清而导致的问题发生,既影响了学生健康有利的发展,又影响了相互间的团结。
1、工作职责与任务不明确
教育部的文件规定了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的明确职责,但目前从各高校开展的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虽然是清晰的,但凡与学生相关的事务,从学校管理层、行政职能部门乃至到专业任课教师都认为是辅导员的工作分内之事,辅导员“超载”的工作量己使其不堪重负;部分没有实行导师制的高校,班主任与辅导员之间的工作虽有较为明确的界定与划分,但由于个人的思想、性格、工作方式等原因,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分歧、隔阂;部分实行班主任与导师制的高校,由于前期调研、论证不充分等客观因素,造成基层与一线辅导员无法参与学生管理制度改革过程,导致辅导员、班主任、导师职责任务、制度措施乃至责任主体不明,在开展具体工作中极易出现一些重复或“撞车”(指导上存有矛盾)、管理混乱等现象。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使得学生在面临不同性质的管理主体时产生迷茫与困惑,对其思想认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甚至严重影响到基层与一线辅导员正常的学生管理工作。
2、管理主体积极性不高
班主任、导师虽然对学校实行的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制度的目的、意义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多数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巨大工作压力之下再承担班主任或本科导师工作,有些时候难免力不从心。
受聘班主任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高年级本科生,他们工作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往往会受到当时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高校里,他们的学习工作压力和个人生活压力都很大,让其担任班主任确需有奉献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意识,否则只能是应付性完成基本工作。
受聘导师的整体素质虽然比较高、责任心比较强,但导师队伍也同样面临着教学科研的繁重任务,加之家庭的责任与压力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形下,任课教师们对导师工作态度和自身精力的差异,导致不同导师之间的工作效果不尽相同,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本科生导师制的整体实施成效。
针对上述可能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在进行学生工作改革的过程中,尽量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聆听、吸取和采纳处在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的意见与建议,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多元化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和制度。
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进一步明确管理主体的职责与责任,完善运行机制,避免出现交叉、缺位、错乱等现象,用制度的形式来保证学生管理主体的正常工作开展;其次,要建立完善的选拔机制,严格本科生班主任和导师选拔的标准,要把那些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高年级学生干部和专业水平强、素质高、熟悉热爱学生工作的教师选出来,真正发挥出本科生班主任和导师制的独特作用;再次,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通过听取汇报、跟踪检查、总结评价等,对班主任和导师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同时要从物质上进行激励,激发班主任与导师工作的动力和热情。
总之,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制作为我国高校推进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尝试、新实践,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做到不同学生管理主体之间相辅相成,各负其责,互相督促,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定能接受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做到全方位、多角度育人,为高校素质教育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21/201001/xxgk_81843.html.
[2]方惠坚.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制度50年.http://www.tsinghua.org.cn/alumni/infoSingleArticle.do?articleId=10020232.
[3]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512/201006/88984.html.
[4]田敏,钟秀宏.加强学工队伍建设推进学生素质教育.高教研究,2011.29.
[5]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21/201001/xxgk_81843.html.
【参考文献】
[1]方惠坚.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制度50年.原文引用网址为http://www.tsinghua.org.cn/alumni/infoSingleArticle.do?articleId=10020232。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原文引用网址为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512/201006/88984.html。
[3]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原文引用网址为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21/201001/xxgk_81843.html。
[4]杜智萍.牛津大学生本科导师制教学模式探析.大学教育科学,2006.6.
[5]丁 林.本科导师制:意义、困境、出路.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2009.5.
[6]左 军.本科生实现全面导师制的实践和成效.中国大学教学,2009.7.
【作者简介】
魏斌,男,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研究实习员。
(责任编辑 郭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