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榆林市政协经济委带领和邀请部分委员、专家学者及经营主体代表,就推进休闲农业发展专题调研协商,为榆林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言献策。
科学规划布局
紧紧把握市场需求动态,结合榆林市发展实际和地域特点,依托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和产业发展基础,尽快制定出台榆林市休闲农业发展规划。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纳入市、县(区)“十三五”规划中,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城乡旅游规划等相衔接。特别是对重点休闲农业园区建设、重大休闲农业项目要争取列入国家和全省“十三五”发展规划。在搞好总体发展规划的同时,各个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也要特色鲜明,功能定位准确,并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等资源,开发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进行有机融合,将现代农业、科普教育,以及环保、农事体验等融为一体。要探索发展四季休闲农业,体现季节气候特点,如春天踏青赏花,夏天避暑纳凉,秋天采摘瓜果,冬天品尝农家菜肴和滑雪溜冰等,克服目前从深秋到初春大半年闲置状态。
搞好基础建设
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向具备开发休闲农业条件的村镇倾斜,依据相关规划,优先解决好道路交通、信息网络、饮水安全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大力整治村容镇貌,增加厕所、停车场、指示标识和城市公交连线等设施设备,加强公共服务功能配套建设,改善休闲农业发展的硬件条件。要加强特色产业建设,立足榆林农业资源、农耕文化、生产条件和自然景观,适度引进适合休闲农业发展的特色蔬菜、水果、花卉以及其它观赏性动植物,提高农业休闲园区品位和科技含量。要大力推广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有机农业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丰富休闲农业功能作用、经营内容和活动项目。
建立科学的体制机制
要通过积极探索,逐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发展机制。要创新休闲农业企业经营机制,充分发挥休闲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中介作用,推行“公司+协会+农户”、“股份合作制”等模式,吸引农民加入到休闲农业发展中来。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用转包、互换、转让、出租、入股等形式,促进分散的土地向休闲农业园区集中、向大户集中,解决休闲农业发展的土地瓶颈制约问题。要精心策划和包装一批休闲农业项目,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市内外资本投资开发一批主题突出、科技含量高、设施配套齐全的休闲农业项目。
重视品牌培育
要积极申请参与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开展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树立典型,培育品牌,加强示范引领。同时,要继续开展好省级、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创建工作,打造精品亮点,突出示范效应。要积极加强休闲农业品牌创建,加快培育一批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点、精品休闲农庄、精品农家乐以及名优特色商品品牌、品牌企业等,形成一批融地方文化于一体的主题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特色品牌,以点带面,带动休闲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不断提高我市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要主动顺应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新常态,深度挖掘生产生活民俗风情中的文化内涵,把地方方言、文化遗产、古旧村落、红色文化、特色民居等作为历史人文资源和生态景观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强化农业产品、农事景观、环保包装、乡土文化和休闲农业经营场所的创意设计,在文化传承和创意设计上下工夫,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加强人才培养
榆林市农业、旅游等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制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培训计划,重点依托榆林学院、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等市内大中专院校及各类培训机构,运用现代传媒技术,结合榆林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实际和需要,对经营主体和从业人员开展灵活多样、实用性强的专业培训,使榆林市休闲农业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在自身素质、管理能力及服务水平上有一个大的提高。要将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作为一项公益性工程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培训规模。要用足用活榆林市各项人才政策,吸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榆林市休闲农业产业服务,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运作,提高休闲农业管理效率和效益。
编辑 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