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陕北在线 >> 正文
榆林2015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绩斐然
2015-12-16 10:41:34 来源:新西部网

新西部网榆林讯 按照中央文明办关于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地级提名城市年度测评督查的工作要求,榆林市2015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全市辖1区、11县、2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总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70万。榆林有着独特的人文优势,有五千年的仰韶文化、四千年的龙山文化和三千年的边塞文化,神木县石峁遗址是已发现的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城址的发现将我国城墙建筑史提前了2000年,榆林还有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台”的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榆林民风淳朴,是陕北民间艺术之乡,大秧歌、信天游、绥德石狮、三边剪纸等以其浓郁的黄土风情和丰厚浑朴的生活底蕴,风靡海内外。榆林历史悠久,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九边重镇”之称,榆林城是国务院1986年批准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24年陕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在绥德师范建立,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我市8县30多个村庄战斗生活一年多,毛泽东同志在此发表了《东征宣言》、《沁园春•雪》和《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光辉著作。榆林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和成长型能源城市,全市现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特别是煤、气、油、盐四大资源富集一地,约占陕西省的95%,全国的三分之一。榆林还是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和重点流域治理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和国家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地区,几十年来,榆林人民坚持“南治土,北治沙”,全市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半固定,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近年来,榆林市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保持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生产总值达到3005亿元,居陕西第二,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9665元和9730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5年,榆林主动适应新常态,着力推进工业稳增长各项措施,前三季度全市国民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844.02亿元,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441.7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94.95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0842元和7141元。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榆林已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正在积极争创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宜居城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等,2010年入选首批“中国爱心城市”,2012年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2014年11月,榆林市启动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今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中、省、市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有关要求,认真对照《全国文明城市(地级以上)测评体系》、《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和《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责任书》,紧紧围绕中央文明办、省文明办的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突出道德和诚信建设,进一步夯实各县区、各部门创建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强化督查考核,营造浓厚氛围,建立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开局良好、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创建工作运行机制和责任体系逐步完善,创建全民参与、成果人人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广大市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得到较大提升。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任务落实

精心安排部署。去年以来,榆林市在认真巩固和总结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用6年时间分四个阶段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了《榆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深化“诚信榆林”建设的意见》,以两办名义印发了《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意见》和《榆林市县城(城区)文明程度和幸福榆林指数测评体系》,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将诚信榆林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抓手,一并安排部署。同时,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领导小组和诚信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夯实工作任务。定期召开文明委全体会议、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和文明城市创建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精神,安排部署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和县城(城区)文明程度及幸福榆林指数测评、诚信榆林建设工作,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印发了《榆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任务书》、《榆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地考察操作手册》、《榆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材料申报操作规范》,进一步优化了创文任务分解,夯实了八大环境工作责任,明确了各责任单位、各相关县区、开发区的创文工作任务。

建立市县(区)联动创建机制。榆林市区和府谷县正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靖边、定边正在筹备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神木、清涧、子洲、绥德、佳县、吴堡正在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城市,横山、米脂、榆神工业区等力争今年启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2016年将全面实现文明城市创建的全覆盖。切实加强市县区文明办组织机构建设,新增27家文明行业“创佳评差”单位,目前,全市参加文明行业“创佳评差”的单位达到56家。另外,从2015年起,我市还设立五个全市性精神文明建设专题日:即每年的8月19日、12月23日为各级文明委主任专题会议日,通报和部署精神文明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每年的3月15日、9月20日为精神文明、诚信榆林建设新闻发布主题日;每年的农历8月16日为榆林市社区邻里节活动日,开展以邻里守望为主题的“七关爱”志愿服务、家风家教、身边好人评选、修订社区公约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活动。

