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网讯(杜欣)时值初秋,走进榆阳区,鱼河、小纪汗、金鸡滩、岔河则等乡镇,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随处可见,蓝天白云与阡陌良田交相辉映,诗意盎然的田园画卷美不胜收。
作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示范区,榆阳区通过推广“三条路径”,推进“三权分置”,累计实施“一户一田”50万亩,百亩以上规模化经营面积达40万亩。
集中连片平整的土地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条件,全区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4.2万亩,形成管道、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75万亩。在种植过程中,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玉米“六位一体”集成技术10万亩,马铃薯“种薯脱毒化、种植大垄化、水肥一体化、防控绿色化、全程机械化、管理标准化”等关键技术15万亩,小杂粮“抗旱良种+地膜覆盖+增施有机肥+抗旱保水剂”等集成技术10万亩,同时依托94家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通过推行“农户点菜、集体组织、主体服务”的模式,实现年机耕面积110万亩、机播面积75万亩、机收面积65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托管面积50万亩,每亩节本增效200元,精细化种植和社会化生产让榆阳农作物丰收更有“底气”。
此外,榆阳区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在小纪汗、金鸡滩、岔河则等3个乡镇,累计投入456万元,恢复3万亩的农田防护林网,硬化田间道路23公里、架设农电线路21公里、疏通排水沟渠37公里,大力提升农田抗灾能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按照“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的思路,巴拉素5个乡镇10个行政村,通过在田间地头融入“地头议站”、茅草凉亭、农耕休憩小屋等休闲景观,吸引市民走进田园,体验农耕文化,推动“产学研游”融合发展,让高标准农田成为村民休闲之所、乡村旅游网红之地。
通过美丽农田项目建设,榆阳区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田生态功能持续提升,农业生产条件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种植效率显著提高,预计“十四五”末,全区美丽农田面积将突破60万亩。
责任编辑:王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