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陈小玮
“破茧计划”帮助农村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城市
陕西纯山教育基金会十多年来专注于干一件事——帮助贫困地区提升教育质量,帮助乡村青少年成为更好的自己。“破茧计划”、“乡村图书馆”、以及“鞋盒礼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载体。
2017年是这个基金会发展的关键之年,不仅获得公开募集资格证书,而且“鞋盒礼物”在陕西的15所高校都有了合作伙伴。纯山教育希望,能够影响和带动更多的社会企业和爱心人士关心支持慈善公益事业,凝聚更多社会爱心力量,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2006年9月,陕西纯山教育基金会(简称纯山教育)在陕西省民政厅注册,当时尚属一家非公募性质的基金会,旨在帮助贫困地区提升教育质量,帮助乡村青少年成为更好的自己。
2017年11月13日,纯山教育从陕西省民政厅领到《慈善组织公开募集资格证书》,这意味着其可以开展公募活动,即在民政部指定的网站上发布项目信息筹款,以及进行网络众筹活动。
践行公益十多年间,纯山教育发起“破茧计划”项目,共帮助1337名乡村大学生获得总额649万元的奖助学金;“乡村图书馆”项目为99所乡村小学提供优质童书和教师,为2万余名农村小学生带去了阅读的快乐;截止到今年12月19日,累计有28536名乡村小学的孩子们收到了来自陌生人的“鞋盒礼物”。
破茧成蝶
“遇见纯山,真的好幸运。有时候我们会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认为自己不行、不能够、怎么可能而怀疑自我,使我们丧失了很多机会。纯山就是一个平台,给你机会和鼓励去尝试,从而一步步相信自己是能行的。我一步步慢慢挑战自己原本以为不行的事,这远比资助来的更加重要和珍贵。”提起纯山的“破茧计划”,西安邮电大学的张同学如是说。
2007年,纯山教育发起了“破茧计划”项目。“破茧计划”旨在帮助农村大学生缓解上大学的经济压力,并为其提供城市适应能力的培训以及长期陪伴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
这项支持计划提供包括每人5000元人民币的奖助学金,用于支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生活费;提供破茧营会、西安RUSH——城市探索活动、兴趣小组支持,帮助他们提升个人自信力、城市适应能力和独立互助精神。截止到2017年,纯山已为1153人提供总计557.48万元奖助学金,培训2476人。
每年高考录取工作结束后,纯山教育就会开放奖助学金申请系统。申请人首先要填写电子申请表,与申请表同时上传的还包括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和录取通知书的照片(或者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的录取信息截图)。
受助学生限定范围是被西安(含咸阳、杨凌)的国家普通高校(二本及以上)正式录取、家庭经济状况低于当地收入平均水平的陕西籍农村学生。为避免重复资助,不接受定向委培生、免费师范生、精准资助对象及获得其他资助的学生申请。
8月,纯山教育会安排家访志愿者(每年大约招募三十多位志愿者)耗时上千个小时,翻山越岭到申请人家里实地家访,以确保寻找到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受助者名单最后要在网站公布。
受助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还会得到纯山教育的融入城市生活的训练。
2017年,纯山教育共举办了两期RUSH—— 城市探索活动、两期破茧营会活动,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高校的310名大学生参加了活动。
2017年11月11日,纯山教育举办了“破茧计划”第一期西安RUSH—— 城市探索活动。活动设计了7条挑战路线,设定了陕西省图书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大华1935和大兴善寺等14个任务点。通过完成一系列挑战任务,帮助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熟悉公共资源的使用方法及流程,多维度地了解西安的历史与文化。
从活动影响的评估结果看,92.54%的同学表示自己对西安这座城市更加熟悉;94.03%的同学表示更加了解如何使用西安的公共资源;97.02%的同学表示自己更有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100%的同学表示和纯山教育小伙伴的关系更加紧密。
纯山教育还会为受助学生举办破茧营会,类似拓展训练。12月1日至3日,是2017年第二期破茧营会举行的时间,来自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10余所高校的80位农村大学新生参加了营会。通过“团队建设”环节,帮助小组成员消除陌生感,提升团队协作及互助精神,形成未来可以彼此支持的小组;通过“认识自我”环节,让同学们感知自己、他人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和链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增强自我认同感;通过“突破自我”环节,尝试打破思维的框,发现每个人的不同以及更多的可能性;通过在破茧剧场上挑战自我,尝试更多的可能性……