强化督查考核。起草了《榆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督查(督办)考评暂行办法(试行)》。今年,我们依据《榆林市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实地考察操作手册》、《榆林市县城(城区)文明程度和幸福榆林指数测评体系》和《榆林市县城(城区)文明程度和幸福榆林指数测评体系操作手册(试行)》,对市区和各县区、开发区进行了文明程度、幸福指数和诚信榆林建设实地测评,召开了榆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督查通报大会,建立和完善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督查反馈机制,将督查测评情况向各市级领导专项汇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从2015年开始,市上将每年至少对县区开展1次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测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向制度化迈进。同时,我们还积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创建督查评议,组织开展了“文明创建随手拍”、“不文明行为曝光”以及城区环境卫生、市民文明行为规范“三进一整治”活动等,确保创文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加大经费投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投入力度,在全力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建设的情况下,市财政将创文办日常办公和各项大型宣传教育经费列入市财政年度预算,并能够足额拨付,今年,已安排创文专项工作经费835万元,全力支持文明创建和诚信榆林建设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印发了《榆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工作方案》,通过在市属新闻媒体、网站开设专题专栏,设置户外广告牌,LED电子屏展播,发放宣传手册,开展公共文明引导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好市民,创文主题宣传进社区等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支持创文、人人参与创文的浓厚氛围。累计在报纸刊登公益广告210个整版。印制10万张“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年画。在城市建筑围挡设置公益广告约8490块4.5万平米。在城市出入口、主要街道、广场公园、机关单位设置各类创文公益广告牌8000多块,果皮箱公益广告600个。修订印发《榆林文明手册》第二版3万册。市区门店、商厦、广场LED屏和出租车、公交车电子屏、车载电视累计播发创文公益广告500多万次,播放“梦娃”动画视频43万多次,播放“善心无迹”公益广告1.6万多次。榆林文明网、微信、微博平台累计发布信息3万多条,“文明榆林”微信公众号目前粉丝总数为481200人,微信阅读量达2528661人次。在微信点赞榆林好人活动中,系统总点击量达到15872205次,总点赞量4054863个。有效提升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围绕创建目标,突出工作重点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市委常委会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以上率下学,学习治国理政思想,加强政治理论武装,增强思想和行动自觉。特别是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后,市委第一时间传达学习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市各级各部门及时跟进学习贯彻,迅速掀起了学习热潮。在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基础上,市委紧扣“五个扎实”要求和省委点题的20项重点工作,结合榆林实际,研究出台了《实施意见》和《责任分工》,梳理出5大类22项具体贯彻措施,列出任务清单,规定线路图、时间表,积极推动省委部署落地生根。各级各部门紧密联系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已经转变为加快小康榆林、文明榆林、幸福榆林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印发了《榆林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六促”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区促和谐、进农村促发展、进机关促服务、进企业促诚信、进学校促成长、进家庭促家风的“六进六促”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到人们生产生活实践中。承办了由中宣部指导,光明日报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伦理学会联合主办的第29场“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和首场“领导干部学国学全国行”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修四德、行六礼,做文明有礼的榆林人”全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方光玉”1000万元公民道德建设基金第三届“榆林好人”评选已进入网络公示阶段,共有189人进入公示名单。扎实推进道德讲堂进县区、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活动,累计举办道德讲堂5000余场次,举办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交流互动活动100余场次,300万人次受到教育。榆林好人评选工作得到中省文明办的充分肯定,并成功入选中宣部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教材,也是2015年度陕西省唯一入选的工作案例。召开了“厚德榆林”建设暨文明单位创建推进会,全面启动了厚德榆林建设工作、榆林市“厚德陕西”身边的价值观大家谈系列访谈活动,陕西省首家以孝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展馆——子洲县孝文化展馆在李孝河乡揭牌开馆。

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整合规范了全市志愿服务资源,强化市志愿者服务总会和志愿服务科的工作职能,以打造“大爱榆林”志愿服务名片为抓手,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广泛传播“行善立德”的志愿服务理念,大力推广“志愿云”平台,使志愿服务活动真正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品牌化、制度化。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2000多个,在册志愿者16.75万人。今年4月份以来,我市新启动接入了“志愿云”管理系统,通过培训交流、印发宣传手册、利用公众微信平台宣传等手段,在全市大力宣传普及“志愿云”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5年11月27日,全市通过“志愿云”系统注册志愿者64417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971个,发布实施志愿服务项目1149个,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地方特色志愿服务项目100多个,品牌志愿服务团队50多支。全市志愿服务管理初步实现志愿项目网上发布、志愿者网上注册、志愿服务组织网上管理、志愿服务时长网上记录等科学化、规范化运行模式。

