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陕北在线 >> 正文
用生命传导法律温度 ——追记延安市延川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刘改幸
2016-10-27 20:13:32 来源:陕西日报

刘改幸(左一)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资料照片) 本报通讯员 康莉摄

本报记者 秦峰 马黎

十月的陕北高原秋高气爽,漫山金黄,延安市延川县人流如织,前往梁家河参观学习的群众络绎不绝。

如今,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人们又记住了一位好党员、好法官、好干部——刘改幸。

9月26日下午,44岁的延川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刘改幸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肌梗死,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在全国上下“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稳步推进的时刻,刘改幸带着对工作、对责任、对家人的无限眷恋,撇下相濡以沫的妻子、两个还在上学的孩子,以及他无比挚爱的延川大地,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温度

“什么是工作水平?什么是大爱?谁说人走茶凉?他虽然走了,老百姓还那么热爱他……”这是刘改幸走后,曾经的被执行人任加伟在自己微信中的留言。

他们的故事得从2015年夏天说起。任加伟是延川县一食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当时公司遇到了严重的经营问题,欠了合作方60多万元,因为还不上钱,公司被告上了法庭。

法律是无情的,官司打输了,法院判任加伟的公司偿还债务。案子到了执行阶段,可任加伟实在拿不出一分钱来。绝望中的任加伟接到了刘改幸的电话,“他了解了我们公司的经营状况后,没有简单地将公司资产处置,竟然鼓励我说:‘咱们县有个像样的民营企业不容易,你好好经营、拓展路子,尽快把钱还上,我也给对方做做工作。’”

“当时我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作为一个法院的执行局长能这么为一个普通民营企业着想。”任加伟说,“我原以为辛辛苦苦经营多年的厂子肯定保不住了,厂房、设备都得拍卖用来还钱,可刘法官却让我知道了什么叫‘绝处逢生’。”

“7月份的时候,我最后一次见到他,当时还叮嘱他一定要好好注意身体,没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别。今年我们厂开始盈利,钱很快就能还清,但他却再也看不到了。”任加伟泪如泉涌,“他能设身处地为每一方当事人着想,有水平、有能力,这就是人格魅力!他让我感受到了法律的温度!”

执行难,尤其是基层法院执行更难,执行回案款费时费力,但是刘改幸总是想方设法完成执行。

2011年,王某因交通事故受了重伤,法院判决机动车主雷某赔偿24万元。被执行人雷某给了1000元后,卷起铺盖带着家人逃离了村子。看着当事人拄着拐杖一次次到法院,刘改幸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一方面给王某申请司法救助,并办了低保;另一方面不厌其烦奔赴多地查找雷某的下落,并给雷某的亲戚朋友做工作,最终感化了雷某,东拼西凑送来了执行款,“我知道你们跑了多少路,贴了多少‘腿把子’,借钱我也要履行。”

比物质更重要的是民心

延川,陕北革命老区,一方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热土。这里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养育了勤劳朴实的人民。刘改幸从小生活在这里,兄妹六人,家境贫寒,从小的经历让他深知普通百姓的不易。

刘改幸能歌善舞,爱写文章。记者在延川法院网看到他于2014年12月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比物质更重要的是民心》,讲的是他和当事人王大爷的一段往事。

王大爷唯一的儿子因一起交通事故变成“植物人”,家庭生活顿时陷入绝境。王大爷诉至法院,法院判决由肇事方承担各项损失合计13.6万元。然而,判决生效后肇事方极力逃避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肇事方下落不明,案件陷入僵局。面对愁眉苦脸的王大爷,刘改幸暗下决心,一定要追回赔偿款。

刘改幸奔波十多次,终于在一天深夜的凌晨一点找到被执行人,王大爷最终拿到了执行款。之后,王大爷专程跑到办公室,要感谢刘改幸,“我们农民没有什么好的东西,自己就种点红薯、洋芋、南瓜这些东西,希望你不要嫌弃。”说着,就将东西放到了刘改幸的办公桌上。

面对王大爷的好意,刘改幸连忙说:“王叔,为你执行案款,这是我应该干的工作,你的心意我领了,做法官应该有原则,这明摆着是让我犯错误呀。”