短短的四十八个小时之后,同学们在卡片上写下参加这次活动的收获。就活动影响评估结果来看,有87.34%的同学投入程度比较高,91.14%的同学认为收获很大,参加营会的同学们最喜欢的三个环节分别是翻魔毯、梦想纸飞机、生命河流。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纯山教育成立的破茧小组都是由农村大学生组成,小组成员会定期组织活动、互动交流、互相支持和陪伴,形成长期的朋辈互助关系。纯山教育的兴趣小组活动,通过支持农村大学生自主策划、实施兴趣活动和返乡公益实践,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纯山教育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有他们各自的优势和潜能,纯山做的只是激发其潜能;纯山尊重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在每个活动过程中都做到尊重每一个参与者,倡导他们的互相尊重;纯山更不倡导权威,所有的活动都是他们主动参与,通过参与式培训找到自己的答案。
在纯山乡村图书馆阅读的孩子
让阅读陪伴孩子
2009年,纯山教育发起了“乡村图书馆与阅读推广”项目,简称“乡村图书馆”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在99所乡村小学提供优质童书和教师,其中,2017年捐助了20所。这个项目旨在为农村儿童提供优质的图书资源,让农村儿童有机会发展对阅读和学习的热爱;通过建设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等形式,推动学校和教师积极开展阅读活动,为校长、教师提供阅读方面的各类培训、学习机会,将阅读的乐趣传递给农村儿童。
“乡村图书馆”项目带来的变化是综合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校阅读环境的变化。
项目进入前,项目学校非常缺乏适宜各个年级学生阅读的图书资源,只有一批非常老旧(大约一二十年前)或者是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购买的图书—— 大多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世界名着,其内容不适宜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儿童)阅读。
纯山教育在乡村小学推出的乡村图书馆项目,一方面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另一方面,还要方便他们接触到书籍,帮助学校建立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就成为一种主要形式。
图书刚到学校的时候,有些校长按照以往的固有观念,把图书放在图书室,登记造册,严格规定开放时间及借阅流程,或者是请每班班主任定期来代替学生借阅,或规定学生只能在学校阅读。在项目进行一到两学期后,校长便采取更为松散的图书管理制度,允许学生将图书带回家阅读,部分学校取消了借阅登记,图书放到教室里,保证学生想阅读时就能拿到自己想看的书,学生的阅读主体建立了起来。
这种转变,一方面与为学生提供便利阅读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项目人员的承诺“丢书不要紧,书少了,只要孩子们愿意看,还有后期捐赠”有关系。
项目开展后,学校对教师需要开展的阅读活动提出了要求,并将阅读活动的开展列入教师的考核内容中;与此同时,学校也为老师开展阅读活动提供相应的支持,让老师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开展活动。部分学校对教师专业成长有了思考,特别提出需要在老师的专业成长方面进行系统培训。
当阅读逐渐成为学校层面的系统性工作,学校整体对开展阅读活动便有了系统执行方案,有规划,有具体的人员安排,注重活动资料留存,有的学校还有资金投入。学校层面的统筹工作反过来促进了阅读活动的开展,将更多老师纳入进阅读推广工作中,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甚至进展快的学校还将家长也纳入了进来。
二、项目学校在校生的变化。
大部分学生喜欢在班级图书角借阅,因为很自由;少数学生喜欢在图书室进行借阅,因为书比较多。
阅读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读写能力、思维能力有了很大进步。项目介入后,学生经过一、二个学期的自主阅读、老师引导阅读以及参与各类阅读活动后,语言能力和读写能力都有了提高。口语表达更加流利,低年级学生能够逐渐习惯说完整的话,高年级学生的口语词汇更加丰富;写作文变得“有话可说”,能够对自己在书里看到的内容发表评论,也能够引用或者改写一些从书中看到的句子和段落;对文章的理解更深,能够逐渐体会到人物的情感等较深层次的东西。
同时,阅读习惯的建立,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善也起到了正面的影响:学习更积极了,作业认真书写,学习效率提高;专注力增强;课堂上和老师互动,回答问题的人数增加了。学生知识面扩展了,知识储备丰富了。师生关系也得到改善,同学之间交流增加了。
三、项目学校教师也发生了变化。
大部分农村学校的教师都是师范专业毕业,由于条件的限制,真正有阅读条件的老师并不占多数。项目介入前,农村学校的大多数老师很少有机会和时间去阅读教材、教学指导书籍之外的图书,更少阅读和儿童相关的图书。项目介入后,老师因为要推荐和指导学生阅读,所以必须要阅读相关的童书,渐渐对阅读产生了兴趣。
此前,大部分老师对阅读只有模糊的概念,基本等同于“看课外书”,是“课外”的活动。项目介入后,老师认识到阅读不仅是读“课外书”,而且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学生的日常常规活动;在实践上,老师们学习到了更多阅读活动开展的方式,在方法上进行各种尝试和探索。目前项目学校老师尝试开展的阅读活动包括:师生共读、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学生互相荐书、阅读课、阅读心得记录、办手抄报、写自己的阅读小书等。