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厚德陕西”建设为契机,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目标,将村容村貌整治和家风、村风、民风“三风”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抓手。在子洲县召开了全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会,全面推广了子洲县李孝河乡评选道德模范和苗家坪镇艾家河村“三风”建设、“四德”建设榜工作经验,促动全市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抓家风建设,弘扬家庭文明新风。在条件较好的村组建立农村“三风”建设志愿者服务组织,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村官、最美村支书等乡贤人士,培育勤劳、善良、诚信、孝道文明新风尚,凝聚向上向善向美的强大正能量。抓村风建设,发挥道德示范效益。试点在部分乡镇、村组设立“善行义举榜”、“道德红黄榜”、“身边好人榜”,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用“三榜四会”公开公示的形式,晒出公民道德建设情况,遏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抓民风建设,形成农村文明新风。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培育和传播乡贤文化。积极组织开展“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文化、科技志愿者下乡惠民活动,把优秀文化送到田间地头和集市广场。抓村容村貌整治,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深入开展以“三改三化一提升”为抓手的文明乡村行动,狠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全市开展“五送五建”和百家文明单位帮扶百个乡村的“双百帮扶”农村文明建设活动,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四)狠抓八大环境建设,着力推动经济社会良好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严格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以讲党课和“如何讲好党课”辅导开局,积极开展争做“四有”县委书记活动,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榆林治沙精神”。市委班子带头深入学习,带头开展专题讨论,带头查找“不严不实”问题,示范带动了全市专题教育扎实推进。坚持不懈正风肃纪,常委会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班子成员坚持问题导向,率先垂范。积极探索反腐的有效措施,形成了反腐倡廉“制度群”,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1-7月份,全市纪检机关立案1248件,党政纪处分1266人。认真落实中省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决策部署,承接中省102项行政审批事项,一次性向神府两县下放了350多项审批权限,取消了32项市直部门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县区42项,工商登记实现“三证合一”。

全面依法治市,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坚持把法治建设作为促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动全面依法治市,深入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推进全民守法”主题宣传和多层次多形式的法治培训,积极推动领导干部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教育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营造全面依法治市的浓厚氛围。全民法治宣传教育的普及率达到80%以上。不断加强法律援助和服务工作,12348法律援助专线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狠抓基层组织建设,村级“两委”换届基本完成,后进村党组织治理整顿扎实有效,“模范机关”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稳步推开,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由“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逐渐增强。

建设诚信榆林,努力营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全面启动“诚信榆林”建设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诚信榆林”建设的意见》,提出用6年时间分五个阶段,全面开展“诚信榆林”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和体现榆林特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实现富裕、文明、和谐、法治、宜居的幸福榆林奋斗目标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围绕“诚信榆林基础建设年”,起草印发了《2015年“诚信榆林”建设工作安排》。建立和完善诚信榆林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新闻发布机制,召开了“诚信榆林”建设第一次联席会议,安排部署了2015年“诚信榆林”建设工作,审议通过了《榆林市“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38家市直单位共同签署《榆林市“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2015年,召开两次诚信“红黑榜”新闻发布会,依法公开发布了两批176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和两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典型案例,涉案总标的达3亿多元,依法公开发布了58家诚信纳税企业“红名单”、26家失信纳税企业“黑名单”以及奖惩措施,截至10月31日,共有27案31名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了还款义务,履行的案件总标的3478万元,其他失信被执行人正积极联系市、县两级法院,承诺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

突出道德内涵,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围绕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截至目前,累计推出全国道德模范1人、提名奖1人,省级道德模范和提名奖25人,市级道德模范129人、提名奖2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0人和1个团队、“陕西好人榜”20人和3个团队,累计评选两届“榆林好人”427人、提名奖198人。开展了“阅读,让榆林更美丽”榆林市“书香榆林•缤纷四季”全民阅读活动,组织策划多彩春日、清凉夏日、丰硕秋日、温暖冬日四个阅读季18大类90小项主题阅读活动,目前,各项主题阅读活动进展顺利,特别是通过图书展销、经典诵读、图书馆开放日等主题阅读活动的开展,极大的激发了市民读书热情,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文明榆林•诚信榆林•幸福榆林”主题摄影和公益微电影创作大赛,大赛共收到参赛摄影作品263幅、微电影作品67部、微电影剧本33部,目前大赛已进入网络投票阶段。组织开展了“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2015“迎新春、送祝福”幸福榆林春联征集和赠送活动。开展了“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榆林市首届“陕北说书”大赛。举办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大陕北•榆林美”首届社区春节联欢晚会,得到了省委宣传部和省文明办的高度认可,并在陕西卫视4套播出,2016年第二届社区春晚正在面向社会征集节目。清明节期间,在市级媒体发布《榆林市“告别陋习、文明祭扫”倡议书》。开展了“今天你走路了吗?”全民健步行活动,社会各界反响良好,得到了中省的充分肯定,省上将在我市率先开通12320全民健康热线,国家卫计委还将我市列为“全国健康网”首个试点城市。举办了以“爱国、仁爱、文化、传承、道德”为主题的“我们的节日•端午”诗歌朗诵会,“我们的节日•中秋——月是故乡明”2015陕西榆林诗歌朗诵会。积极推广56期家风家训、校风校训大家谈成果。

