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陕南在线 >> 正文
陕南65万搬迁群众进城入镇
2015-08-03 09:59:29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我们是去年7月11号搬进来的,我永远都记得这个日子。这里出行、看病方便,环境也好。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啊!”7月7日,在商洛市丹凤县竹林关镇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江北新区,搬迁户张世军感激地说。张世军是特困户,老两口都得过重病,原先住在山里的两间土房里,有地质灾害隐患,交通、用电也不方便。这套50平方米的房子属于政府的“交钥匙”工程,完全免费入住,厨房和卫生间也是政府装修好可以直接使用。

搬迁户在洛南县景村镇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小区怡景佳苑文化广场上快乐起舞。见习记者 李念 摄

江北新区是陕南移民搬迁省级示范点,规划占地面积619亩,安置5000户,分7年建成,目前已有1638户入住。江北新区紧挨竹林关镇老城区,交通便利,社区服务中心、市场、幼儿园、卫生室等基础配套设施齐全。

基于对陕南片区实际情况和发展基础的精准把握,省委、省政府决定按照移民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位一体”的思路统筹推进移民搬迁,确保搬迁群众有安全、经济、实用的住房,享受便利、均等的公共服务,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搬迁65万人,陕南城镇化率提高6.99%

7月8日早上,在洛南县景村镇陕南移民安置小区“怡景佳苑”的文化广场上,“大妈”们正在跳着欢快的广场舞,孩子们和年轻人则在旁边的运动场上打篮球和乒乓球。小区里宽阔的楼间距、大面积的绿化、设施完善的社区广场和运动场,还有卫生服务中心和治安室,让人仿佛置身于城市里的“花园洋房”社区。

“日子越过越好,心情越来越畅快,咱也像城里人一样跳上了广场舞。”搬迁户黄景艳笑着说,“老房子离这里有35里路,路难走,吃水还得自己挑。现在好了,学校近了,看病也方便了。”

以洛南县为例,该县按照移民搬迁和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的发展战略,依托工业园区、城镇社区、旅游景区、农业园区等,规划建设了12个500户以上的移民集中安置新区,其中1000户以上的有8个。“只有引导和动员山区群众易地搬迁、适度规模集中居住,实现人口布局的调整与聚集,才能促进资源与产业的集约,使有限的公共投入惠及更多群众、发挥最大效益,进而促进和加快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改善民生。”商洛市移民办督查科科长杨成森说。

自2011年5月移民搬迁工程启动以来,陕南三市本着节约土地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效益、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原则,在县城、集镇和工业园区附近采取社区化集中安置。截至2014年底,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共建设100—500户中型安置点589个,500户以上的大型安置点162个,集中安置率达到88.63%,城镇安置率达到70.23%。

通过移民搬迁,把偏远地区的群众搬迁到了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便捷的新型社区,使搬迁群众享受到了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走出了一条移民搬迁倒逼城镇化、加快山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可行道路。目前,陕南50%以上的集中安置点都进入了城镇规划区,共计有65万搬迁群众进城入镇,陕南三市的城镇化率由此提高6.99个百分点。

日子越过越舒坦,搬迁户的“城市生活”

在安康市汉阴县新塘村移民安置点的公交站牌下,正在等公交车的村民张本平告诉记者:“自从搬到安置房后生活方便又实惠,像这公交10分钟一趟,进城票价才2块钱。而原先进城要先走半个多小时到公路边上,再坐面包车,得10块钱呢。”

汉阴县以靠近公路、靠近镇政府驻地、靠近工业园区等为原则选址建设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力度,让搬迁户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像新塘、三同这样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的村子,现在移民群众进城只需要半小时,到安康市区也才50分钟。”县安居办副主任乔波介绍。

汉阴县平梁镇西岭安置点建设在镇政府驻地附近。“现在娃娃上学可方便了,骑车5分钟就到了。”搬迁户吴登高说,“原来住在老房子,娃娃天不亮就得走,一天两个来回。尤其是冬天,走得早回得晚,一个人都不敢走,辛苦得很。”

汉阴县搬迁户的“城市生活”是陕南移民搬迁的一个缩影。四年多来,陕南移民搬迁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作为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的重要保障,与集中安置点同步规划、一体建设。按照“小型保基本、中型保功能、大型全覆盖”的要求,依据集中安置点规模确定配套建设标准、内容和时限。500户以上的大型安置点,水、电、路、视、讯、网等基础设施全部建设到位,并配套医疗、教育、文化、卫生、超市、公墓、消防、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以及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服务功能“全覆盖”。

据介绍,陕南移民搬迁实行户籍迁移自主和居住证制度,充分保障了移民搬迁户子女就学、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的有效落实。四年多来,省市县整合各类专项资金75.6亿元,全部或基本建成2027个移民安置社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惠及搬迁群众86万余人。

搬迁户持续增收,人均纯收入4年增长80%

群众搬出来了,生活便利了,但从客观来看,生活成本也增加了。如何促进就业,让群众过得起城里的生活,过得惯城里的生活,成为搬迁工作的下一个重点。

“必须培育群众的增收点。”汉阴县安居办副主任乔波说,去年以来,汉阴县开展了“一区一策、一户一法”的增收致富试点工作。以涧池镇西坝社区安置点为例,县上以紫云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按照“龙头企业+基地+村委会+搬迁户”的模式,以村委会为纽带,联合搬迁户加入企业生产链条,投资30万元,扶持50户搬迁户发展富硒蔬菜产业,预计种植户人均年收入增长2000元以上。同时,以康发劳动服务公司为平台,投入资金170万元,扶持100名搬迁群众就近就业,支持20户搬迁户自主创业。这些政策深受搬迁群众的欢迎。

培育增收产业、引导就业创业是移民搬迁良性发展的保障。四年多来,我省通过集约土地发展产业、集中培训促进就业、集成政策鼓励创业三管齐下,构筑“稳得住、能致富”的产业支撑。目前,已有14.7万多名搬迁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有16.2万多名搬迁群众进城入镇发展二、三产业,有9296名搬迁群众通过城镇公益性岗位落实就业。2014年,陕南移民搬迁群众人均纯收入7478元,较四年前增长80%。

“下高山,入平川,了却世代心愿;住高楼,迁新居,共建美好家园。”正如记者在洛南县石门镇移民安置小区文化广场上看到的这副对联一样,陕南移民搬迁群众的城里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编辑 师皎)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