听着这一切,王大爷无奈只能接受,临走前说:“刘法官,虽然我不懂法,但我知道你真是个好人,以后下乡来了,一定要到我家做客,让我好好招待你,要不然,我这心里老是过意不去。”

在文尾,刘改幸写道:“人生,纵有烦恼过千万,难抵良君一片情。工作不易,生活更不易。我热爱生命,感谢生活,无悔于工作,但我更会珍惜每一位朋友给我带来的‘礼物’……”

为执行奋战到生命最后一刻

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加之生活没有规律,刘改幸身患严重胃病,一米八的个头不到70公斤。1994年到法院工作,1998年调到执行局,最难干的执行工作他一干就是18年。

6月30日上午,刘改幸在上班途中突发心肌梗死,幸被好心人相救送往医院。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治疗期间,他仍身系岗位、心牵执行,只在医院住了9天,毅然带病带药出院,继续奋战在执行工作一线。

就在刘改幸走的前两天,妻子看他脸色不太好,还劝他“到西安好好检查一下吧”。刘改幸说:“这几天太忙了,马上是‘十一’了,我到西安看看儿子,顺便检查一下身体。”

9月26日,周一,繁忙的工作又开始了。

早晨8时,刘改幸来到办公室,分别征求大家意见,询问每个人手头案件办理情况,马上年底了,鼓励大家加把劲,提高结案率。

9时,组织召开执行局全体会议,对案件逐一分析研究,逐人逐案进行排查,制定执行对策。并决定下午2时到新舍古村,强制执行一起返还原物案。

11时左右,接待了高某等三名案件当事人。

12时,回家吃熬制的中药。

——这是刘改幸生命最后半天的工作日程。

下午1时40分,刘改幸返回单位途中,突发心肌梗死,经延川县医院抢救无效,永远闭上了眼睛。

在18年的执行工作生涯中,刘改幸跑遍了全县的村村落落、沟沟岔岔,累计执结各类案件700余件,执结标的2000余万元,接待信访当事人1500余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次又一次把党的温暖和法律的公正带给人民群众!

走进刘改幸的家,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沙发,还是他搬新房时,亲戚一起凑钱买的。因为买房、孩子上学家里还欠了20多万元的债务。在整理刘改幸办公室遗物时,整理出来三堆东西,一堆荣誉证书,一堆治疗胃病、心脏病的药,一堆正在办理的案卷。

“他经常出差,有时一走就是一个星期,儿子出生时都不在身边。”与刘改幸相濡以沫的妻子高红爱,一说起丈夫就泣不成声,“他总是说从小贫苦,如今能有这份工作,很荣幸,很知足,不干出个样子能对得起谁?”

一个人感动了一座城

10月20日,结束一周的采访,晚上,记者走上延川街头。秀延河穿城而过,汇入到母亲河黄河;临河而建的路遥广场,人们有说笑、有唱歌、有跳舞。是的,有这样的好法官,人们才能享受着这样的安宁和悠闲。

来到广场上,随口打听,“你知道有个法官因公殉职的事吗?”广场上的群众大都知道此事,“当然知道”“他是个好人”“法官太辛苦,累死的”……人们无不感叹着、惋惜着。

10月4日,虽然是国庆假期,但400多名干部群众自发参加了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其中有不少当事人和素不相识的群众,曹涛就是前来吊唁的当事人之一。

2014年,曹涛将自己做生意的40万资金借给了别人,时间到了对方却迟迟不还。2016年,走投无路的曹涛将对方告上了法院,没多久,刘改幸就把案款执行回来了。

“9月中旬,我刚刚做完手术在医院住院,没想到刘改幸把钱送到医院来,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曹涛一脸的感动,“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送完钱没几天,刘局长竟然走了。”

“我做手术的刀口还没恢复好,医生不让下床,可我做不到,不去送刘局长一程,我一辈子不会心安。”曹涛硬是赶去送了刘改幸最后一程。

一个人的生命只是一瞬,但是他的精神能够感动一座城,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刘改幸让百姓对法官多了一份认识,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认可。

在延安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在司法为民、执行攻坚的道路上,在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刘改幸献出了自己生命的全部。上大一的儿子在遗体告别仪式上的致辞,可以说是刘改幸虽短暂却精彩一生的写照——他不仅是我敬爱的好爸爸,更是一位人民的好法官。

(责任编辑 王顺利)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