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陕北在线 >> 正文
专家学者为榆林发展“把脉”
2016-08-24 10:19:13 来源:榆林日报

核心提示: 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论坛分别举行资源经济、文化旅游、绿色生态产业分论坛。专家学者就榆林转型升级、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发展油用牡丹的可行性等积极建言献策。

绿色生态产业分论坛会场。本组照片均由杨彬摄

8月23日下午,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论坛分别举行资源经济、文化旅游、绿色生态产业分论坛。专家学者就榆林转型升级、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发展油用牡丹的可行性等积极建言献策。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钱劳动,副市长张海峰参加资源经济分论坛讨论;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泽辉参加文化旅游分论坛讨论;副市长马秀岚参加绿色生态产业分论坛讨论。

在资源经济分论坛,专题讨论榆林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道路。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清华大学教授、国家循环经济立法研究专家组组长张天柱,太原理工大学教授、机械工程学院矿山机电研究所所长寇子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碳源汇谷首席科学家郭守武以及中盐集团榆林分公司董事长白森祥等知名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参加论坛讨论发言。

张维迎表示,当下,榆林应当多花点心思在社会民生、文化等领域发展上,不能光盯着“增长”。新产业总是来自创新,这就要求政府要给企业家提供一个自由和公平竞争的环境,培育企业家精神,未来榆林企业的套利方法必须依靠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新的套利。寇子明说,希望榆林能与高端科研院所多沟通和对接,获得国际国内的最新信息,将顶层设计与国际对接,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与生产应用相结合的“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郭守武表示,石墨烯是一种新材料,它的应用需要一个过程。要发展这一新产业,需要政府提供政策保障,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在文化旅游分论坛,我市邀请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张辉,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前总编辑葛承雍,陕西省社科联副主席、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教授胡煜,中国旅游战略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刘啸等文化旅游界专家学者,为榆林文化旅游发展“把脉”。专家学者们认为,榆林旅游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初具成效,但是问题依旧很多,具体表现在旅游景点很多,但旅游资源碎片化,零打碎敲,没有整合,没有龙头景区,没有统一规划等。胡煜认为,榆林应以长城为主线,开辟陕北长城沿线旅游廊道,打造中国内陆旅游新高地,让更多的游客深刻了解这片土地,让旅游成为榆林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张辉认为,榆林虽然没有大体量的旅游资源,但碎片化的资源为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提供了优越的背景,而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应该从打造旅游街区和文化小镇,打造带有休闲性质的剧场、茶馆等文化体验场所,打造各式各样的主题园区,打造旅游节事活动等四个方面完善。

张维迎参加讨论。

郭守武参加讨论。

寇子明参加讨论。

在绿色生态产业分论坛,讨论主题是“榆林发展油用牡丹的可行性”。中国油用牡丹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化会、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刘政安、省林业厅牡丹产业办主任鲜宏利等专家,详细介绍了油用牡丹的属性特征、栽植现状、发展优势、市场需求等情况,并针对我市林业、农业等部门与会人员提出的“经济林果与自然植被之间的协调”“优质种源选择”“栽植密度与培植模式”等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专家们一致认为,榆林具有土地广阔、坡度平缓、光照充足等优势条件,栽植发展油用牡丹前景广阔,当前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试验示范,力争早日推广。据悉,2014年出台的《陕西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将在全省范围共77个县(市、区)重点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力争到2020年全省油用牡丹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当年,我市从南部清涧县至北部府谷县,在不同地理条件下进行试验栽植,目前全市油用牡丹试验栽植面积达4000亩。

(责任编辑:王轩)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