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区(新华社发)
榆林市按照新区带动、板块推进、拉大框架、组团发展、提升品位的思路,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五年来累计完成投资200多亿元,实施了一大批惠民生、得民心的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整合优化对城镇空间的再造,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持续不断优化,综合承载能力跃上了新高度。
构筑“三环一绕”、“十三横”和“十三纵”路网体系——
路网交通体系重绘城市格局
畅通之路,在脚下延伸。
“榆林道路这么宽广、这么通畅,温州的城市道路都达不到这个程度!”走出火车站,来自温州的王先生打车一路驰骋前往榆横工业园区享受着榆林交通的“速度”。
在榆林市城市建设激荡的节奏中,道路建设始终是“急先锋”。
几年来,榆林市政府投资100多亿元,建成绕城北线和西线、环城北路、东山大道、榆林大道、新210国道过境线、滨河路、建榆路、环城北路跨榆溪河大桥、沙河路跨榆溪河大桥等20多条道路和桥梁横穿纵贯榆林城区,有的大道延伸到城市郊区,不仅缓解了榆林城区交通压力,而且完善了红山与西沙、东沙与南郊、西沙与高新区之间的路网体系,使中心城区“三环”道路除外环的西线外基本全线贯通。
高新区建成了开光桥、朝阳桥、榆林大道等一批道路、桥梁工程,实现了高新区与南郊片区的快速连接,促进了高新区与西南新区的互联互通。西南新区建成了榆横一路东段、榆横五路、怀远二街北段等8条市政道路,形成了“四横四纵”主干路网框架。目前中心城区70平方公里建成区范围内,主、次道路路网密度大幅增加,榆林“三环一绕”和“十三横、十三纵”的骨干道路路网格局,重绘着城市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绕城西线和北线快速干道的建成,使中心城区90公里长的绕城快速干道全线贯通,道路围合面积达到了440平方公里,解决了包西铁路、榆靖高速公路、榆绥高速公路、榆溪河、榆阳河、芹河、沙河等对城市组团发展的制约性矛盾,并将榆阳区金鸡滩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空港生态新区、芹河新区、西南新区、榆横工业园区南北串联起来,实现了区域快速互通,促进了区域经济融合。
同时,榆林市还启动了榆溪大道与榆横五路下穿等连接线,破解了西南新区对外交通体系不畅的矛盾,对推进榆横一体化进程形成了强劲推动力。
两季有花、三季有景、四季常绿——
生态带着城市精神共融
绿意涌动,城市生态大美已逐渐形成了榆林的又一张名片。
榆林城区实施的街道、公园、住宅小区设施绿化,已先后投入数十亿元,建设了东沙生态公园、榆溪河生态长廊大型绿化工程。44条新建道路绿化和23条道路的绿化改造提升,中心城区新增绿地面积突破400万平方米。
高新区建成沙河公园和榆林大道景观公园,1100亩榆溪河西岸护坡披绿。2015年高新区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横山西南新区新增绿化面积达到了3万多平方米;三产服务园区建成了283亩的运动公园并投入使用。
中心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21.98%、25.38%、6.27平方米,分别提高到2014年的34.17%、38.34%、16.6平方米。中心城区绿化从“量”的增加转变为“质”的飞跃,“碧野护城、绿脉绕城、翠林拥城、清波映城”的大榆林生态格局基本形成。
市政公用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日趋完善——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提升
完善的市政实施和公益项目是城市宜居基础配置。
2010年以来,榆林市政府先后实施了供水、供热、供气等市政公用项目,累计建成供水管网472.8公里、供气管网895公里、供热管网210公里,建成了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城区气化率达到83%、污水处理率达到87%、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1%、集中供热面积达到795万平方米。
“宁可政府支出紧一点,也要挤钱惠民生。”这是一座城市的铮铮诺言。五年来,市政府加大中心城区社会公益项目的投入,累计投资超过100多亿元。
公益项目日趋完善,榆林市科技馆、档案馆、儿童福利院、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榆林二院以及4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等重大社会公益项目投入使用。高新区累计投入18亿元,初步建成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相对完备的教育体系。芹河新区完成了1200多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体工程,先后引入市职教中心、榆阳博物院、区体育中心冰上运动场馆、神华集团后勤保障基地等35个项目入驻园区,从根本上解决了榆林中心城区入学难、就医难等突出问题,全面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编辑 王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