老师们有了学习需求,对自身专业发展也开始有了规划。例如,大部分老师提到想要在班上开展共读活动,希望得到共读图书的支持,有的希望获得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书籍或者书单,有的希望获得一些关于阅读活动具体开展的培训,能够展示活动细节和结构的观摩课,而不是简单地展示阅读成果的培训或一些已经上得很成熟的示范课。
在开展阅读的过程中,部分老师明显感觉到学生在阅读课上变得非常活跃,甚至平时上课不爱发言的学生都能够在一堂阅读课上参与进来,语言表达、想象力等各方面都不差,老师受到鼓舞,认为这样的方式是可以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的,使得语文课堂的参与性更强。
而在老师之间,由于阅读活动的开展,交流话题增加,可以互相分享经验和感受。
四、家长发生的变化。
因为项目学校的孩子父母大多外出打工(访谈下来约占60-70%),因此家长也包括孩子的日常养护人,例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看到孩子大量阅读后的一些变化(例如孩子在家的谈吐、孩子的成绩、老师的反馈等),加上学校持续的家长工作,乡村的家长们对阅读的态度由“看课外书太多会影响学习”逐渐转变为鼓励孩子阅读课外书,认识到“多看书还是有好处的”。
家长对孩子阅读的投入也明显增加。从学校开始持续开展阅读活动后,家长每年都会给孩子买书,外出打工春节回家的家长会在春节期间带孩子到县城买书,一些离县城较近的乡镇的家长每个月会带孩子到县城买书,家里有在外读大学或者工作的哥哥姐姐的孩子,也能经常性收到哥哥姐姐买来的图书。
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也因为阅读而增加。学生有时会将阅读后的感想和收获和家长(主要是父母)讲,会主动给家长复述阅读的内容。家长会鼓励孩子复述书中的内容。小部分年轻家长能够参与到孩子的阅读活动中来,例如为孩子自编的“小书”提供书法内容。
五、项目点区域性变化。
在纯山乡村图书馆的主要项目点安康市汉滨区和汉阴县,因为项目的介入,在单个项目学校之外更大范围内,例如同一个乡镇的学校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交流更为频繁。
项目学校将纯山教育的项目介绍给同一个乡镇的其他学校,或同一个乡镇上的非项目学校听说项目后,通过项目学校联系,主动申请加入。这种项目扩大的方式同时也促进了同一个乡镇校际之间的交流,乡镇中心学校和村小之间有了更多互相学习、共同教研的行动,乡镇中心学校也开始定出一些要求,在全乡镇的学校共同推行。
乡镇之间的交流也有增加。项目介入后,通过组织全县范围的培训、组织全县范围内的项目学校校长老师外出学习、在当地组织阅读夏令营等,一个县内的各个乡镇之间有了联系,乡镇之间开始互相了解其他乡镇在阅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纯山教育的初心是让更多的乡村孩子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童书,让乡村孩子有机会发展对阅读和学习的热爱。纯山希望每个去学校上学的孩子,晚上回家后会和爸爸妈妈说:“我今天在学校听老师讲了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我还看了一本很好看的书。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
获得“鞋盒礼物”的乡村小朋友
给乡村小朋友一份新年礼物
将近年底,纯山教育基金会正忙碌着“鞋盒礼物”的发放。
从2017年11月28日到12月19日,已分别有四批“鞋盒礼物”发送给蓝田县、富平县、商州区夜村镇、白水县的1734名乡村小朋友。每份礼物都是孩子们需要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
2009年,纯山教育基金会发起了一项“鞋盒礼物”公益倡导活动,倡导西安市民在家里的鞋盒放入适合小学生使用的学习、生活用品,新年前后送到乡村小学的小朋友手中。鞋盒礼物包括小学生使用的文具、玩具以及生活用品,其中,最少含有五种文具:(铅笔一套、橡皮两个、尺子一把、彩笔一套、本子数个、文具盒等),玩具可以是毛绒玩具、象棋、跳棋、跳绳等,生活用品是口罩、帽子、手套、围巾、杯子等。现在有了互联网,鞋盒礼物也可以在淘宝上的纯山爱心小铺选购。
截止到2016年底,累计有26615名乡村小学的孩子们收到来自陌生人的新年礼物。收到礼物的小朋友会手写一张回向卡,纯山教育会寄给捐助礼物的人士。
每年,纯山教育都会向社会征集鞋盒礼物的主题,2017年的主题是“喜欢你”。
在派送礼物前,纯山教育会对志愿者进行相关培训。秉持“受助人受扰最小化”理念,发送礼物的时间选在孩子们的上学时段,不举行任何仪式,活动时间包括游戏时间控制在四十分钟内,希望小朋友能单纯享受到收礼物的快乐。
参与发送礼物志愿者的午餐费自理,出车的志愿者要承担油费、过路费。纯山教育会统一给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保险,也给每辆车配备有无线对讲机,以供志愿者互相交流。
“派送前只是以为单向地去派送礼物,但没想到,一个个天真的笑脸回馈给我的更多。”派送志愿者们说。
目前,“鞋盒礼物”在陕西的15所高校都有了合作伙伴。
有了公募资格后,纯山教育会更严谨科学地配置好资源,积极拓宽眼界与合作渠道。希望能够影响和带动更多的社会企业和爱心人士关心支持慈善公益事业,凝聚更多社会爱心力量,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