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陕北在线 >> 正文
黄陵:集体经济强筋骨 庄户人家喜事多
2024-10-01 16:11:05 来源:新西部网 作者:刘 玲 张凌云

近两年,延安市黄陵县通过“两包两带”工作机制的推动,不仅塑形,更重铸魂,在乡村振兴中形成以苹果为主导,翡翠梨、中药材、食用菌等为补充的产业格局。在学用“千万工程”经验过程中,以建设省级示范村、市级重点村为抓手,形成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和乡村治理“十有十无”等黄陵模式。如今走在全县乡村,处处是看不完的新产业、新举措和美丽宜居乡村的新气象,乡村振兴的活力动力在黄陵被彻底激发。

在延安市黄陵县各个村庄,产业发展的蓬勃之势和扑面而来的村民精气神儿让记者应“新”不暇: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等做法新型推动村集体经济产业不断壮大;苍术种植、“五新”果园、新品种樱桃园、梅花鹿养殖等新产业渐趋成熟;秦创园(轩辕)科技平台为产业赋能;“十有十无”乡村治理方式让村民受益;石腰子棍棍面一条街、刘家川和韩庄的露营基地等代表和美宜居乡村的典型持续增加……

通过“千万工程”引领,黄陵县形成村村有样板、户户能依靠的产业发展格局,乡村振兴产业旺,美景如画果飘香,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两包两带”工作机制新

走进黄陵各村庄,听到村干部、村民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两包两带”。自2022年11月开始,黄陵县将全县105个村划分为24个片区,建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党员县级领导包片、部门单位党员主要负责人为乡村振兴“特派专员”包村,强村带弱村、大户带小户主要内容的“两包两带”工作机制,集聚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两年来,在“两包两带”工作机制带动下,村民们在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神话,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多个黄陵模式。在阿党镇丁村,除了葡萄、果园、酱菜等产业,村民们最先给客人介绍的一定是村中医卫生室。由原来的村卫生室改造后,这里有三张中医按摩床,医生是从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高晗。每天下午,高晗医生会从镇医院回到村里,村民就可以在这里拔罐,艾灸,做诊疗,为村民的健康身体谋福祉,加强了村级医疗建设。这其实就是“两包两带”机制推行,在乡村振兴各个方面发力的成果之一。

2023年,丁村修建了25个高标准葡萄大棚,栽植了阳光玫瑰、巨峰和辽峰等葡萄品种。这片40亩的村集体葡萄园,配有支架、滴灌、自动卷帘等现代化设施。盛产期后,亩均产量5000斤至8000斤,亩均产值约8万元。

记者在丁村还看到了年产30万斤的酱菜厂,地里埋的大坛子一个能装1000斤酱菜,不但能消化本村种植的萝卜、豇豆、辣椒、莲花白等蔬菜,还要从周边村子采购,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子村民增收。

包村干部陈雷告诉记者,丁村除了这些稀奇产业,还有一绝,代表着最先进的栽种技术。记者看到,苹果树的主干是斜着生长,树看起来更细小一些,只留5个主枝。据介绍,这种果园比常见的矮化密植园要更增收,亩均栽植222棵树,比正常矮化密植园多栽植112棵,但苹果商品率能达到95%,亩均收益更高。

2023年,丁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约30万元。

在黄陵县店头镇,16个村结成8个对子,实现了“飞地置业、抱团发展、联合经营”,全镇83个大户带动418个小户,“两包两带”成效显著。与此同时,包村领导和县乡村振兴“特派专员”在实用性村庄规划的指引下与村民一起谋发展方向,助力产业发展驶入快速路。

数据显示,黄陵县自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两包两带”工作机制以来,在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累计实施项目346个,撬动资金1.12亿,惠及群众8万余人,在乡村振兴中跑出全方位稳中增长的黄陵节奏。

