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践行两学一做 感悟大爱无垣
——延安市安塞区“8·15”抗洪抢险救灾彰显西部陕西精神
10月15日下午,根据延安市安塞区8?15强降雨抗洪抢险真实故事创作的纪实报告剧《大爱无垣》在安塞首演成功,该剧为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深情献礼。纪实报告剧《大爱无垣》以鲜活真实的事件、跌宕起伏的情节、情感饱满的表演将抗洪抢险的危急危险时刻再次真实生动地呈现,特别是剧中人不避危难、义勇当先的精神,令现场观众深受震撼,许多人留下了动情的泪水。
2016年8月15日,安塞境内突然出现200年不遇的局部强降雨,短期内降雨量竟达500毫升,造成山洪泥石流爆发,致使303省道上5辆汽车被冲下河槽,14人被洪水围困。雷电暴雨中,安塞区、宝塔区、志丹县和延河沿线镇街广大干部和当地群众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与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并肩作战。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异常严峻的防汛形势,干部、军民共同展开救援,充分体现了大爱情怀,涌现出一批无私奉献、迎难而上、身先士卒、果断处置重大险情的英雄模范人物。
农民工白永鹏,在人工救援无法实施之际,驾驶自己的铲车一次次冲入洪流,将铲斗伸向危在旦夕的被困人员,站在铲斗两侧的民警张小龙和李亚平,则迅速将被救人员接进铲斗。铲车在滚滚洪流中剧烈晃动,稍不留神就会侧翻,在岸边救援人员的帮助下,白永鹏与二位民警将被围困的14名群众成功救出。
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英勇救援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面对人们的称赞,白永鹏却坦然平静地说:“我不是模范,更不是什么英雄,我只是做了一个平常人都能做都会做的事情。”
9月12日下午,延安市“8?15”强降雨抗洪抢险表彰大会召开。会上强调,各级各部门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8.15”抗洪抢险先进典型,特别要学习普通群众淳朴憨厚,真诚善良,互助友爱的优秀品格,激发干部职工内生动力,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工作,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烈风骤雨之夜,闪耀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群众的见义勇为、临危不惧,公职人员的忠诚担当、忘我奉献,是践行“两学一做”的生动教材,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鲜案例。
践行“两学一做”,就是要学习抗洪抢险先进分子白永鹏心系他人、临危不惧。他在人民群众的生死关头挺身而出,不顾安危,数入洪流,展示了当代青年舍生取义的精神风貌,谱写一曲英雄赞歌。
践行“两学一做”,就是要学习民警张小龙、李亚平等人的尽忠职守、勇敢无畏。他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急时刻展示出公职人员的英勇担当,谱就一曲大爱之歌。
践行“两学一做”,就是要学习陕北安塞干部群众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他们往往在关键时刻,以气壮山河之势将对生命的尊重内化为力定初心、持心坚守的自觉行动,唱响了中国的陕西声音。
纪实报告剧《大爱无垣》是由延安市安塞区委总领策划,并由安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峰根据参与抗洪抢险英雄、安塞通讯组副组长刘旭东和干事马志青的一篇通讯稿而触发灵感,总监执导,将安塞区委区政府着眼民生民情与8?15抗洪抢险的真实事件及安塞蕴藏的丰厚民间文化融为一炉,搬上舞台,以情景兼融的艺术手法,原创性的再现了抗洪抢险的真实故事。该剧巧妙的结合了安塞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以陕北说书、安塞腰鼓、民歌、舞蹈、诗歌朗诵为载体,通过声光电的配合,使观众真实地见证8?15抗洪抢险的感人故事。
纪实报告剧《大爱无垣》激浊扬清,弘扬了安塞正能量;厚植光点,传递了陕西好声音,彰显了西部陕西精神。
(责任编辑 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