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3—5年,年均经济增速要保持在12%左右,确保到2018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到2020年实现三个“翻一番”的目标。
新西部网榆林讯(记者王永程通讯员张利平)今后3—5年,榆林市榆阳区牢牢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新的增长动力加速形成、产业结构深刻调整、发展水平由量变到质变,年均经济增速要保持在12%左右,确保到2018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到2020年实现三个“翻一番”的目标,即:经济总量翻一番,由2015年的540亿元增长到1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翻一番,由2015年的26亿元增长到54亿元;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分别由2015年的3.1万元、1.3万元增长到6.2万元、2.7万元。
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建立在近20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上,建立在“十三五”末1.6亿吨的煤炭年产量和40%的就地转化率上;建立在陕能小壕兔、榆能红石桥、中能袁大滩、中煤大海则等百万千瓦煤电一体化,以及未来能化500万吨煤液化、有色100万吨铝镁合金等超百亿元的大项目上;建立在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的坚实基础上。
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引领加快产业结构战略调整
该区着力构建资源开采和高端能化工业、现代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现代轻工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八大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地上地下资源同步开发,煤炭与非煤产业统筹发展,资本、智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多元并举的新格局。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抓大、抓活、抓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抓大,深化与央企省企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曹家滩、巴拉素、郭家滩等7个千万吨大矿建设,2016年建成亿吨产煤大区;同步建设4个百万千瓦煤电一体化项目,打造陕北能化基地大型火电集群;释放煤液化、铝镁合金、真空制盐等新增产能,推进隆源、比亚迪等百万兆瓦光电项目并网发电,骨干项目要挤入中省市盘子。抓活,大力扶持圆恒化工、环能化肥、德福康制药等一批民营规上企业,发挥“专、精、特、新”优势,对接延伸和补充拓展现代产业链条,增强核心竞争力,激活本土民营经济潜力。抓新,积极培育新业态、研发新技术、推广新成果,支持陕煤集团粉煤热解和兰炭发电项目技术攻关,打造国内一流的煤炭分质分级利用示范基地;支持中盐健康食用盐高端产品研发推广,打造国内领先的盐业新高地;促进现代物流、快递和电商产业融合发展,搭建地方特色产品电商平台,建设线下实体展示中心,整合快递物流总部基地,开办电商培训机构,培育引领消费升级的新业态;加强轻工产业技术产品研发,为振兴传统工业注入活力;在精细化工、现代农业、文化创意等领域,孵化一批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
以发展现代园区经济为目标增强六大园区战略支撑力
该区围绕“科学定位、做强主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思路,统筹推进六大园区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区实施科技支撑、创新驱动战略,突出“示范、引领、特色、效益”,加快高科技产业项目建设,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建设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新高地。麻黄梁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高端产业立园,加快陕煤煤焦油加氢中试及后续项目建设,打造陕汽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集群,抓好制药、三氯乙烯、丙炔醇联产等一批占地少、见效快的入园民企项目,年度利税突破亿元。汽车产业园围绕主业、多元发展,抓住会展中心、车管所两个关键项目,启动竞技运动区,建好汽车超市和关联服务业项目,创造商机、积聚人气。金鸡滩循环经济产业园扩大规模后,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项目,拓展煤电铝、煤制甲醇和兰炭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高端低碳的能源化工和新材料示范基地。东沙新区、芹河新区坚持产城一体发展,打造引领城市经济升级的新引擎,探索完善公私合营(PPP)融资模式,引进民间资本,盘活土地资源,实质性推进项目建设。
以全力促进产能释放为核心提升工业经济科学管理水平
该区做好“稳产、转化、提质、促销、减负”五件事情。充分释放产能,加强经济运行预判分析和精准调度,建立区级领导包抓重点企业达产达效机制,力促满负荷生产,今年工业总产值要达到458亿元,释放原煤产能7500万吨。推进深度转化,围绕煤电、煤热解、煤液化三条主要技术线路,加快重大转化项目与大型矿井建设就近布局、同步建设、按期投产,力争两年内原煤就地转化率达到20%。提高质量效益,整合各级工业稳增长政策资金,改变单一的贴息贷款手段,全面支持企业转型、技术进步、产品研发和人才培训,大力培育规上企业。开拓销售市场,搭建政府主导的跨区域产销对接平台,搞好市场开拓、产销衔接和重点产品推销。减轻企业负担,落实减负政策,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轻装上阵、做大做强。
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为根本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该区着力抓好“规模、主体、质效、市场”四个关键。“抓流转、上规模”,尊重群众意愿、经济规律和基层首创精神,按照试点示范、带动全局的思路,推进土地集中连片规模流转,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和后续产业建设,200亩以上集中流转土地今年达到2万亩。“建机制、强主体”,扎实开展“五个十强”创建活动,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一村一品”等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抓科技、提质效”,用科技和农机两大“武器”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加大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抓好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巩固提升农作物高产创建和畜牧提质增效成果;建好马合、巴拉素等乡镇万亩集中连片高产田和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打造210国道沿线万亩设施果菜产业带,培育富硒杂粮、林下经济等新业态;加快建设大纪汗10万头生猪基地和正大100万头高效农牧业项目,大力发展优质饲草产业。“创品牌、拓市场”,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品牌化战略,延长加工链条,发展高附加值的智慧农业、都市农业和精品农业,探索农业电商营销模式,增强榆阳绿色农业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以率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突破带动三产经济加速升级
该区依托百万人口中心城市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抓住消费升级和榆林外向型旅游经济发展机遇,开拓潜在市场空间,把现代服务业培育成新的战略支柱产业。突破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出台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按照“园区示范、景区支撑、产业融合、产品创新”思路,加快建设芹河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王圪堵水利旅游风景区、青云山旅游景区、麻黄梁写生基地、花园沟景区、罗兀城遗址、季鸾公园、邓宝珊故居等重点文化项目;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旅游、演艺影视、民间工艺、体育健身、广告会展、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项目;实施生态文化旅游提质工程,打造园林化精品景观,办好春秋两季“大美榆阳·杏树文化旅游月”活动;用好旅行社平台,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建好乡村旅游示范点;开辟产业园区、工业文化、古村落古民居等新的旅游空间。改造传统服务业,激活现代物流和城市商业板块,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带动城乡消费同步升级。
(责任编辑 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