果园里“五新”多

8月22日,桥山街道办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陵县苏家险试验示范基地里,位于塬面上的135亩“五新”果园,有红有绿,品种不同的苹果都在迎风中微荡,笑接八方来客。巴克艾正在采摘上市,这种拳头大小、浑身亮红色、水分大、甜度高的苹果是三大早熟果之一。基地负责人李兴年告诉记者,早熟品种会在9月初上市,比普通苹果要早一个多月。今年巴克艾的平均价格整树收购是4元一斤,如果是精品果,一般是12个一箱,价格128元。目前苹果都已被订购一空。

李兴年说,这个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技术授权,陕西北帝虹光果业公司实施。目前果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作为“五新”果园的示范引领,让更多农户看到成果,在黄陵及周边县区推广。据李兴年介绍,果园里的“五新”指的是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主体、新装备。

记者一边听着介绍,一边参观果园。树枝上已挂满果实的树,树高只有2.5-3米左右,单侧枝条最长的约80厘米。果子是那种非常规矩地一层层往上长的,像长满松塔的笔直小松树,不需要工人爬上爬下去摘。果园里还可以看到,一条垄上同时长着秦丹、秦阳、秦脆等多个品种,有的是洋黄色,有的是玛瑙红色……基地栽植的品种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院长马锋旺教授选育的秦脆为主,搭配种植早、中、晚熟苹果品种,试验种植中外新优品种。

据了解,整个示范园还在进行苹果免套袋技术栽培。李兴年说,推广免套袋栽培可以减少大量人力,节约成本,而且同样的标准和管理,免套袋苹果糖度比套袋苹果至少高两度,口感更浓郁,营养价值更高。

在新模式方面,基地采用矮化密植、格架负重、防雹减灾、水肥一体、果园生草、机械作业、智能追溯等高效栽培体系。基地全部覆盖钢架防雹网,地上铺设水肥一体设施,可实现省水60%、省肥70%、省土地80%、省人工90%。李兴年告诉记者,水肥是在建园之初一次性储存好的,可以按时按需满足果树的生长需要。

此外,果树采取宽行密植,便于机械化操作。“五新”果园根据地势、规模和品类不同,建园费用一亩在1.5万元到3万多元不等。可实现当年栽植、次年挂果、三年量产、四年丰产,丰产后亩产量可达万斤以上。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验基地为例,2021年果园建成,今年是第四年,亩产可达5000至6000斤,明年到丰果期,亩产可达8000至10000斤。

李兴年说,基地现在示范效应已经显现,周边村子很多农户都开始采用基地的模式和品种。基地还代管部分农户的果园,示范园区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

8月中下旬是基地用人高峰期,每天有90多位周边村子的农户在这里采摘包装,工人每天可收入160元到190元。

基地的苹果品牌是“桥山学士”,李兴年表示,自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的,基地地处桥山山脉,就想到了这个名字。而这个名字也体现了“新主体”,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有西农大的专家团队,新农人团队田间管理,职业经理人负责经营,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采访中,记者在韩塬村、丁村、葡萄寨村、鲁村、迂家塬村等村子都见到了“五新”果园。“五新”果园在黄陵县村村落地,是未来的主要方向。

黄陵县委、县政府坚定地把苹果作为最好的、最合适、大有前途的产业,坚持“五新”理念,推动果业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依托秦创园(轩辕)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农业创新平台,黄陵县加强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全县发展苹果、翡翠梨27万亩(其中“五新”果园3.7万亩,年产量40.3万吨)围绕“苗、种、收、储、销”全产业链条发展,收入达到23亿元,农民人均果业收入20511元。

村集体经济发展新途径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黄陵县广开思路、打破瓶颈,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田庄镇韩庄村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特点突出,实现多点开花。韩庄村除了苹果,还有果中新贵翡翠梨。田庄镇的翡翠梨口感正宗,皮薄水分大甜度高,再加核小的特点,价格一直稳定在每斤七八元。