坚持立德树人,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促成长活动,在市区部分中小学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专题调研,先后召开两次全市德育工作现场会。举办三期全市“百校千师”、“日行一善”和“八礼四仪”德育骨干培训班,对2000多名德育老师进行集中培训。制作2万幅“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宣传挂图,在全市所有学校班级悬挂。免费发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版)》学习读本5000余册。联合北京影视公司、市文广局和靖边县,投资拍摄了以我市全国十佳美德少年段红艳为原型的公益电影《小棉袄》。举办了4期“中国梦•少年梦”小小讲解员志愿服务培训和实践活动,累计培训小小讲解员志愿者600名。组织开展了“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文明伴我成长《榆林开学第一课》、第二十二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童心向党”歌咏比赛、“中华诵•品味书香•传承文明”榆林市青少年国学经典诵读大赛、国庆节“中国梦•榆林情--向国旗敬礼”公益快闪活动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同时,对各级各类“文明校园”和61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抽查,实现网上动态监管。今年,我市共推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1名、全国十佳美德少年1名,陕西省师德楷模1名、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15名,陕西省文明小公民、文明好少年、最美少年40名,市县各级美德少年1600名、美德教师232名、美德家长83名。

全力保障民生,努力营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围绕“民生十件实事”,严格落实“两个80%”刚性指标,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半年,民生投入162亿元,增长11.2%。中心城区新建、改扩建学校11所,其中7所已建成投用。及时调整新农合筹资标准,全市参合率达到99.2%;城镇职工医保市级统筹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工作加快推进。县级中心敬老院实现全覆盖,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工作全面启动。采用货币化补贴等多种形式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保障性住房任务38624套。认真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累计发放贴息创业贷款3.2亿元,新登记市场主体2万多户,增长32.5%;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14.3万余人次,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化迈出新步伐,全面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上半年完成投资5.9亿元,环城北路西段等28个路桥项目有序推进,新增天然气管道16.5公里,中心城区气化率达到85%,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功。

强化公共安全,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制定下发了《榆林市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施办法》、《榆林市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榆林市乡镇(街道办事处)安监办公职责》等12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充实了基层安全监管力量,强化了企业主体责任,安全生产四项控制性指标全部下降。针对影响全市稳定的民间借贷、商品房退购、项目阻工等九大类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治理行动,1-7月,市县两级法院共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13371件,结案9729件。深入推进“平安榆林”建设,启动实施了社会治理创新“十件实事”,实施访诉分离、信访问题排查登记、重大疑难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听证和研判等信访工作机制,推行城市巡防新机制,持续开展“净网行动”,妥善处置突发舆情事件,加快推进社区网格化、信息化以及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全面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实现了重点单位、要害部门视频监控全覆盖,公共安全感满意度达90.96%。

坚持生态优先,努力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启动实施了“生态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城市绿化、绿色长廊等五大重点林业工程扎实推进,完成造林45万亩,绿化道路238公里。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宁静、清洁”四大环保工程,建成榆林市中心城区建筑工地扬尘监控系统,PM2.5监测站点实现市县区全覆盖,中心城区1-8月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185天,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宜居城市、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推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加快火电企业脱硫脱硝治理和除尘设施改造,加强减排监测体系建设,积极解决煤矿疏干水排放问题,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四项减排指标均完成半年目标任务。

(责任编辑 边婷婷)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