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田园黄崖窑村
规模养羊场
游客在休闲度假村体验体能拓展
组装新能源重卡汽车
牛家梁什拉滩新居
土豆装车
家庭农场
近日,在榆阳区“两会”召开期间,该区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成为热议话题。自榆阳区本届政府2011年任职以来,全区上下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在逆境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在突破中求转型,谱写了转型跨越新篇章,开启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1 经济发展稳中趋好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连续三年被评为“双百强”市辖区
五年来,榆阳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机遇,建园区、上项目、兴产业、促发展,加快追赶超越,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四大突破:经济总量突破500亿元大关,历史性跃升到全市第二,今年预计实现560亿元,较2011年增长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累计突破450亿元,总量连续五年稳居全市第一,今年预计实现124亿元,较2011年增长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突破2000亿元大关,占到全市总量的四分之一,今年预计完成370亿元,较2011年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五年累计突破100亿元,总量跃居全市第二,今年预计实现24.5亿元,较2011年增长76%;榆阳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科学发展和最具投资潜力的“双百强”市辖区。
2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转型升级加速推进
——形成以煤为主、多元发展的现代化工业产业格局
五年来,榆阳区坚持以重点项目为抓手,着力推动工业迈向中高端。建成杭来湾等3个千万吨级和麻黄梁等5个百万吨级现代化矿井,及100万吨煤制油、5万吨粉煤热解中试等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煤化工试验示范项目,迈出煤炭工业转型升级新步伐;建成60万吨铝镁合金、陕汽东方新能源汽车等重大工业项目,填补了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空白;启动建设总装机容量1000兆瓦的隆源、华电等13个新能源项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建成投产滨化绿能、圆恒LNG、德福康制药、金帝润滑油等大批民营工业项目,初步形成以煤为主、多元发展的现代化工业产业格局,奠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预计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40亿元,较2011年增长80%。
五年来,该区始终着眼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建成百万亩粮薯菜生产基地和生猪、羊子“双百万”养殖大区,培育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职业农民等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了特色果蔬、休闲采摘等现代农业新业态,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推广应用高产集成等农业先进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十三连丰,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全面提升了农业发展的质量、层次和效益。预计今年农业总产值实现46亿元,较2011年增长40%。
五年来,榆阳区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打造转型升级重点接续产业。启动建设青云山旅游景区、季鸾公园等30个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打造出赵家峁、黄崖窑等乡村旅游示范村,开展了以大美榆阳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初步培育出中国美丽田园、马铃薯花海、乐沙戏水等独特旅游品牌,文化旅游对群众增收和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正在加速形成;大力发展电商产业和快递物流,电子商务网上营业额达到3.5亿元,快递投递量突破2500万件。今年预计三产增加值实现219亿元,较2011年增长89%。
3 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群众获得实惠最多
——构建“大民生”保障体系增进群众福祉
五年来,榆阳区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构建“大民生”保障体系,不断增进群众福祉。先后投资60亿元,新建改扩建城乡中小学、幼儿园151所,全面改善了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历史性解决了城区学生上学难问题;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施义务教育零收费、十五年免费教育等惠民政策,全面完成“双高双普”任务,高标准建成省级教育强区和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圆满完成了榆阳教育三步走战略目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今年高考上线率跃升到全市第一。
此外,投资50亿元,建成各类保障房2.7万套,解决了近10万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城市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3%;投资6亿元,建成投用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启动建设星元医院改扩建项目,组建成立全省首家区级公立医疗集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投资11亿元,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年内全面完成“十二五”初确定的116个贫困村摘帽、6.7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在全市率先全面脱贫;严格落实各项社保政策,低保医保实现应保尽保,人均大病救助额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着力促进群众增收,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6万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9万人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今年预计达到31400元和12100元,同比增长8%和10%;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建成省级安全文化示范区,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广社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模式,推行“阳光信访”制度,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完善治安立体防控体系,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实现了安全事故、信访总量、刑事治安案件三下降和公众安全感满意度七连升,营造了和谐稳定良好发展环境。
4 综合改革纵深推进 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先行先试打出综合改革“组合拳”
五年来,榆阳区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各项改革措施,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打出综合改革“组合拳”,有效增强了发展活力。
该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累计承接审批事项0项,取消51项,下放8项;强化经济领域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201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271亿元,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49.9%;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新注册中小企业3800户、个体工商户24180家;深化教育领域改革,试点推行学校发展共同体制度,有序推开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实行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和义务教育学校就近划片免试入学招生政策,有效提高了教育均等化水平;稳步推开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推行医疗机构区镇、镇村一体化管理,盘活了公共资源,提高了服务水平;加强救助制度改革,医疗救助模式被民政部在全国推广;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赵家峁改革模式成为全省亮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走到全国前列。
5 城乡联动同步发展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城乡统筹、产城互动、优势互补、同步推进
五年来,榆阳区始终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统领,按照城乡统筹、产城互动、优势互补、同步推进的思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
该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主导产业突出、功能定位互补、特色优势鲜明、涵盖三次产业的六大园区,累计引进各类项目254个,建成投产10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3亿元,实现产值440亿元,上缴税费42亿元;始终着眼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实施“三个美丽”工程,加快推进镇村建设,打造出金鸡滩市级重点示范镇等先进典型,建成黄家圪、什拉滩等大批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有效带动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城镇化率提高到73.6%;统筹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等项目,着力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新建改造农居6220户;深入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全面推开城乡环卫一体化,城乡面貌大幅改观;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实施各类水利项目720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0平方公里,解决了近12万农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启动建设金十路、东沙大道等12个重大交通项目,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688公里,通村率达到98%;全面加强生态建设,深入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年植绿大行动等重大生态工程,全区林木保存面积达到505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47.7%。
6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对外形象全面提升
——确保政府工作在法律框架内高效运转
五年来,榆阳区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建立重大决策法律顾问制度,加强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管理,始终确保政府工作在法律框架内高效运转。
具体做法上,该区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公开权力、责任和负面三张清单,明确了权力边界,规范了行政行为;着力加强政府系统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等专题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的历史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以党建聚人心、增合力、优服务、促发展;始终把党纪政纪挺在前面,坚持从严治政,严查重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李佳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