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的铿锵玫瑰
新西部网榆林讯(记者 王永程 刘建华)在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里,有这么一群风风火火的女人:她们平时不逛街,上班不闲聊,工作之余也不管家,用她们自己的话来说——“我们是家庭的后部成员”。为啥?没时间!
忙碌是生活的节奏
4月22日8时30分,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的办公区域一片安静,偶尔在楼道里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那是她们忙着完成工作的节奏。随意推开一间办公室的门,办公桌上堆满了小山一样的资料。工作人员各自忙着中手中的活,没人发现有个陌生人进来。这就是她们的工作,每天如此。“不知道的人以为我们的工作很高大上,但其中的压力、忙碌和工作强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因为忙碌忘记吃药的法官魏霞,一边端着水杯一边无奈地说。
仔细观察发现,在这里工作的每个人,都会在电脑下面垫几本厚厚的图书,座椅上安放着的是防止腰椎疼痛的靠垫。她们说,因为长时间的低头工作,这里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腰椎疾病。“感冒发烧、头疼脑热都是常事,从来不会有人因为这些原因请假。”副庭长惠子芳说,她们每个人都有法律规定的带薪休假,但工作的强度让她们不敢存有请假的念头,因为她们连生病的时间都没有。
聊天中,不时有人进来询问工作,也有电话打进来咨询案情的进展,采访过程一次次被打断。惠子芳的桌子上摊开一排案卷,她正在整理一份法律文书。除了开庭时间,她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被各种各样的文书占据。“有时候会被当事人指责办事效率低下,可她们不知道,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两件案子。”魏霞说,努力办好每一件案子是她们的追求,但每个人内心深知,无论多么努力,总会有一方不满意。
愧疚是内心的伤痛
化妆、保养、购物、逛街,这估计是每个女人的天性。但这些“高高在上”的法官女人,几乎是这些事情的“绝缘体”。不是她们不喜欢,而是被各种案件推着走的她们,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用来消遣。采访过程中,记者先后碰到6位民三庭的女性工作人员,没有一位化妆。为了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环境,她们统一保持着简单、利索的装束和发型。一旦穿上法袍,这种简单就变成了一种沉甸甸的庄严。
“以前家里会因为工作忙碌发生争吵,久而久之家人也就习惯了这种节奏。”魏霞说,女儿今年已经上二年级了,但她一年接送孩子的次数仅仅两三次。每当学校有活动,懂事的女儿就会主动替妈妈推掉。“她太忙了,每天下班回家都很晚,根本没有时间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说起自己的法官妈妈,魏霞的女儿这样说。“相对来说,我老公比较理解我,因为他也在政法系统上班,他知道我们的工作有多忙。”惠子芳说。
老公的理解并不能让这位淡然的法官过得心安理得。对孩子疏于管理,对父母疏于问候,让她满怀愧疚。“如果不是父母为我们看孩子,真不知道该怎样经营家庭……”说着,惠子芳的声音有些哽咽。年近古稀的父母,依然默默在背后支持着她的工作,这让她的内心充满了感激和愧疚。“有一次女儿抱怨我对她关心太少,当时就觉得作为母亲,我对不起孩子……”她眼中满含愧疚、委屈的泪水。
努力是永恒的追求
根据一份数据材料显示,2012年民三庭共受理一、二审案件359件。到2013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634件。紧接着,2014年的数字又将记录洗刷了一遍,达到了788件。“人数还是以前的编制,但工作量却成倍增长,每个人的压力自然而然就大了。”民三庭庭长张莉说。“2012年以前,我们一般的工作节奏相对慢一些,有时候还会全天没有开庭。自从2013年以来,一天开庭4个,或者一个案子庭审一整天的情况时有发生,简直成了常态。”张莉说,她的孩子已经大了,但对一些年轻的女法官来说,很难兼顾工作和家庭。
即使任务量直线上升,但她们对工作的质量要求丝毫没有怠慢。2014年,她们被省高院授予“集体二等功”;被榆林市妇联评为“榆林市三八红旗集体”,被榆林市中院授予的“先进党支部”、“先进集体”等荣誉更是不胜枚举。干警惠东东、魏霞被省高院授予“个人二等功”;王燕被授予“办案标兵”;惠子芳被陕西省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这种种荣誉的背后都是他们付出的无数努力和汗水,也正是这些肯定,才给了他们坚持的勇气。
“在我们庭里,我算是比较清闲的了。即使如此,一年下来最少也要看1200多份法律文书。”张莉说,民三庭的男工作人员比较少,但起到的作用却不可估量。“如果没有这几个绿叶的支撑,我们这些红花也开不得这么好。”她笑着说。作为庭长,张莉不仅要负责日常管理工作,还要承担起所有案件的质量把关和文书审签工作。有时在电脑桌前一坐就是一整天,使得她视力直线下降。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要求民三庭的全体人员,都在手机上安装一款软件。通过这个软件,她们可以彼此了解工作动态和进程,也有利于庭长及时合理地调配审判资源。“这算是我们民三庭的独创,在以后的工作中还会继续改进。”张莉笑着说,我们现在虽然忙点,但只要不被当事人误解,只要老百姓认可法院的工作,我们付出多少努力、忍受多少委屈、承受多大压力都没什么,都是值得的。说话间,一位同事进来递上一份厚厚的法律文书。在接近下班的时候,她又要开始追赶时间了。对她来说,这早已经成了常态……
(编辑 王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