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秦立新被叽叽喳喳的鸟声叫醒,推开门,捂了一冬的生机在门前的红椿树枝桠间窜了出来。
秦立新是陕西省安康市仓上镇灯塔村三组人。像许多贫困的农家孩子一样,初中一毕业,秦立新就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从一个小矿工干起,勤劳务实的秦立新渐渐成了老板的骨干,薪资也从几千元涨到几十万元,成了村里人眼里的大老板。他也成了村里第一批到城里买房的人,大家眼里跳出农门的榜样。
令村里人意外的是,去年初秦立新带着弟弟一起重新回到了家乡,将门前山上的荒地承包了过来。秦立新打算带领村里30余户农民一起脱贫,并给大家带来了新事物:半地下冬暖式蔬菜种植大棚。
工人们带着疑问跟着他在荒地上挖深坑,建大棚。几个月的奋战,11个大棚在荒地上立起来了,塑料薄膜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发光。去年冬,在大家的疑惑和观望中,第一批蔬菜成熟了。
由于一概不用化学肥料,种出来的菜不仅品相好,而且无任何化学污染,刚一成熟就被抢售一空。这让秦立新的发展信心变得更足。
在外闯荡久了,越来越觉得家乡的青山绿水珍贵。谈到回乡创业的理由,秦立新说,人们对绿色食品的旺盛需求,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起从小生活的深山荒地,这里蕴藏着种植原生态蔬菜的巨大商机。
半地下冬暖式蔬菜大棚三面都可以接受阳光的照射,具有很好的聚热效果,为蔬菜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大棚里的蔬菜长势依然很好,而且这样的种植方法比普通大棚的种植产量高、见效快。随着秦立新走进大棚,俨然进入了另一个热气袭人的世界,而看着辣椒、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的喜人长势很快让人忘记了棚内的温度。秦立新算账说,仅一个棚一天就可采摘1000多斤黄瓜,按市场批发价四块钱一斤,一个棚一天的收入就是4000多元。
不仅要自己致富,更要带动周围贫困户一起脱贫。去年,灯塔村的18户贫困群众从秦立新手里领到了20000多元的务工收入。贫困户秦昌新不仅把家里的土地流转给了秦立新,还成为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员,每月固定工资2000多元,2015年底顺利实现了脱贫。
山高路差增收门路少,是秦维华脱贫的最大障碍。年纪大了出门务工没人要,在家种几亩薄地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秦维华边给茄子打岔边介绍说:现在把土地全部流转了,去年一年的收入比过去种几年庄稼还多。
大棚蔬菜不仅填补了白河反季节蔬菜的空白,迎合市场需求,而且打破了一家一户种地受益小的局限。同行的仓上镇副镇长曹红蕾介绍说,按照目前这个市场行情,秦立新两年就能收回200多万的投资。
产业发展到哪儿,政府的帮扶就到哪儿。大棚刚建起,硬化的产业路就修到了门口,仓上镇的政务微信还给秦立新做起了宣传,迅速为他拉来了一大批粉丝。路通了,销路打开了,蔬菜的运输、销售问题得以解决,带来了更大的商机。
在大棚基地,每天前来买菜、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周末更是门庭若市。仅一个棚的草莓,春节期间就挣了两三万元。正准备种些反季节水果,搞些特色养殖,再办个农家乐。秦立新讲述着今年的发展计划,眼下原生态的椿芽上市,一定会开个好头。
面对采访,朴实的秦立新还有些内敛。他说,希望通过发展大棚蔬菜种植,让更多家乡父老早日过上好日子,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
(责任编辑 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