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千秋一河大潮阔”网络主题活动圆满结束。此次网络主题活动继续强化流域联动,围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主题,邀请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国际在线、陕西广播电视台、西部网、群众新闻网、陕西网、三秦网、各界新闻网、红星新闻、上游新闻、新黄河客户端、贵州《百姓关注》、顶端新闻、奔流新闻等20余家全国主流媒体平台骨干代表,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生动展示各地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黄河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显著成效,促进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推动形成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本次网络主题活动由陕西省委网信办主办,山西省委网信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山东省委网信办、河南省委网信办、四川省委网信办、甘肃省委网信办、青海省委网信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联合主办,陕西省文旅厅、陕西省文物局协办,榆林市委网信办、延安市委网信办、华商网、陕西华商国际传播中心承办。
8月13日~17日,采访团前往榆林市佳县、吴堡县,延安市宝塔区、宜川县等地开展实地报道。
▲吴堡县岔上镇川口村,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地,如今黄河两岸植被繁茂
“塞上明珠”榆林:黄河流域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
榆林全域地处黄河流域中游腹地和黄河“几字弯”中心,保卫黄河流域生态安澜责任重大。采访团一行走进榆林,昔日黄沙漫天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满山葱茏、绿意盎然的欣然美景。近年来,榆林市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全力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16个河流国考断面全部达标,黄河干流榆林段连续8年保持为Ⅱ类水质。
这不仅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对黄河生态系统修复的重大贡献。此次采访团探访的榆林市佳县与吴堡县,是黄土高原与黄河水系的交汇之地,也是黄河生态保护的前沿阵地。黄河沿岸生态修复后,当地的百姓们也在黄河岸边找到了文化、农业、旅游相结合发展的好路子。
▲东方红黄河文化产业园
坐落于佳县城北黄河之畔的东方红黄河文化产业园,是一座集纪念博览、红色旅游、革命传统教育、民俗文化体验、历史文化展览、影视传播及采风创作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胜地。园区内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为传承黄河文化、讲述黄河故事、延续黄河文脉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参观游览园区,采访团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年代的艰苦卓绝,记者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深入了解了红色文化的根源和传承,为媒体工作者报道、传递黄河文化和陕北红色革命精神打下了基础”。
▲赤牛坬村被游客们称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佳县以南的赤牛坬村,则在文旅产业中融入当地特有的“农”元素,让“老窑洞”留住乡愁、让“老物件”讲述文化、让“老农民”走上舞台,持续深挖“三老”文化价值,带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如今的赤牛坬村,被游客们称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在这里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黄土文明的魅力,探寻黄河岸边的“世外枣林”的发展,在游玩中传承黄河文明与陕北文化。
▲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地
吴堡县也以黄河文化和黄土文化为依托,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活动期间,采访团来到黄河东渡景区,矗立在滔滔黄河边上的毛主席东渡黄河雕塑,提醒人们要时刻铭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畏险阻、艰苦斗争的光辉历程;参观吴堡石城,感受军事防御的杰作与黄河文化的载体——石城,是如何展现黄河沿岸人民因地制宜的智慧;走进柳青文化产业园,近距离了解陕西文学宝藏,深度感受这片土地蕴藏的历史人文魅力。
▲吴堡空心挂面的制作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
“吴堡的挂面空心心,提上两把串亲戚。”在张家山镇尚古堂挂面加工厂,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们感受了手工挂面制作技艺的独特,老一辈的吴堡空心挂面手工匠人在黄河之畔编织着世代传承的技艺与温情,将岁月揉进一根根细若发丝、中空如管的面条之中,吴堡空心挂面的传统技艺也搭上乡村产业振兴的时代快车焕发新生。
▲梨树正处于挂果套袋阶段,预计十月成熟
八月中旬,梨树正处于挂果套袋阶段,采访团来到深贬焉村青梨种植基地,已经种植了七八年的梨树正处在盛果期,长势喜人,饱满的青梨沉甸甸地挂满枝头。经过当地工作人员介绍,采访团了解了千年果品是如何从散户种植到规模种植,也实地见证了好收成搭配联农带农的好机制,让古老的“青果果”成了村民们增收的“金蛋蛋”,田间地头村民们的忙碌身影和挂满枝头的青梨共同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革命圣地”延安:黄河沿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案例
沿黄河而下,延安段的生态保护同样令人瞩目。当地政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构建起了集防洪、治污、生态修复为一体的综合防护体系。黄河岸边,一条条生态长廊如绿丝带般蜿蜒伸展,不仅有效改善了水质,还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地,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壶口瀑布,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在此观光留念
延安市宜川县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节点,以黄河壶口瀑布为核心,构建起了集自然景观、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体系。8月15日,采访团走进宜川县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近距离感受“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壮观景象。
▲采访团走进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现场
相比其他河流,治理黄河更有复杂性和长期性。在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现场,采访团看到黄河滔滔穿晋陕峡谷而过,两岸峭壁如削,深邃而神秘。据工程人员介绍,该工程坝址控制黄河流域总面积的65%,控制黄河73%的水量、60%的沙量和80%的粗泥沙量,工程功能定位和开发任务是以防洪减淤、水资源调蓄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等综合利用,并为下游补水和增加河道外用水创造条件。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充分发挥防洪减淤、供水灌溉、发电降碳、生态保护等综合效益,进一步织密国家水网,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风景美如画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此次采访团一行也走进了有陕北“小江南”之称的陕西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当地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南泥湾区域森林覆盖率87%、湿地保护率85%、空气优良天数330天以上,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现有脊椎动物232种,其中鸟类132种。通过生态环境改善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双驱”推动力,南泥湾生态已经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延安双创街区内展示的陕北特色农产品已经通过电商走出黄土高原
在延安数字片区——双创街区和“无锡·延安”智算中心,采访团见证了革命老区拥抱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双创街区内的“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项目引起采访团成员的关注,该项目通过搭建线上平台,让消费者能够远程认养苹果树,同时提供私人定制化服务,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升级,形成“共享经济+定制农业+文旅服务”的多元化产业链。
▲“无锡•延安”智算中心
今年5月成立的“无锡·延安”智算中心,作为陕北地区唯一具备A级认证的核心数据中心,该中心以其强大的算力基础,支撑起千亿级参数大模型的预训练和推理,以及AIGC等前沿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同时,它还广泛应用于大气模拟、地震预测、分子动力学研究等AI4S科学领域,为科研探索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和算力保障。
“这次能与全国20多家主流媒体一起行走黄河沿线城市,体验黄河滋养下不同的地域风情,有震撼也有感悟,更应该说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让我对讲述黄河故事、书写黄河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借鉴。”奔流新闻记者欧阳海杰感慨道。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姬文艳 董旭叶 王欢/文 李杰/图
责任编辑:王顺利-《新西部》杂志 · 新西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