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陕北在线 >> 正文
从广种薄收到首个千亩连片“吨粮田”——延安的“高产密码”
2023-12-11 18:02:44 来源:群众新闻 作者:王婕妤 白杨越

11月中旬,黄龙县界头庙镇界头庙村玉米地里,收割机在作业(资料照片)。 通讯员 刘小燕摄

秋收冬藏。如今的革命老区延安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玉米亩产突破1000公斤,创历史新高,延安首次出现千亩连片“吨粮田”。

与70多年前相比,这里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那时,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秃岭荒山、尘土弥漫”,延安群众过着“春种一面坡,秋收一袋粮”的生活。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将延安描述为“在中国见到的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世世代代的延安人就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耕耘着。

时光荏苒,数十年过去了。如今,这里处处换了模样。

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延安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粮食发展路子。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延安一手抓耕地保护,守护耕地红线,稳住耕地面积,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77万亩,做到“藏粮于地”;一手抓产能提升,推进品种培优,打造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粮田,良种覆盖率超过95%,做到“藏粮于技”。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开展吨粮田创建”。前不久,延安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有关专家,按照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玉米机械粒收田间测产验收办法(试行)》,对黄龙县玉米增密度提单产项目区200亩攻关田和1280亩核心区进行玉米机械籽粒现场实打实收。经测产,亩均单产分别为1120.5公斤和1056.8公斤,为延安玉米有史以来最高亩均产量。延安出现首片千亩连片“吨粮田”。

人们不禁要问:延安,这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区,从广种薄收到“吨粮田”连片出现,究竟有何“法宝”?

密码一:

政策倾斜 玉米种植热情高涨

“这片玉米地属于千亩示范方,从种子供应、肥水管理,到病虫害防控、机械作业都由县上统一进行。今年亩产量达1056.8公斤,创历史新高。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干劲了!”黄龙县崾崄乡鲁家塬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利激动地说。

黄龙县有耕地18.33万亩,粮食种植面积15.12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12.31万亩。

为守好粮食安全底线,在保证耕地面积的同时不断提升产量,黄龙县提出全面实施玉米单产提升“1+百千万”行动。

“‘1+百千万’行动,就是建设1个玉米生产试验示范基地,攻克技术瓶颈;打造2个百亩‘吨粮田’,优化集成‘5335’密植高产技术;建设4个千亩密植高产高效核心区;整建制推进8个万亩创建片,推动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最终实现百亩田亩增500株至700株、千亩示范方亩增300株至500株、全县整建制推进项目区亩增100株以上目标。”黄龙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健介绍。

三岔镇孟家山村村民曹红喜今年每亩地比去年多收50公斤玉米。他掰着指头给记者算账:“去年,我种了180亩玉米,补贴1800元,今年又增加了40亩。今年补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我家100亩地拿到了18440元。我家不仅增加了粮食收入,还有了更多补贴,真要感谢政府啊。”

近年来,黄龙县对项目区内实施玉米增密度、单产提升行动的种粮主体按每亩20元和30元的标准进行生产作业补贴,社会化服务项目连续2年专项列支每亩补助100元,调动群众参与托管积极性,让群众种粮更有信心。今年年初,为应对农资价格上涨,黄龙县还向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80.66万元。

在三岔镇李家庄村,种植大户张小军今年有30亩玉米受灾,这可让他急坏了。万幸的是,年初政府给玉米地上了保险。灾情发生后,按照每亩300元的赔付标准,他拿到了9000元的赔偿金。

给土地上保险,让农户更放心。黄龙县全面推行种粮保险,统一为小农户购置保险。每亩15元保费,政府补贴12.25元,剩余部分由村组和服务组织按照1∶1支付。今年以来,黄龙县累计补贴保费55.22万元,实现全县托管面积、托管农户全覆盖。

密码二:

科技“加持” 单产提升走上“快车道”

“每亩比去年增产105公斤,还是得科学种粮啊!”望着丰收的玉米,黄龙县三岔镇长石头村的种植户高小玲脸上满是笑意。

改良品种、密植、改变施肥方式,这些是高小玲家提升玉米单产的主要手段。她家20余亩玉米地在黄龙县百亩攻关田范围内。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都由社会化服务组织统一提供,播种、施肥等管理环节也由县上统一安排。

黄龙县农技站站长刘宇峰告诉记者:“针对黄龙县主栽品种不突出、种植密度不够合理、肥料利用效率不够高等问题,今年我们开展玉米品种、密度梯度、肥料肥效、机型对比试验。通过对延科288、京科968等20个玉米品种的试验,筛选出适宜全县种植的主栽品种2至3个。在肥料肥效上,选择复合肥等不同种类的肥料,采用复合肥抛撒等不同方式进行肥效对比。我们还优选4个播种机型,开展播种质量、密度达标、作业效率等对比试验,推动农机更新换代、节本增效。”

在黄龙县四条梁村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120多台(件)农业配套机具被贴上了“身份证”。农机手王长春向记者展示,使用他们农机的农户只要在手机上安装监测系统,就可以实时看到农机的作业轨迹、作业质量、服务效果。数据实现“云上共享”,让农户放心又省心。

近年来,黄龙县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大成熟先进农机应用力度,先后购置大型玉米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设备106台,实现玉米化学控草、机械化作业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耕作水平达到95%。

“藏粮于技”,让黄龙县玉米单产创出新高度。

密码三:

托管土地 让群众少吃苦头多些赚头

村里人越来越少,空地谁来种?

怎么才能种好地?

在地广人稀的黄龙县,农业社会化托管解决了这些问题。

开车到地头,盯着收割机采收,核对过磅重量,坐等收钱。今年秋收季,三岔镇四条梁村村民曹福忙不像往年那样忙碌了。去年以来,他把自家50多亩玉米地托管出去,当起了“甩手掌柜”。他托管了犁地、播种、收粮这3个环节,每亩50元的托管费由政府补贴,自己没花钱。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托管后,我也省心了,产量和效益更高了,今年能收入7万多元。”

“农民会算账。土地托管既省力又省钱,政府有补贴,收益还高,你说谁不愿意?”负责土地托管服务的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任海平说,“对我们合作社来说也是好事。农民托管后,我们的机械在本地就有活干了,不用本地外地来回跑,省下了油费和损耗成本。合作社把这一部分让利给群众,实现了双赢。”

2022年以来,黄龙县以村集体经济组织、示范合作社为引领,聚焦服务小农户,建立了政府引导、村集体主导的“1+1+N”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模式,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全县共组建社会化服务组织83家。今年以来,全县托管面积达8万亩,覆盖农户2638户,玉米增密度提单产项目区社会化托管服务面积达5.4万亩,兑付补助资金500万元,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增收221.9万元。

“黄龙县的做法是延安粮食增产的典型示范,目前正在全市推广。今年以来,延安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夯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基础,一手稳面积,一手提质量,打造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粮田,增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同时,延安以玉米增密度、大豆扩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为重点,发挥良田、良种、农艺、农机协同增产增效的作用,打造全市粮食高质高效生产核心区。”延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东峰说,“除黄龙县外,延安市还有宝塔区、富县、甘泉县等县区9个示范点的1660亩玉米实现了‘吨粮田’目标。”

(责任编辑 石逸龙)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