时下翡翠梨已经进入采摘期,站在果园边上,已能感觉到果香馥郁芬芳。驻村第一书记王径龙告诉记者,韩庄村集体翡翠梨园有80亩,预计产量15万斤,产值90万元。由于翡翠梨挂果需要四年,为了保证年年有收入,村子在梨树间隙中做了翡翠梨苗的繁育,还发展林下经济,种植紫菀、荆芥、板蓝根等中药材,带动全村幼园每亩预计增收3000元以上。此外,围绕翡翠梨种植,韩庄村已形成了苗木繁育、生产、冷藏、包装、销售等全产业链项目。截至目前,黄陵县翡翠梨种植面积1.4万亩,已挂果面积8000余亩,预计今年产量约10000吨。据悉,今年商品翡翠梨的价格依然稳定在6元左右每斤。

2023年10月,韩庄村集体经济采用军地合作模式又增加了石磨面粉加工和冷榨油产业,全力打造“韩庄生态杂粮”品牌。因为都是采用土法压制,零添加,所以面粉、菜籽油都很受欢迎。村中已经新建厂房扩大经营。榨油后的油渣既可以做饲料,还是翡翠梨园的有机肥料,形成了产业互助发展。

韩庄村村路两侧栽满鲜花,村容村貌干净整齐,也让记者印象深刻。据介绍,韩庄村是今年黄陵县创建的市级“千万工程”重点村。为了建设和美宜业宜居乡村,韩庄村因地制宜,科学实施村级基础设施整治提升项目,并常态化开展清一清、修一修等乡村微整形工作。

从刚建好的“梨乡村”理想山庄可以俯瞰村中湖泊式的涝池,有露营的帐篷,还有非遗小吃,也有朋友聚餐的窑洞。这个理想山庄集研学基地与景区为一体,是韩庄村探索文旅融合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尝试。作为黄帝陵景区的后花园,可以引流游客到此欣赏“旱塬奇观”、采摘瓜果、品特色杂粮、住窑洞民宿。

据了解,由韩庄村按照每年保底分红和三年到期返还本金的合作方式,联合闫塬村共同投资80万元参与露营项目开发。而且在合作中,村里明确联农带农,富农增收机制,项目用工优先考虑村民。目前在庄园工作的村民有20余人,每月收入2300余元。

2023年,韩庄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万元,村集体经济首次实现分红。210户群众分红9万元,余下6万元作为合作社运营资金。

记者了解到,在学用“千万工程”过程中,黄陵县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分类实施、压茬推进、全面提升的方式开展三级联创。今年争取创建4个“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5个“千万工程”市级重点村,同时选取6个县级重点村同步推进打造。

产业发展创新多

“今后听到是我们鲁村产的雷吉娜、塔马拉大樱桃,那肯定是樱桃里口感最好的,放心买。”站在村集体的55亩樱桃标准示范园边,隆坊镇鲁村党支部书记李德全很认真地告诉记者,他对村里选的樱桃品种和种植管理都有绝对的信心。通过手机上的软件,他可以随时了解地里情况,适时给水和肥。

除了55亩樱桃标准示范园,村里还实施3300亩设施农业灌溉项目,改造了进村道路,翻新了文化广场,一件件惠民实事办到了村民心坎上。

2023年,全村对39.1亩老果园进行“五新”升级改造,还有2022年5月栽下的烟富6号苹果,也开始陆续挂果。

此外,村里建成10.8亩的湖羊养殖基地,现存栏800余只。李德全说,这两年羊肉行情持续走低,养殖场受到一定的影响。因为绵羊奶营养价值更高,更全面,村里新购了鲜羊奶保存、运输设备,还有一台制酸奶机。用绵羊奶制成的酸奶口感更绵密,油脂的饱和度也更高。这样多元化的发展规避了畜禽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风险。

记者来到以一盘面带火乡村旅游的店头镇新城村,顺着刻在进村墙上的“石腰子棍棍面一条街”字样指引,沿着一条约1公里的柏油路走下去,除了主打棍棍面的农家乐,还可以看到满墙的墙画装饰,以及各色明艳的花朵中掩映的帐篷和窑洞。这里位于半山腰,空气清新,实现了雨水、污水分离,环境已不是整洁那么简单,能看出村民们为此付出的努力和新意。

因为过去临近国道,这里形成了为往来司机提供餐食和歇脚的基础,开饭店的历史能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临近中午,路边停满了天南地北车牌的车辆。村干部告诉记者,黄陵县城的人到了周末,也会到这里吃上一盘正宗的棍棍面。

