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灾害与贫困是陕西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特别是陕南三市,灾害与贫困问题更为突出,防灾减贫任务尤为艰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陕南灾害与贫困问题,加快陕南地区发展,2011年5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把居住在中高山地质灾害易发区的240万山区群众搬迁转移到安全、宜居、宜业的浅丘或川道地带。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和阶段性成效。
结合陕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减灾扶贫实际情况,陕西省制定了《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明确了陕南移民搬迁的总体目标、范围对象、安置政策和保障措施,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要求,积极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逐步建立和完善层次结构合理、布局有序的城乡结构体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把搬迁安置区建成现代化的新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确保移民群众有安全、经济、实用的住房,享受便利、均等的公共服务,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为促进政策成功实施,陕西省高度重视陕南移民搬迁政策落实,省委、省政府每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经过不懈努力,陕南移民搬迁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成功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实现了由艰难起步到交替攻坚再到全面推进的新发展,步入了精准搬迁、精细管理、精确施策的新阶段。在实施过程中,陕西省限定“五种类型”,坚持“三个优先”,精细摸底,严格审定,确保搬迁政策实施公平公正;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原则,突出集中安置为主,合理选址布点,强化建房项目管理,统筹安排移民搬迁安置;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作为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的重要保障,与集中安置点同步规划、一体建设;实施集约土地发展产业、集中培训促进就业、集成政策鼓励创业三管齐下,构筑“稳得住、能致富”的产业支撑,做到增收规划到安置点,扶持措施配套到户,技能培训到人;随着陕南移民搬迁的深入推进,不断创新方式跟进服务管理,由此形成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成为一项新的课题。
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陕南移民搬迁在减灾扶贫、改善民生、促进发展、保护生态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在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变革、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等多方面产生了一系列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在“三个陕西”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减灾安居,移民搬迁避开山梁陡坡、险滩沟壑,选择安全地带建设安置点,使搬迁群众彻底告别了地质洪涝灾害威胁;做到了精准扶贫,通过移民搬迁,使广大贫困群众吃上了“挪穷窝、移穷业、断穷根”的“扶贫套餐”,加快了脱贫步伐;改善了生态环境,通过移民搬迁、人退林进,实现了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缓解了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有效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人为侵扰;推进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移民搬迁把偏远地区群众搬迁到水、电、路、电视、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善,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便捷的新型社区,生活方式极大转变,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促进了经济发展,陕南移民搬迁,带动了建材、物流、劳务中介、餐饮服务、家居装修等产业发展,加速了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了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生态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拉动社会消费大幅扩张,促进了陕南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陕南移民搬迁涉及搬迁对象占陕南总人口超过四分之一,这一工程的决策和实施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已经成为陕南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总抓手”。陕南移民搬迁带来人口布局、产业结构等诸多调整变化,引发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与发展方式和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正在有力促进陕南地区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近日,记者从陕南移民搬迁领导小组会上获悉,“十二五”期间的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十三五”期间将按照陕西移民搬迁十年规划总体要求,结合中省精准扶贫搬迁、易地扶贫搬迁的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总结梳理前五年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更高水平、更严要求、更好成效持续深入开展陕南移民搬迁工作。记者宋红梅 戴吉 赵晨
(责任编辑 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