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网榆林讯(记者王永程 李佳奕)鱼河峁镇位于榆林城南45公里处,峁沟流域与无定河的交汇处,是榆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夏秋冬,四季轮转,驻足无定河,大片大片的西瓜地和绿意丛生的稻田,总是浸溢脑海。
黄崖窑村
今年以来,鱼河峁镇严格贯彻中省市区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狠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基层党建提升年活动”,深化落实党建机制,实施“堡垒、先锋、连心、幸福、清风”五项工程,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实干创业的精气神。
建立制度 夯实党建
2014年12月,鱼河峁镇将原来的41个行政村撤并为19个。为夯实基层党建主体责任,规范村地建设,鱼河峁镇建立镇党员领导干部党建例会和联系点制度,建成黄崖窑、柏盖梁两个标杆支部。向每个村支部下达党建主体责任清单,赋予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党建特派员职责,公开“抓党建、办实事”承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同时全面维修改造5个村级阵地,在市委组织部指导下,率先在全镇19个村全面推行党建工作“一图一表一卡一册”模式。
“选先锋,带好头”。党建工作的进行中,最离不开的就是带头人,黄崖窑村王玉生、柏盖梁村高治宏,都是村民口头相传的“好支书”。 特别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开展期间,标杆党支部柏盖梁村党支书高治宏每周两次组织党员听党课,观看影视资料,以学促做。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高治宏数次组织召开全体党员会议,重点讨论,主动沟通,力促移民搬迁工程顺利实行。
党员队伍里,全体党员始终佩戴党徽。镇村“三务”公开、“五议三公开”,拥护风清气正。针对全镇近三分之二党员外出务工的现状,“第一书记”派出单位提供场所,在榆林城区设立6个“流动党员活动之家”,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教育,同步建立留守老党员送学帮学制度。为鼓舞士气,党委会开展评星定级,按党员比例,择优评定三星至五星级党员,推选标杆党员。
收成
一心为民 党民连心
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鱼河峁镇在全区率先推行便民服务代办制。2016年,结合“两学一做”和村干部坐班值班服务,完善基本代办事项23项;整体工作推行“一周一代办、一月一公示、一季一走访、一年一考核”的工作机制;对镇干部每周代办事项,实行回访、汇报、考评“三位一体”,做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两年来,平均每月为群众代办事项300余件。
镇领导、村干部每季度全面走访联系群众。问寒问暖、帮扶发展、征求意见、宣讲政策、化解矛盾,将群众的生活困难记在心上,苦民之苦,乐民之乐。
为全面脱贫,鱼河峁镇整合扶贫资金1020万元,实施到村项目68个,落实产业扶持脱贫77户、公益性岗位就业65户、政策性兜底保障180户,确保年底在册贫困户收入水平超过3250元。各类惠农资金全部实现“一卡通”兑现,并在危房改造、农机购置等方面优先安排贫困户。
今年9月,榆林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常少明一行赴榆阳区鱼河峁镇调研指导基层党建工作。调研中,常少明局长对鱼河峁乡镇的党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对党委政府一班人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清晰的工作思路予以称赞。
油菜花艺术节
美丽乡村 幸福“鱼”人
漫步镇上,典型的黄土沟壑中座落着一排排改造后的房屋,水泥屋顶、灰瓦红墙,路上、树上、屋顶上,到处吐露着浓郁的乡村气息。每一处村落的剪影,都令人流连忘返。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鱼河峁镇大力推进土地确权、流转,做大做强小杂粮、大扁杏等主导产业,建设白家沟村2000亩旱作农业示范基地,辐射示范6200亩;建设鱼河峁村102座温室大棚,探索设施农业“大棚+”模式;建设田园等5个村大扁杏丰产园3200亩,户均增收5000元。全镇生态林保存面积达到5.02万亩、大扁杏经济林面积3.3万亩,建成名副其实的生态大镇。黄崖窑等村推广“确权确股不确地”模式,整合土地发展油菜、经济林果和文化旅游产业,有效破解集体经济“空壳化”问题。
据悉,鱼河峁镇今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000亩、加固淤地坝12座、砌护灌渠4.2公里、硬化通村道路5.2公里,实施安全饮水整村提升项目3个。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区各乡镇第一位;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老年幸福院7个。围绕“三个美丽”建设,大力实施美丽农居改造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形成旧居改造、移民搬迁、环境绿化、人居美化新格局。黄崖窑村已建成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农民富裕、农业增效、农村美丽。鱼河峁镇立足乡土文化,倡导文明和谐,你看,每位“鱼”人的脸上尽是欢笑。
(文章图片均源自网络)
(责任编辑:王轩)