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商洛,群山吐翠。富水镇黑漆河村扶贫合作社64座大棚香菇产业基地,运送香菇菌袋的车辆来来往往。基地旁供应香菇菌袋的海鑫集团食用菌工厂机器轰鸣,近百名转型为工人的当地群众正在加班作业。这是商南县探索实施“借袋还菇”“借鹿还茸”“借鸡还蛋”“借苗还果”的“四借四还”产业扶贫工程,让无技缺资的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产业致富。
“四借四还”模式,只是商洛市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商洛市为确保2020年与全国一道同步够格步入小康,锁定全市16.12万户49.03万贫困人口,打出一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系列“组合拳”,取得初步成效。
精准施策到户到人,配好群众脱贫“金钥匙”
“一年前,大学梦还遥不可及,如今出台了教育扶贫政策,我的梦想实现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高职护理班马旭,是洛南县石门镇太白岔村贫困学生,也是全市探索贫困山区教育脱贫的受益者之一。目前,全市首批贫困家庭子女306人,都像马旭一样享受到了免费就读政策。据悉,商洛市计划5年内,每年资助300—400名贫困户子女,免费在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就读,并在学生录取、订单培养、创业就业上精准发力、综合施策。
每个贫困村贫困状况各有不同,贫困户致贫原因也千差万别。为给贫困群众配好脱贫“金钥匙”,商洛市围绕“五个一批”战略,制定了“2+9”系列配套办法,即一个规划(全市脱贫攻坚实施规划2016-2020年)引领、一个意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抓总、九个配套办法(产业发展、教育技能、易地搬迁、生态补偿、金融扶贫、资金整合、社会保障兜底、绩效考核、领导干部包抓)。
按照“2+9”配套办法规定,由驻镇工作组和驻村工作队,与镇村干部配合,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精准分析对症,逐村逐户落实“五个一”脱贫路径。目前,全市已落实产业就业脱贫8万户27.68万人,易地搬迁脱贫6.23万户21.15万人,教育技能脱贫3.18万户12.86万人,生态补偿脱贫1.97万户6.38万人,社保兜底脱贫5.46万户12.02万人。
商洛市还选定100个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示范,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对“症”实施“1011”工程。即,在贫困村实施村级幼儿园、卫生室、文体活动中心、道路畅通、安全饮水、金融服务网点等10项精准脱贫基础建设,对贫困户对“症”落实就业扶贫、特色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易地搬迁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生态扶贫、社保兜底扶贫等11项精准脱贫措施。仅今年一季度,全市就发放城乡低保救助资金8800多万元、医疗救助资金2215万元、社会临时救助资金785万元。
创新产业脱贫模式,打造农民增收“新引擎”
脱贫奔小康,重点在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发展产业。
为破解贫困人口增收难,商洛市积极创新产业脱贫模式,涌现出以土地使用权流转集中、现代农业园区+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专业产业合作社+贫困户、专业大户+贫困户等一批产业脱贫新模式,成为农民增收“新引擎”。
商南县探索实施“四借四还”四大产业扶贫工程,把着力点放在扶持龙头企业和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上,把落脚点放在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和脱贫上,把技术要求高和产品销售难的环节留在龙头企业,把人工日常管护环节交给贫困户,发挥各自优势,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实现了集约化经营。
镇安县针对产业不同情况分类施政,对有基地无龙头或龙头弱的产业,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城投公司注资2000万元,组建供销龙头企业,强化产业牵引力;对有龙头企业和种植基地,但规模小、产量低的产业,重点扶持引导贫困户,扩大基地建设,提升产能;对有龙头企业、种植基地,但产供销服务不到位的产业,重点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把合作社捆绑到龙头企业,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把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
