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要靠自己的双手。”佳县朱官寨镇刘崖窑村村民张建军,现在是村上公认的致富能手。他家4 口人,2014 年被认定为贫困户,但仅仅两年后他就摘掉了穷帽子。2017 年,他家仅种植马铃薯一项收入就超过2 万元,总收入更是达到5 万元。依靠勤劳的双手走出贫困的他,深深鼓舞着全村人。
而这个坐落山峁、交通闭塞的山村在2015 年时还是一个有着65户贫困户的深度贫困村,近几年来,不仅基础设施大为改观,还有了产业支撑,昔日的穷山村正昂首阔步走在致富路上。
饲喂羊子
田间地头学技术
脱贫有劲头,日子有奔头
以往每年的端午节,都是家家户户各过各的,但今年的端午节这一天,刘崖窑村的村民凑到了一起,他们在村委会大院同村干部一起包粽子、吃粽子,畅聊脱贫故事。其间,有人获得了表彰和奖品。
“在端午到来之前,我们已经评选出了村民秦继保为文明家庭模范、李粉叶为孝老爱亲模范、张建军为勤劳致富能手、高慧宁为道德模范……我们刻意选在端午节那天举行了励志脱贫座谈会,并为他们颁发了奖品。”刘崖窑村驻村干部白本勤说,通过评选表彰,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特别是贫困户争先创优、自力更生的激情。
为了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刘崖窑村还邀请道德模范、榆林好人等典型代表,给村民们讲述身边故事。
“他们讲得很感人,教会我在困难面前不能屈服、不能低头。”刘崖窑村村民刘起华说,他当时就表态,一定会努力退出贫困,生活有了大变化的他今年已主动递交了脱贫申请书。
建起合作社,村民变股东
刘崖窑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5 户209 人。目前已脱贫34户111 人,今年计划脱贫23 户77 人。全村虽有耕地5000 余亩,但一直以来,交通信息闭塞,基础设施差,村民思想落后,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改善基础设施成为刘崖窑村走出贫困的第一要务。
“这些年,中省市县对我们村的投入真是大啊!单用于改善基础设施的投资已超过500万元,给全村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刘崖窑村村支书刘启伟颇有感触。其中,投资112 万元建设自来水工程,投资150 万元建设500 亩高标准农田,投资48 万元建设道路绿化工程,投资30 多万元维修淤地坝3 座,投资25 万元打通本村至邻村出行路路基工程6 公里,投资14 万元扩建村卫生室和办公室。
为了改变产业发展单一的现状,2017 年,村里初步形成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和4 个产业合作社,即起武酒业合作社、伟东养猪合作社、黄土地粉条加工合作社、宏泰果业合作社,全体村民选择任一合作社入股,按股分红。
刘崖窑村黄土地粉条加工合作社理事长刘买章告诉记者,合作社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37 户120 人入股,通过收购本村及周边村的马铃薯,提供就业机会,积极带动贫困户增收,并于今年6月份分红一次,每位股民分得520 元,全年可带动13 户贫困户脱贫。
此外,刘崖窑村起武酒业合作社共吸纳19 户65 名贫困户入股,并于今年7 月份分红一次,每户贫困户领到520 元钱和合作社自酿精品纯粮酒一坛,年底仍可分红。
除了发展产业,刘崖窑村还在不断寻求着致富新路子。“刘崖窑村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建设山地温室,今年我们计划投资55 万元建设5 座山地温室,主要种植芝麻香瓜、草莓等,采用反季节生产,卖价高,见效快,每一座山地温室就能带动一户贫困户。”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刘崖窑村第一书记郝世斌有着更长远的想法,要将这个项目发展成集体主导产业,让全体村民都能入股参与进来,带动整村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 李佳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