记者在盛老六农家院里看到一张价目表,一盘棍棍面根据选的臊子不同,价格从11元到20多元不等。老板陈艳妮告诉记者,街上14家农家乐,每户都做棍棍面,但又有所区别,各有特色,每家都有自己的客源。村里现在成立的棍棍面协会,对食材、卫生、价格都有要求,村民之间没有恶意竞争。

登上半山腰正在打造的老五小院,村干部说这里就是未来协会办公的地方。这里共有10多间窑洞,可以举办研学活动。作为黄陵名小吃石腰子棍棍面的发源地,新城村采取“党支部+协会+商户”的方式,申请“棍棍面”集体商标,制定了餐饮标准,着力打造棍棍面响亮名片。据悉,石腰子棍棍面现已获评延安市非遗项目。

专家团队引领村民种苍术

在店头镇建庄村村委会,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三位老师正忙着给10多位种植户进行苍术GAP基地建设管理人员培训,村民们拿着全村种植图,头对头地在和老师们学习。

实验室的牛俊峰老师告诉记者,GAP基地建设就是对苍术全部生产、生长、加工、销售过程进行全记录,是中药材种植的最高标准,这份记录是未来药品溯源的重要依据,产品可以贴上GAP标,价格能上浮10%至20%。预计到11月份,建庄村苍术GAP建设将全部建成,这是全省第三家建成的中药材GAP系统。建庄村种植的苍术有了这份验明正身的记录,将更具市场竞争力,国内一些大的药厂也有望把建庄村作为中药材基地。

苍术为多年生植物,生长周期为三年至四年,每年春天化冻3月和秋初11月前后可分为两季种植,白露后收获。建庄村地处子午岭核心区,村民素有上山采药的习惯,因苍术易采挖且收益不错,一直受村民重视。2013年,在政府引导下,村民开始尝试规模化种植苍术。这一举措,让这个全县曾经贫困户最多的村子,一举成为富裕的特色种养示范村。

2023年,建庄村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战略合作,走上了品质发展、品牌规划之路,创建黄陵苍术国家地理标志和品牌商标。

村干部李枝刚带着记者来到陕西师范大学的80亩试验田。他告诉记者,这里正在把苍术和各类植物套种,如“苍术+大豆”“苍术+丹参”“苍术+玉米”“苍术+牛至”等,探索最佳种植模式。在他看来,苍术和大豆套种肯定是不合适的,大豆会抢了苍术的营养。过去村民种苍术收获之后,需要轮作,歇一年地,如果套种成功,比如和牛至套种,就不再需要轮作了。

李枝刚从部队退役后,曾在深圳工作,八年前返乡后开始种植苍术,目前种植面积约40多亩。他说,2022年,苍术收购价每斤85元,这样一亩收入可达8000元。不过去年价格降到60元,但村民对种苍术都很有信心。村中6个种植大户带动全村99户脱贫户,还为村民提供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寻找种苗采购、药材销售渠道对接等服务。

依靠陕西师范大学的专家团队,建庄村民还有一个特殊优势,即很多人都跟专家学会了苍术育苗技术,这样自己育苗种植成本更低。李枝刚和几位村民成立了苍术种育技术服务队,用自己的育苗机,不但义务帮助本村村民,对周边村民也可以上门技术指导,村上年轻人还成立了销售团队,专门跑市场。

李枝刚接着领记者来到陕西师范大学建在村上的苍术育苗大棚。这座1200平方米种苗繁育日光棚,全部采用机制土,高温蒸煮后,草籽等杂质就祛除了。李枝刚说,农民自己田里育苗需要两年,温棚里育苗只需要一年。一株苗售价6角,这里共有30万株。种苗可以向阿党、田庄镇输出,村里团队提供种植、管理、培训、回购一条龙服务。

