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赶超五载 网眼寻踪——榆林篇)
资源转化企业转型,破局“一煤独大”
煤炭转化项目加快发展,铝镁合金、煤电煤制油等过亿元项目15个,7个已投产24个投资百亿以下项目投资超4000亿。
一批以煤炭为核心的资源深度转化项目投产,实现煤炭就地转化,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等挺近国际市场。
能源转化由无到有、由少到多,逐渐大踏步地向煤炭能源深加工方向迈进,基本上改变了过去以卖初级资源产品为主的产业结构。
“黑金”变塑料 煤炭价值提升五倍
虽然煤炭市场萧条,但企业早谋划、早转型、早受益.,增加煤炭利用的附加值,资源深度转化的生产却一片繁忙。十二五期间,榆林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向资源深加工不断迈进,一改以卖初级资源产品为主的格局
风电光伏助力攀登新能源高地
64个光伏项目并网国家电网,风能优势吸引鲁能、大唐、华能等知名风电企业落户,荒芜戈壁滩如抢手宝地。
“十二五”,新能源产业累计完成投资400亿元,建成装机容量将突破2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容量占到全省的89%。产值累计52亿元。
榆林新能源产业已成继煤、油、气、盐之后带动经济转型发展的第五架马车
5年赚50亿 新能源产业成转型新亮点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是过去老百姓对当地大风和烈日等恶劣气候的生动比喻,如今,这些让老百姓苦恼的大风和烈日,正被转化成新能源,产生着经济效益。榆林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开发已在我省独占鳌头。
设施、循环农业让农民收入翻番
立足资源优势,发展六大产业,在有机绿色上创品牌,力争把榆林建设成全国知名,陕西一流的现代特色农业基地。
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1个,居全省前列。粮食年总产150万吨,成陕西第二大粮仓。马铃薯等创造并刷新54项全国高产纪录。
预计2015年,榆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10735元,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
有机菜卖出了肉价钱 小杂粮走上欧美餐桌
隆冬时节的榆林天寒地冻,但眼下在昔日的大漠腹地,众多大棚里高品质的大鹏蔬菜却源源不断运往市场;在一座座农业园和农产品加工厂,榆林的绿豆、小米等小杂粮同样受到市场热捧,甚至走出国门
煤电转化打造输电高速通道
十二五期间,榆林打通750千伏北电南送主动脉,提高了北电南送送电能力。
榆林到武汉、神木到河北和榆林到关中两条交流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正筹建,这几条输电通道将拉投资1570亿,增就业岗位2万个。
电力外送能力由原来的60万千瓦,提高到现在的500万千瓦,累计外送12000亿度电,实现产值600亿。
到“十三五”末,预计榆林市的电力外送能力将提高到近3000万千瓦。
打造电力外运通道,让煤炭更有价值
“十二五起期间”榆林市做大做活煤电转化,下大力气打造“北电南送”和“西电东送”输电高速通道,随着几条特高压、超高压变电工程的相继竣工,每年相当于将8000万吨的煤变成清洁能源,通过空中高压线运往各地
民生工程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新建了86个城市道路和桥梁项目,在城区四条河流上架桥13座,四通八达的路网让榆林城实现了“半小时”危重病人急救圈。
打通城区13条断头路,目前城市路网形成了11纵11横的合理体现,有效地缓解了居民出行难的问题。
新扩建中小学校45所,新增学位5万多个。新建学校使用后,从2014到2015年榆林城区的流动人口子女都安排到合适的学校入学。
路畅通学好上 民生工程补齐“幸福”短板
“十二五”期间,榆林市每年拿出新增财力和公共财政资金的80%,用于解决百信反映强烈的民生突出问题,让百信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来源:西部网)
(责任编辑 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