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决好全面深化改革思想认识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榆林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手。对榆林而言,新常态带来了新挑战,也孕育着新机遇,首先要摆脱传统惯性思维束缚,清醒认识到始终保持高速度增长,不符合经济规律,也不可持续;要清楚看到全市经济快速发展下出现的产业结构单一、质量效益不好、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等突出问题;清楚认识到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自觉遵循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坚持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是破解榆林“落后地区”的根本办法。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们坚持向中央和省委基准看齐,发扬榆林敢为人先、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治沙精神,不断深化市情认识,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保障及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制约榆林发展的一些难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榆林仍然是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破解榆林是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根本出路就是全面深化改革。
2、解决好全面深化改革方法关系问题
处理好解放思想与扎实稳妥的关系。实践证明,改革过程中的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不愿改”、“不敢改”和“不会改”的问题在我市尤为突出。改革是一场革命,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扎实稳妥。具体工作中,我认为对上级政策有规定,榆林现实又办得到的,主要在加快推进上下工夫;对于上级政策没有规定,但问题又面临亟待解决的,要在创造条件、“试点先行”上下工夫;对于上级政策没有明确禁止,但发展实际需要的,可以在积极探索上下工夫。
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关系。中央和省委在宏观上明确了方向,设置了底线,我们则需要在坚持方向不跑偏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广泛推广。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患有“顶层依赖症”,我认为如果过分强调顶层设计和系统论证,则延误了先人一招的改革时机。
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工作中必须注重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然而,整体推进又要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如何破解“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中“落后”这一难题,在保持“较快”中“转型”,在“转型”中补齐“落后”短板,就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主课题,也是我们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节点。
处理好改革创新与确保稳定的关系。在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社会不稳定因素不可避免,但关键是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做到改革的力度、推进的速度、可接受的程度三者协调统一,“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把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依靠群众的关系。市委是全市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核心,市委改革办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参谋部”,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委改革办的指导下,不折不扣地开展好各项改革工作。站稳群众立场,从老百姓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做到谋划改革汲取群众智慧,使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成为百姓广泛参与、普遍受益的过程。
3、解决好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和关键问题
坚决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市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形成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榆林产业结构、南北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三大失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发展空间日趋紧张,统筹经济与社会、城镇与乡村、经济与生态以及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等问题。试点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下一步重点是要推动试点成果的法定化和推进成果的深入运用。
坚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抓住能源市场价格走低的时机,引进落地一批基地规模级资源转化、综合利用项目,延长产业链,迈向中高端,打造国家级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紧紧依托石峁遗址、统万城遗址、白云山、红碱淖等景点和陕北特色文化,通过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推进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坚决打造创新驱动新高地。2013年我市科技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仅为0.05%,远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必须加大科技发展投入,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区、开发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区的平台作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供献率。
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脱贫致富座谈会和贵州扶贫调研讲话精神,按照“两步走战略”,即到2017年,9个贫困县、1074个贫困村全部摘掉“贫困帽”,现有16.3万户48.7万在册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有保障的“两不愁、四保障”目标;到2019年,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实施过程中,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坚持推进大美榆林建设。继续以创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扎实推进五年绿化大行动。建立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产能退出机制,加快火电、兰炭、化工等重点行业环保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责任编辑 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