如今,镇安象园茶已打进俄罗斯,正通过开展丝路行活动,再推向西亚和欧洲。柞水县围绕景点发展特色旅游业,围绕城镇发展特色商饮业,围绕特色农产品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大量吸收贫困劳动力就业,使贫困村有项目、贫困户能就业,走上脱贫致富路。
丹凤、洛南两县,以全省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为契机,将政府(供销社)、龙头企业、专业社、贫困户结成牢固的利益共同体,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目前,省供销集团将7500万元扶贫资金,作为股本金入股丹凤华茂公司、洛南天玉公司、洛南坤元3家企业。丹凤华茂公司带动900户3000人从事肉鸡养殖、加工、运输等就业,实现贫困户年户均增收2.86万元;天玉公司、坤元公司计划采取流转贫困户土地等措施,带动1500余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健全金融担保机制,“撬动”扶贫信贷大投入
前不久,镇安县青铜关镇丰收村贫困村民赖胜东,从县农商行东坪分理处领到5万元扶贫贷款,他高兴地说,几年前就瞅准了酿酒和养殖脱贫项目,由于资金问题,一直没能开张,如今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精准扶贫,需要真金白银。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是一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超常规战役,必须有巨大的资金投入保障。为此,商洛市制定出台了资金整合办法、金融扶持办法,在加强金融网点建设基础上,积极开发金融扶贫产品,扩大扶贫信贷规模,重点建立健全金融扶贫担保机制,“撬动”大规模信贷资金投入脱贫攻坚。
各县区还积极探索建立扶贫信贷风险备用金,加强政银合作,以1:5-10的比例,担保撬动信贷资金投入。镇安县探索推行“政府注资担保—银行放大贷款—经济组织确定项目—贫困户申请贷款—财政贴息支持”的精准扶贫储备金贷款制度,政府以涉农在账资金设立风险储备金的方式,与农商行合作,前年和去年先后设立2000万元、4000万元风险备用金,在以1:5比例分别投放1亿、2亿元扶贫贴息贷款基础上,今年又将风险备用金转换为扶贫信贷担保基金,规模扩大到5000万元,已投放扶贫贴息贷款达3亿元,实现了政府扶贫投入翻番、银行效益倍增、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户产业快速发展的“三赢”目标。
据统计,仅今年一季度,全市以扶贫信贷风险备用金、担保金的方式担保金融机构放贷达3.2亿多元,累计余额达14亿多元,扶持扶贫龙头企业84家、现代农业园区46个、各类产业专业合作社435个、家庭农场152个,扶持带动贫困户1.89万户。
建立大数据信息平台,脱贫攻坚管理精细化
过去督促检查扶贫主要靠听取汇报,现场抽查,数字无法验证,成绩难以核实,实际效果非常有限。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商洛市利用互联网,建立起脱贫攻坚信息基础管理、统计分析、事先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评估与反馈的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推进脱贫攻坚管理更科学化。
2015年底,商洛市借鉴外省经验,建立起全市统一的精准扶贫信息平台。目前,市、县(区)设立指挥中心,镇办设立指挥所,村(社区)设立监测站,各个环节预设了1800个系统应用终端。
在商南县指挥中心,通过脱贫攻坚信息平台即能全方位了解全县脱贫攻坚进展状况,贫困分布、脱贫规划、扶贫措施、实施效果等一目了然。通过GPS定位和二维码技术应用,以及与大数据实现互联互通,贫困户的识别确认准不准确、贫困户家庭基本信息、致贫原因、干部驻村入户情况、帮扶措施、帮扶效果等,扫扫二维码就能基本掌握。
目前,全市已有商南、洛南、丹凤、山阳、镇安等5个县指挥中心、43个镇办指挥所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市级和商州区、柞水县平台及指挥中心正在加紧建设。全部建成后,全市将实现纵向信息联网、横向大数据互通,实现贫困户信息精准监测,驻村包扶工作精准管理,扶贫工程精准统计,扶贫脱贫效果精准分析,年度包扶目标责任制精准考核,实现精准扶贫脱贫全过程、动态化、互证式管理。(记者程伟通讯员任杰)
(责任编辑 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