李枝刚指着旁边的空地说,这里现在在建的是苍术趁鲜切制加工厂,经过趁鲜切制精加工的苍术,可以提高20%的经济效益,而且联合周边村镇,自主权更大。

依循育苗扩规、打造品牌、趁鲜加工、提升价值四个发展阶段,建庄村及周边村组苍术种植总面积达4000余亩。此外,建庄村打造的苍术相关的文创产品香熏、香水等也将上市。

采访时,村支书张海灵正带领团队到周边企业销售村民的蜂蜜,希望赶在中秋节前把村里的蜂蜜都卖掉。在建庄村,除了有苍术特色种植,村两委年轻干部们活力十足,一心为村集体、为村民谋福利,想办法,让村庄到处洋溢着青春气息,很多在外务工人员也纷纷返乡,常住村中的人口越来越多。

乡村治理“十有十无”村民感受新

隆坊镇迂家塬村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发展产业,也实现了多条腿走路。在发展苹果主导产业基础上,村里又大胆尝试梅花鹿养殖,探索“跨村联营、村企共建”模式,通过养殖托管、圈舍租赁等方式,带动农户增收。

最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迂家塬村将一座废弃场院改造成了小广场和村里的“十有十无”。村党支部书记迂云锋说,小广场如今是村民晚上锻炼、聊天的地方,每到傍晚,这里就变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迂家塬已认定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如今,迂家塬村村民家里都是卫生厕所,冬天取暖是生物质清洁能源炉。生活垃圾实现“户收集、村分类、镇运处”的农村垃圾治理模式。雨污分离管网改造,经过污水处理,让清水进地、浊水入厕、粪水还田。

经过全体村民共同努力,迂家塬村在乡村治理中实践摸索出了“十有十无”的经验。“十个有”分别是:有一支果业服务队,由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牵头,对常住村民和回流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有一支基建施工队,就地转化用工增加收入。有一支女子调解队,以妇联干部为骨干,针对邻里纠纷、婆媳矛盾、地头争端等问题开展调解。有一套“和美庭院”评选机制。有一套“流动子女”养老关爱服务机制,村干部为主力,以左邻右舍为辅助,关爱子女不在身边的高龄老人。有一套教育奖励机制,由村集体出资,对每年考上高中的孩子奖2000元、考上大学的奖3000元。有一套红白事节俭规定。有一批“好婆婆”“好媳妇”评树典范。有一个生活共享平台,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微信群,提供拼车出行、购物代买、心理疏导等生活帮助。有一个便民代办服务平台,借助村委会办公场所,为村民提供免费文印、借用工具、事务代办、快递代收等服务。

“十个无”分别是村中无安全事故发生、无农房隐患、无聚众招揽赌博现象、无集体资产失管弃管等。

村民们都说,有了“十个有”的威信力,生活感受真的不一样。“十有十无”让迂家塬的乡村治理用在了农民的心坎里,也成为了一股示范带动的力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黄陵县通过机制创新、要素集聚、路径多元等方式来壮大村集体经济,找到了农旅深度融合、特色种养结合、经营模式多样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为了让村民吃下定心丸,黄陵县制定了果业、特色产业、农业机械化、集体经济、防灾减灾配套文件和奖补办法,细化10余个行业具体政策,形成了支撑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1+N”政策体系。制定保障机制和监管措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长效作用,累计投入果业、特色种植业、畜牧养殖业、三产融合发展等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奖补扶持资金4000余万元。

在建庄村,就有村民告诉记者,苍术生长期长,但县政府对特色种植有补贴,每亩一次性补贴500元。同时,县信合有配套的优惠贷款,政府贴息50%,三年期。如果农户缺乏启动资金,信合就会上门办理贷款手续,很便捷,全县拓展“小额信贷、乡村振兴贷、安乐居贷、特色商业贷、防贫救助保险、保险+期货”为主要内容的“四贷两保”金融服务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4月,全国果园轻简高效生产机械化技术装备培训会在黄陵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多家企业近100多台(套)农机具在现场集中展示。如今,这样的现场会选择在黄陵召开也越来越多了,充分证明黄陵在乡村振兴中获得的肯定和突出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石逸龙/《新西部》杂志 · 新西部网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